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台 爲何一個都沒要

大家夥兒也許怎麼也沒有想到吧,斷更萬年的太行發動機系列,施佬居然偶爾還會再寫上那麼一篇繼續更新。之前寫的大多數都是“太行”研製期間甚至是早期論證時期的東西,這回給大夥兒聊點“太行”發動機造出來之後,在試驗期間的事情。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發動機研製出來,不經過充分試車,那肯定是不行的

一型發動機研製出來之後,先是進行地面試車臺的試驗,再是進行高空試車臺的試驗。地面試車自然是在黎明廠裡做,高空臺,大家自然是想到伊爾-76改進而來的那架試驗機。關於這架飛機的來歷,原本大家都認為這是我國在引進的伊爾-76運輸機的基礎上修改而來,不過現在更多的資料已經公開了,這架飛機是從俄羅斯直接引進而來的。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我國編號760的伊爾-76發動機試驗檯

在此之前,我國唯一的發動機飛行試驗檯是由轟6改裝的,這架飛機1971年完成改裝,從1976年開始承擔任務,到上世紀90年代要準備太行試驗的時候已經老舊,因此迫切需要新的試飛臺。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老的轟-6平臺已經使用20年了,急需更換

當時最初的計劃,是考慮到轟-6的模擬飛行包線與太行發動機的包線基本相似,用國內現有的技術條件,使用新制造的轟-6飛機平臺改裝新的發動機試車臺。但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雖然試飛院每年都開會討論相關問題,但因為經費原因(國家計劃的經費無法滿足預估的研製需求)一直沒有立項。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原本的想法,再來個轟6,再來個新平臺

到1999年,藉著赴俄參加航展的機會,試飛院派人考察了俄羅斯試飛院的試飛設施和設備,並且重點介紹了伊爾-76發動機試飛臺(按照蘇聯時代的規則,這些飛機都被命名為伊爾-76LL)。意思也很明確,希望向中國推銷其所內的試飛臺產品。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那年頭俄羅斯連伊爾-76試車臺都往航展上搬……真是砸鍋賣鐵

蘇聯時期試飛院曾經先後擁有過5架伊爾-76LL:第一架(機號86712)是伊爾-76的原型機,當時主要試驗的是伊爾-86所用的NK-86渦扇發動機,因為原型機在改造的時候就沒多少剩餘壽命,因此在70年代後期就宣佈報廢了;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第一架伊爾-76LL原本是原型機,航展什麼的也沒少參加

第二架(機號86891)是由一架伊爾-76M改裝而來,主要用於測試安-124用的D-18T發動機,從1982年開始測試,在1999年正式退役;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第二架伊爾-76LL,一看這發動機咱就知道,不是什麼善茬

第三架(機號76492)是一架伊爾-76MA改裝而來,用於測試圖-204所用的PS-90A發動機(後來也測試過PS-90系列的其他型號、NK-93、印度的“卡佛裡”等一系列發動機);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1992年時候,還在試驗PS-90A

第四架(機號76529)是一架伊爾-76T,之前一度以AI-AIP的名號,塗著伊拉克航空的塗裝,由伊拉克空軍使用,上世紀80年代後期歸還給蘇聯後就用來測試D-236T和D-27槳扇發動機,在蘇聯解體後還多次參加莫斯科航展;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伊拉克時期的AI-AIP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後來就成了槳扇發動機專業戶

第五架(機號06188)也是被伊拉克使用過的伊爾-76M,當時的名字叫YI-AKQ,歸還蘇聯之後用於TV7-117A渦槳發動機的測試,該機1995年停用之後就一直停放在俄羅斯試飛院裡;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TV7-117A就很小巧了

除了報廢的第一架外,後面的4架當時應該都開放給中國參觀了。當時我方的回憶裡,這些飛機雖然生產時間都有10多年,但是用於試飛的時間只有幾十個小時,所以整體還很新。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試飛畢竟不比拉貨,沒有那麼忙

作為蘇聯時期航空工業的頂尖單位,試飛院在解體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可謂是經歷了斷崖式的慘劇:絕大多數試飛工作停止,政府也沒有足夠的撥款,試飛院上下因此也是難以為繼,甚至出現過為了發工資央求中國購買院內兩架蘇-27UB的情況,這次參觀中,仍然沒有擺脫困境的試飛院主動提出可以向中國出售伊爾-76試車臺,並保證“即使機齡最新、使用時間最少”的那架的價格也不超過500萬美元,同時還可以按照中國的要求提供改裝。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當年咱們還直接從試飛院買過蘇-27UBK,讓俄羅斯發工資呢,這都是交情

