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是什麼反應?

funnyapp


希特勒能有什麼反應,應該有什麼反應?

我們經常聽到的版本是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十分震怒,並且表示“日本這個民族,只適合在海邊打漁”。

實際上這並不可能,以當時的情況來說,德國是迫切的想把日本拉上軸心國的戰車,很多人都蔑視小日本,認為小日本在二戰的世界強國中處於垃圾的地位,誰逮著都能一頓胖揍,實際上這一向是我們自欺欺人的表現,日本在二戰中還是很牛叉的,以一己之力主導整個亞洲的戰爭走向,已經很厲害了,尤其是日本有德國並不具備的海軍軍事實力。

當時日軍的航母排量在世界上應該也是數一數二的,英美肯定是打不過,但是牽制一下還是可以的,所以,針對日本偷襲珍珠港,而且是採用的偷襲,以最小的犧牲博得最大的收益,你看有沒有點像海軍的閃電戰意味,通過航母的艦載作為跳板,用飛機進行轟炸,出其不意,獲得勝利。

尤其是,當時美軍參戰的意願太明顯了,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當日本偷襲美國後,德國緊接著就向美國宣戰,看清楚了,這是德國先對美國宣戰的,即1941年12月7日,日本對美國宣戰,12月8日美國對日本宣戰,12月11日德國對美國宣戰,然後美國才向德國宣戰。

在二戰前德國警告意大利和日本不要招惹美國,自己也多有剋制,尤其是在《中立法修正案》《租借法案》中美國明顯的偏袒英國,不然,海獅計劃就實行了,當然,這並不是說德國就怕美國了,而是說希特勒並不想兩線作戰,自己已經很辛苦了,在當時的情況下,德國吊打英、法、蘇,並且橫掃歐洲堪稱戰史上的奇蹟。

但是,德國卻並沒有意識美國到底有多強大,德國認為法國開戰之前也很厲害,結果一個多月不就幹倒了,現在由日本挑釁美國,美日全面開戰,那德國可能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壓力。希特勒當時說“日本的參戰對我們有著非凡的價值,即使光從他們選擇的時間來看”。說到底還是基於希特勒在東線和蘇聯死拼,而西線遭到盟軍的攻擊。

為了鼓勵日本,德國才進行宣戰。

德國和日本的盟友關係,根本就是一個紙面上的聯盟,期間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合作

另外,德國和日本的盟友關係也並不牢靠,德國根本指揮不了日本,兩個國家就像異地戀,從來就沒有進行過實質性的合作,不像德國和意大利,最起碼一起還在非洲戰場上並肩作戰過。

德國和日本就是相互利用,相互虛張聲勢的關係。

諾門坎戰役的時候,日本和蘇聯躍躍越試,想要幹一下子,結果希特勒竟然和斯大林達成協議,共同瓜分了波蘭,這讓日本很是心痛,因此1941年巴巴羅薩的時候,希特勒也並沒有事先告知日本,等戰爭啟用之後才通知日本,讓日本從東線夾擊蘇聯。

按照德意志三方簽訂的條款,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是有義務加入對蘇聯作戰的,但是日蘇在兩個月才和蘇聯簽訂日蘇中立條約,當然,蘇德戰爭後,日本更有藉口不參加對蘇聯的作戰了。

在後來的戰事中,雙方也沒發生什麼交集,平時也就是打打電話聯繫一下,就像兩個炮友一樣,沒事討論一下,哪家姑娘好,哪家服務好等等,卻從來不會一起行動。


史論縱橫




1941年的冬天不僅是冬天,更是德國戰略戰局的冬天,是希特勒人生的冬天。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派遣聯合艦隊偷襲了美國珍珠港並且獲得勝利,日本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甚至是狂妄中。但是,當時遠在波蘭“狼穴”的希特勒的心情卻很糟糕,聽到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後更是雪上加霜,他甚至沮喪地說:“這個反美戰爭是個悲劇。”

自從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對蘇聯發動突襲後,捷報頻傳。10月3日,希特勒從前線返回德國柏林後甚至還在興奮地向德國向全世界宣佈:

今天,我毫無保留地宣佈:我們在東方的敵人已經被打倒,而且再也不可能起身。

事實上,這不僅是希特勒和德國人的想法,美國人也是這麼想的。但是誰也沒想到,德國的戰局會在冬天開始遭遇“滑鐵盧”。如果此時,美國人加入到戰爭中,德國在東方的盟友日本勢必會被美國人所牽制,那麼蘇聯在東方也將沒有後顧之憂,這是希特勒和德國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希特勒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對日本試圖挑釁美國人持什麼態度?

