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寶收益跌跌不休,機構投資者「跑」完,該投資者「跑」了?

據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近期以餘額寶為首的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等穩健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持續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機構投資者持有貨基的比例已經在明顯下降。由此看來,機構投資者們已經先“跑”為敬了,個人投資者們還要守著“寶寶們”不放棄嗎?

餘額寶收益跌跌不休,機構投資者“跑”完,該投資者“跑”了?

關注理財的投資者會發現,近期以餘額寶為首的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等穩健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持續下滑。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上週互聯網寶寶產品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僅3.38%,連續7周下跌,並創去年3月以來的最低收益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下,財匯大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在已統計的7.11萬億貨基中,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為2.26萬億份,持有比例為31.8%,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為4.85萬億份,佔比為68.22%。如果回看2017年底的數據,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持有佔比分別為42.64%和57.38%。

由數據可以看出,部分機構投資者已經從貨基中“跑路”了。那麼,個人投資者要一起“跑”嗎?

眾所周知,餘額寶向來被看作是貨幣基金的一大風向標,自平臺開放以來,已經有八隻新貨幣基金進駐,加上原有的天弘餘額寶,目前共有九隻貨基。

雖然選擇增多了,但是收益率卻持續在下滑。這九隻基金中,銀華貨幣A在8月27日、8月28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經降至3%以下,分別為2.8770%和2.8930%。

在貨基收益走著“跌跌不休”的道路時候,銀行大額存單利率卻繼續走高——一年期以上大額存單利率上浮幅度均超過50%。那麼,個人投資者是否要換個“姿勢”理財了?

融360分析師表示,從很多方面看,大額存單和貨幣基金都有很大差異,大家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首先,從安全性來看,大額存單更高。大額存單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貨幣基金雖然一直很安全,但從產品本質上來看,既不保本也不保息,萬一遇到金融動盪,也會面臨一定風險。

從流動性來看,貨幣基金顯然更靈活。貨幣基金是T+1交易機制,很多互聯網寶寶還都支持T+0快速贖回,實時到賬,雖然目前額度被限制為每日1萬元,但總體還是很靈活。大額存單支持提前贖回,可以靠檔計息,但提前支取利率就要打折扣了。如果大家短期內繼續用錢,還是貨幣基金更方便。

從收益率來看,大額存單的利率是可以提前鎖定的,即使後期利率下調,對已經成交的大額存單也沒有影響。而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則每天都可能變化,會受一些外界因素影響。

從門檻來看,大額存單最低購買門檻為20萬元,而貨幣基金的1分或1元起購,可以說是零起點。

綜合考慮,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資金實力不足的年輕人,平時開支較高,更適合購買貨幣基金;而中老年人,如果三五年內沒有重大開支,購買大額存單更為合適。

所以,你們現在決定好是否要離開“寶寶們”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