這個建議果然得到了國內的回應,因為試飛院提出的這個方案的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90年代初我們採購伊爾-76運輸機的時候,所謂的破天荒低價大概也得1200萬美元),完全可用用國內計劃的資金實現,加上俄羅斯試飛院願意協助改裝,研製週期和難度也比咱們“閉門造車”要快。經過國內的討論,很快這一工作就開展了下去。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改轟6不僅貴,性能還未必好

不過咱們究竟買了哪一架試車臺呢?答案是哪一架都沒買。當時俄羅斯還有大量以及伊爾-76平臺改裝的特種飛機,由於蘇聯解體、試驗或者項目暫停所以失去經費來源,就地扔在機場上,這些飛機中不少的機齡更短,狀況也很好,反而比起試飛院的現成飛機更適合.最後咱們看到的飛行試驗檯的機號是76456號,這架飛機是由所謂的“976飛機”,也就是一架是一架伊爾-76SK改裝而來。這個SK和蘇-27SK那個SK可不一樣,伊爾-76SK是在伊爾-76基礎上改裝的巡航導彈試驗雷達警戒飛機,雖然背上也有一個大盤子,所以老被別人誤認為是A-50,但是這飛機在翼尖還有額外的莢艙,機頭也有別的天線。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伊爾-76SK乍一看很A-50,但是有不少的細節不一樣

蘇聯時期,一共有5架伊爾-76被改裝成了“976飛機”,機號分別是76452、76453、76454、76455和76456,按照順序的話,76456確實是最新的。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花一樣的錢,咱們肯定要最新的飛機

這次改造中,伊爾-76SK的圓盤雷達天線和下面的支架都被拆除,但是支架根因為已經和機體結構組合起來,因此沒有完全拆掉,所以在咱們的飛行試驗檯上,也能看到這個根部留下的突出。機頭原有的傳感器天線和垂尾上的L型天線也都不要了,但是翼尖莢艙還是保留。機背上的天線罩裡也換上了衛星導航系統,方便在試驗過程中定位。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注意機翼後緣之後雞身上的凸起,那就是雷達支架的根部

由於這架伊爾-76實際上只有三臺發動機(左側內部原來的發動機改成試驗短艙了),飛起來左右推力肯定是不平衡的,為了能夠讓這飛機順利起飛,我國的試飛人員後來也採用了一些不常見的起飛方式:要麼是隻用外側的兩臺發動機起飛,要麼是藉著側風,在正好的時候用三發起飛。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2000年,中俄簽訂了改裝伊爾-76試車臺的合同,連飛機帶改裝,總價不到1300萬美元。2005年,完成改裝的伊爾-76飛行試驗檯轉場國內,順利交付使用。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整體來說,算上飛機的翻修、方案制定、改裝和試飛,速度還不賴

你們說俄羅斯花這麼大勁兒,收那麼點錢,為中國朋友量身改裝了一架伊爾-76飛行試驗檯,難道就沒有什麼別的收穫?

那是肯定不可能的,雖然中國的這筆生意錢不多,但是俄羅斯自己也算是從中獲利,因為在改造76456號伊爾-76SK的同時,機況還不錯的76454也被俄羅斯進行了同樣的改裝,成為了俄羅斯試飛院的第六架伊爾-76LL。改裝完成後,這架飛機隨後參加了與斯奈克瑪公司合作研製和試驗SaM146雙轉子渦扇發動機的工作。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毛不走空,這改試車臺的經驗也不能浪費

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這伊爾-76試驗檯回國已經是2005年的事兒了,“太行”2005年12月28日就完成設計定型審查考核,你這試車臺是出了什麼力了呢?的確啊,在渦扇-10的試驗過程中,伊爾-76試驗檯是啥也沒幹著,這個平臺主要的試驗任務,是隨後進行的渦扇-10A發動機的試飛工作。而至於給渦扇-10的試驗,那就又是另一個不一樣的故事了。

中國研太行航發解密:俄給4個試車臺 為何一個都沒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