希特勒對珍珠港事件並不是沒有絲毫的心理準備,日本早已經讓駐德大使大島浩知會過希特勒,表示美英正在計劃向遠東運兵,這意味著美國已經有插手遠東戰局的準備,雖然美國國內反對參戰的聲音很高。在11月28日,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甚至代表希特勒向大島浩表示,德國會與日本結盟,如果日本對美國開戰,德國絕不會作壁上觀。在12月5日,德國在交給大島浩的“結盟條約”中保證德國不會坐視日本單獨對戰美國。

但是,這是否便意味著德國希望看到日本對美國開戰呢?實際上,希特勒給大島浩的保證只是在敷衍日本,因為他們同屬於軸心國集團,所以希特勒雖然對大島浩避而不見,但是仍然通過裡賓特洛甫傳達了他的意思。這次敷衍將會在以後讓他嚐到苦果。

如果德國成功攻破莫斯科的話,或許這對德國而言會是個好消息,但是德國偏偏因為希特勒的戰略錯誤陷入了莫斯科戰役的泥潭裡,所以這時候爆發的珍珠港事件對德國而言絕不是好消息。雖然蘇聯和日本的關係自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後基本處於和平狀態,但是日本的存在卻實實在在地對蘇聯形成牽制,這時候日本對美開戰,意味著什麼?蘇聯將可以騰出手來專心的對付德國。



希特勒對珍珠港事件又是什麼反應?

憤怒?痛罵日本人愚蠢?

事實上,這只不過是人們的臆想罷了,人們似乎認為“憤怒”是希特勒所必須表現的情緒,希特勒在聽到日本已經成功偷襲珍珠港後並沒有表現過這種情緒,相反,他很鎮靜。當然,鎮靜也不是他對待此事的態度。

德國在蘇聯戰場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德國的高級將領們多數是希望能夠趁勢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在冬天到來之前。但是,希特勒卻固執地決定首先攻取列寧格勒與克里米亞,將莫斯科放在後面,這是希特勒在蘇德戰爭中犯的關鍵性戰略錯誤。等到希特勒騰出手轉攻莫斯科的時候,卻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因為冬天來了。希特勒為此焦頭爛額,可是在1941年12月7日卻傳來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希特勒的心臟“咯噔咯噔”地跳動著,不過他知道現在正是軍心低落的時候,所以他很鎮靜,他甚至表現得異常的喜悅,對德國將領們說德國不會輸掉這場戰爭。

這時的蘇德戰爭,德國方面已經因為寒冬的到來迎來了潰敗,最終不得不停止進攻,甚至是轉攻為守。日本通過珍珠港事件對美國開戰,對德國而言又怎麼算得上是好消息?所以許多德國將領開始變得擔憂,希特勒自己也不得不心情沉重地表示,“這個反美戰爭是個悲劇。”

但是,也正因為德國在蘇德戰爭中陷入泥潭,希特勒不得不盡力維護好軸心國集團,以期在必要的時刻能從盟友那裡獲取支持和幫助。所以,希特勒決定遵守曾經給日本的承諾,當日本與美國開戰的時候,德國會站在日本的旁邊。

於是在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在國會上宣佈德國將向美國宣戰,“從今天起,德國與美國處於戰爭狀態中。”

德國向美國宣戰,則又成了希特勒犯的更要命的政治錯誤與戰略錯誤。


吾與吾國


除了暴怒,還是暴怒。日本偷襲珍珠港,最直接的後果是逼迫之前在是否直接參戰問題上舉棋不定的美國完全倒向反法西斯陣營。

而由於美國特殊的地理位置(孤懸於“世界島”之外,無論德國還是日本都難以攻擊美國本土)和強大的綜合實力(早在1900年美國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因此美國加入反法西斯陣營幾乎已經宣示了二戰的最終結局。

更令希特勒無法容忍的是,美國在加入反法西斯陣營後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在歐洲大陸投入更多的力量,這個問題的原因也非常簡單——對於美國來說,日本只不過是在太平洋上爭奪殖民地,對於美國的戰略安全不會產生動搖根基的影響,更何況日本是當時主要列強中實力最差的一個、美國根本不用完全集中精力對抗張狂一時的日本海軍。

