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之風,了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山東省共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國家級名錄173項,省級名錄751項,市級名錄2990項,縣級名錄9369項。現有國家級傳承人51名,省級傳承人296名,市級傳承人2063名,縣級傳承人5916名。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楊家埠木版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代西楊家埠村的楊氏家族,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而馳名中外,年銷量最多時達7000萬張。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高密撲灰年畫

在中國著名作家莫言的家鄉——山東高密,有一種古老的民間年畫品種,用柳枝或者豆秸燒成炭條起稿,畫出大體輪廓,然後拿畫紙在底稿上拓撲,被譽為“中國一絕”,它就是——高密撲灰年畫,亦稱“民間寫意畫”。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曹州麵人

菏澤古稱曹州。曹州麵人最早起源於(今菏澤市牡丹區)馬嶺崗鎮穆李村。它是在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的“花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過創新脫離民俗功用,成為一種集觀賞和把玩於一體的民間工藝品。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東昌葫蘆雕刻

一個葫蘆、幾把刻刀、萬千構想,在國家級葫蘆雕刻藝術之鄉和山東省工藝葫蘆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東昌府區,一代代傳承人賦予了小葫蘆新的生命,將“寶葫蘆”這一產業越做越大,年產葫蘆6000多萬個,佔全國份額的60%,銷售額近3億元。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伏裡土陶

棗莊市的伏裡村,相傳是三皇五帝之一伏羲的故里,因而得名。伏裡土陶以別具一格的凸線花紋飾綴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被專家譽為“地面上流傳至今的珍貴稀有土陶文物”。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莒縣過門箋

山東日照莒縣閻莊鎮是莒縣製作加工過門箋子最有名的鄉鎮之一。過門箋子是我國傳統剪紙系列中的一個藝術品類,又叫掛錢、吊錢、齋牒等。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膠東剪紙

作為中國民間剪紙的主要發祥地的山東,剪紙樣式豐富多彩,其中又以精巧的膠東剪紙最具代表性。2010年中國剪紙被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濰坊風箏

一座難忘的城市,留戀往返家鄉的記憶,不管行走的多遠,放佛都能聽到紙鳶帶來的鄉音,無數次的回憶,家鄉的點點片段,感懷萬千。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周村燒餅

淡淡的芝麻香、淡淡的麵粉香,很純很純的香味。這種很普通的小吃,是周村悠閒的記憶,揮之不去的是小鎮裡歲月留下昔日的紛繁擾攘。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海草房民居建築技藝

煙墩角村"東方天鵝的王國",陶醉在與天鵝為伍的詩意裡,享受著海草房的溫暖,迴歸自然的淳樸,期待著靈光乍現那一幕…… 威海,榮成。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惠民泥塑

山東省惠民縣皂戶李鄉的河南張村,因地處縣城西南約15華里的沙河南岸而得名。河南張,村子不大卻人氣很旺。因為這個村做的"泥娃娃"獨具特色,不但在本地有名,還漂洋過海到了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地,現在人們更習慣稱該村為"娃娃張"。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鼓子秧歌(商河縣、濟陽縣)

當你站在七十餘歲老秧歌們面前觀看他們的英姿時,你將會領略感受到那種內在的、噴薄欲出的張力…… 這是一種偉岸,一種雄視,一種力量美的展示,一種隨意的不羈與瀟灑。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五音戲

五音戲是由邊打鼓邊歌唱的“秧歌腔”發展而來,生活氣息強烈,方言純樸自然,常用民間諺語和形象比喻,言簡意賅,深得一方百姓喜愛。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山東大鼓

山東大鼓是北方大鼓之鼻祖,形成於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原稱犁鏵大鼓, 因其伴奏樂器為犁鏵碎片而得名。自《老殘遊記》之後,始諧音美其稱為“梨花大鼓”。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山東快書

當哩個當,當哩個當,當哩個當哩個當哩個當!閒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那武松學拳到過少林寺,功夫練到八年上…… 持竹板或銅板兩塊,以快節奏擊板敘唱,又名竹板快書。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聊城雜技

聊城是東夷人活動主要區域,當時東夷人首領蚩尤據說便是一位雜技高手,古代雜技就源於角抵戲即蚩尤戲。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泰山石敢當習俗

泰山石敢當是遠古人們對靈石崇拜的遺俗。山石被神話為人格,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於橋道要衝或砌於房屋牆壁,上刻(或書)"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之類字樣,以禁壓不祥。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呂劇

山東呂劇是山東省最具代表性的劇種之一。它的曲調簡單樸實、優美動聽,扮相俊俏,語言道白屬北方語系,通俗易懂,唱詞和道白都非常靈活順口,充滿了生活情趣,演員塑造的人物活靈活現,深受各界人士喜愛。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微山漁家虎頭服飾

“微山漁家虎頭服飾”是流傳於微山湖沿湖一帶的布藝品,是外婆家為新生外孫過滿月而製作的一種用來辟邪鎮惡的虎飾製品,飽含著微山湖區人民的民間信仰及社會風俗習慣。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威海錫鑲技藝

錫鑲的製作工藝複雜,完全依靠手工製作,是任何機器代替不了的。老藝人由於身體原因無法勝任,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習這項複雜的工藝,現在這一古老的製作技藝《威海錫鑲》面臨失傳的危險。


齊魯之風,瞭解山東從這裡開始

博興草編

灣頭村是一個有1700多戶的大村,村民做草編已經有八百年的歷史。和其他商品一樣,草編制品多是以傳統方式銷售。2008年,隨著很多大學生回鄉創業,村裡網店迅速發展到現在的500多家,成為名副其實的“淘寶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