相反,德國當時正在歐洲大陸上擴張侵略範圍、有將歐洲完全納入其勢力範圍的意圖,如果德國的企圖得逞,將出現一個實力比美國更強大的超級大國,這對於美國來說當然不能接受。因此,雖然美國對法西斯國家宣戰的原因在於日本偷襲珍珠港,但美國優先對抗的對象卻是德國。

在美國對法西斯陣營宣戰後,不但直接在北非、歐洲戰場出兵對抗德軍,而且向英國、蘇聯、自由法國和歐洲其他的反法西斯勢力提供數額巨大的武器和物資援助,這直接奠定了德國在歐洲戰場上的失利。雖然1941年時希特勒不可能知道接下來戰場形勢的精確發展動向,但他作為納粹德國的領導人,自然不可能不會對美國參戰將帶來的影響視而不見,因此希特勒對日本偷襲珍珠港大為震怒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軍機圖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未經宣戰,突然出動大批航母艦載機和微型潛艇,襲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的海軍基地。日本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炸燬了美國多艘戰艦和飛機,美國士兵傷亡2000多人,致使美軍基地幾近癱瘓。


日本人為勝利歡呼雀躍,可是希特勒聞聽珍珠港之戰,卻雷霆大怒,痛罵日本自私愚蠢,簡直就是掉入陷阱的野豬。


人們會詫異,希特勒面對盟友的勝利,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呢?


有書君認為,希特勒沒想到日本會愚蠢的招惹美國,他最忌憚的就是美國參戰,破壞其大戰略計劃的實行,因而他才大罵日本,反應激烈。



有書君就來分解一下珍珠港戰爭的歷史吧。


一,日本在珍珠港戰爭時的豪賭。


日本突襲珍珠港,其實是無奈之下的一次賭博。1940年,隨著德國在歐洲戰場的節節勝利,日本就開始對東南亞磨刀霍霍了。日本原有“北上”或是“南下”兩種計劃,日本惹不起蘇聯,也只有南下東南亞了,這就觸動了美國的利益。


1941年7月26日,美國為遏制日本南侵東南亞,宣佈對日本石油禁運,這簡直就是扼住了日本的七寸。眾所周知,日本本土彈丸之地,資源匱乏。他們本來就是以戰養戰,通過佔領別國攫取戰略資源,供應國內生產所需,石油更是主要倚仗從美國進口。


現在,美國不但是其南下侵佔東南亞的障礙,還斷其石油供應,使其戰備生產捉襟見肘。無論日本是否與美國交戰,他都面對不利的戰局,無奈之下,他們就賭上一把,想逼美國簽訂城下之盟。



山本五十六的豪賭,表面上贏得徹底,他亦因此在海戰史上盛名鵲起。可是他沒有想到珍珠港事件,激發了美國的戰鬥潛力,加速了其全面戰敗的步伐。


二,德國大戰略計劃的失敗。


德國閃電佔領法國,又把英國逼回英倫三島,德國在歐洲戰場上的所向披靡,讓希特勒有些飄飄然了。他膨脹的野心,促使他發動了對蘇聯的進攻。


德國在戰爭初期挺進迅疾,很快就佔領了蘇聯的幾個重要城市,進而包圍了莫斯科。希特勒認為如果日本能合力攻擊蘇聯,佔領蘇聯就指日可待了,當然其前提條件是美國不參戰。


希特勒知道美國超強的綜合實力,也忘不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正是美國的參戰造成了德國的失利。因而希特勒儘量不去惹美國,他曾明令禁止德國潛艇襲擊美國船隻,不給美國找到參戰的藉口。


嚴寒來的如此迅猛,寒冬就是蘇聯的絕密武器。在如此酷寒條件下,與蘇聯作戰就是自討苦吃。蘇聯戰略縱深太長了,蘇聯的抵抗意志也出乎希特勒預料。



德國正在包圍莫斯科的膠著疲憊狀態,日本不但不助其一臂之力,反而愚蠢的去招惹美國,希特勒知道一切都完了,面對戰局他亦無能為力了,唯有等待失敗的到來。


三,美國對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反應。


在珍珠港戰爭爆發前,美國國內一直是孤立主義輿論占主導地位。戰爭爆發後,羅斯福總統迅速發表了,珍珠港事件是美國國恥的演說,孤立主義思想在美國瞬間消失了,美國國內戰鬥情緒高漲。美國國會也高票通過了對日進入戰爭狀態的決議。


曾有另一種說法,珍珠港失利,是羅斯福總統為美國參戰尋找藉口,故意而為之的。有書君覺得此說也不無道理,美國強大的間諜體系,不會對日本的預謀沒有一絲察覺。更何況,中國已經提前破譯了日本的密電,已經轉告美國讓其提高警惕了。


據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美國的航母均不在港內,日本炸燬的都是美國即將廢棄的戰艦。以羅斯福的性格,用部分損失來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樣的舉動他是可以做出來的。



無論珍珠港戰爭是不是美國人的陰謀,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隨著美國對日宣戰,1941年12月9日,中國正式對日本宣戰,次日又對德、意宣戰。隨後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近20個國家相繼對日宣戰。11日,德、意對美國宣戰,美國也做出反應對德、意宣戰。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之多,使其成了名符其實的世界大戰。


有書君認為,從長遠的戰略眼光來看,珍珠港戰爭就是日本的巨大災難,短暫的輝煌猶如絢麗的煙花轉瞬即逝,帶不來長久的勝利。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日本招惹美國是愚蠢的行為,同樣德國招惹蘇聯亦是愚蠢至極。德日同時去招惹蘇美兩大巨人,就猶如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也許就是“上帝想滅誰,必先使其瘋狂”的真實寫照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有網友問: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是什麼反應? 對德國的戰略有什麼影響?在1941年4月4日,日本外相松岡拜會了希特勒。那天,希特勒的思緒如脫韁之馬。希特勒說,德國已做好準備,美國兵不可能在歐洲登陸。他還保證,一旦日本與美國交戰,德國將支援日本。因此,希特勒本人對於日本對美國開戰有著心理準備的。

但是讓日本有些忐忑不安的是,根據三國條約,日本有義務支援德國,而德國卻沒有相應的義務在對蘇問題上支援日本。4月13日,松岡在莫斯科簽訂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

日本駐柏林大使大島向魏茨澤克探聽德國是否真的會進攻蘇聯的虛實,結果一無所獲。希特勒進攻蘇聯,日本事先並未得到通知。

1941年8月,美國宣佈對日本石油禁運,美國的石油禁運給日本留下了一張無情的時間表:軍事部門和工業部門正以每二十四小時12000噸的速度消耗著日本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

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要求在他們的飛機、坦克和艦船由於缺油而不能開動之前採取行動,1941年9月3日,日本內閣和軍方領導人再次開會磋商時,危機已到嚴重關頭。陸軍參謀總長杉山元說:“事情不能再拖了。”

與此同時,馬歇爾向麥克阿瑟保證菲律賓將“最優先”得到裝備,他將能得到更多的轟炸機、坦克和大炮。他能夠很快使二十萬大軍作好戰鬥準備。麥克阿瑟聲稱轟炸機的到達“改變了亞洲地區的整個面貌”。但是,菲律賓美軍最好這種戰鬥準備的時間是1942年5月。

1941年9月2日,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在海軍參謀會議上,最後確定以6艘航母,在太平洋襲擊美軍,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將掩護日本陸軍同時入侵馬來亞、菲律賓、威克島、關島、婆羅洲和爪哇的宏偉計劃,並且,進行了沙盤作業教練演習。

1941年9月6日,在日本御前會議上,杉山元元帥報告說:估計到“幾乎不可能期望美國投降”。他們打仗,是在進行賭博,閃電般地奪取東南亞,佔領石油和天然資源,並在太平洋諸島基地上建立環形防線,就能為日本確保“戰無不勝的地位”,有了這個地位,日本的外交官就能以此“影響事件的發展趨勢並結束戰爭”。

但是,無論日本海軍陸軍和外務省做出了多少計劃,最後賭博國運的開戰權,還是在天皇手裡。誰都沒有權利做出這樣的最後決定,天皇在大臣的爭論最後,只說了兩句詩:四海之內皆兄弟,為何風雨亂人間?從此開戰已經不可避免了。

11月3日,日本天皇和日本帝國統帥部最後批准山本海軍大將制訂的襲擊珍珠港的計劃,聯合艦隊啟航作最後的戰鬥演習。日本海軍所有的密碼都改變了,美國海軍情報機關預料這肯定是戰爭迫在眉睫的跡象。


深度軍事


雖然說戰爭是把殺豬刀,凡是被戰爭裹挾的人基本上沒有能夠隨心所欲停下腳步來的,但是,不得不說,希特勒與日本和意大利結成的三角同盟,大有“三角互坑”或者說跟臭棋老子下棋,越下越臭的感覺!(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雖然說希特勒當政時期的德國、墨索里尼當政時的意大利以及日本的軍國主義時期,三個邪惡中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細究三個國家,可以發現意大利的野心最小,基本上狗盆子裡扒拉給他點就能滿足它的慾望。

德國的野心主要在歐洲,日本的野心主要在亞洲,但同時覬覦世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德國和日本,如果各自完成自己的前期目標,一山不能容二虎,他們也是潛在的交戰國。

也就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的結盟場景,三個國家都虎視眈眈於其他國家,但同時三個國家都各自醉心於自己的“小目標”,在侵略計劃上彼此並沒有協調溝通乃至通報。


因為為了掩人耳目,三個國家基本上都將自己的侵略計劃當做最高機密,不為外人所知,包括自己的盟友。

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反法西斯陣線的壓力,畢竟一個統一個聯合體比之於一個鬆散的各自為戰的聯合體要難擊敗的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在東亞以及東南亞苦苦掙扎,德國軍團在前蘇聯以及北非戰場踽踽獨行,雙方絲毫不產生戰略交集以及協防和共同打擊的原因所在。

當希特勒知道日本珍珠港之後,也許是更興奮吧,畢竟美國人在歐洲給予德國的壓力,以及給予英法的支持,都讓德國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那麼美國也就面臨雙線――大西洋和太平洋作戰的局面。

因此,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是變相佔了便宜,自然要高興一點才是!


歷史三日談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據希特勒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他在得知消息後,暴跳如雷,在場的人被嚇得目瞪口呆。希特勒始終沒忘記美國干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局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希特勒認為德國征服歐洲,摧毀蘇聯、最後制服英國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必須有一個條件:美國不介入。因此他儘量不給美國以參戰的藉口。他在1939年9月向德國海軍將領下達了嚴格的命令:“任何德國潛艇不準在大西洋攻擊美國船隊”。但珍珠港事件使美國人終於找到了參戰的藉口,希特勒的世界性戰略可能要功虧一簣。

希特勒希望日本幫他一起從東北進攻前蘇聯,可惜日本也沒聽他的,打了一下,失敗了,就放棄了打蘇聯。總之,希特勒打算拿下整個歐洲,日本拿下整個亞洲,把歐亞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和美國決戰,日本卻過早動手了。

希特勒責備日本不該與美國開戰,不僅使日本陷入兩線作戰,軸心國也要面對強大的國家。


三四七笑生


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迅速宣佈加入二戰。國際上來看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丘吉爾舒舒服服睡了一覺,斯大林心中暗中慶幸,中國重慶大規模遊行慶祝……而希特勒呢,他告誡了無數次東條英機“猥瑣發育,別浪!”,在知道他們攻打珍珠港之後立刻暴怒,大罵日本是猴子。

日本對希特勒打蘇聯攻英國,拿下歐洲對付美國的計劃絲毫沒有興趣,他們現在只想要石油。上帝要其滅亡比讓其瘋狂,極端好戰的東條英機被形勢所逼,不顧一切得決定了這場豪賭。

美國無論是在一戰還是二戰的態度都是很明確的:作壁上觀,等到兩敗俱傷再出手,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日本資源匱乏,是他們第一個下手的對象,停止對日的石油等物資供應,凍結他們的在美資產。1941年3月羅斯福下達租借法案,向外提供500億美元的租借物資。其中60%提供給英國;32%提供給蘇聯。這樣,他們不用參與戰爭,只需平衡兩者的力量,不廢一兵一卒,油水就能撈了不少。

日本想要跨過美國的安定洋艦隊達到東南亞取得自己的戰略資源,就必須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結合艦隊對美安定洋艦隊發起了偷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此舉果然讓他們在短時間之內看到了好處,只是這一舉也徹底觸怒了美國。美國宣佈參戰,本來的平衡立刻傾斜,軸心國最終慘敗。

而希特勒的計劃並非如此,彼時他正在忙於和蘇聯的戰爭之中。希特勒計劃在一年之內拿下蘇聯,然後拿下英國,再聯合所有的力量攻打美國。只是他沒有想到蘇德戰爭進行了半年,遇到的阻礙是他沒有想象的。特別是蘇聯在得到美國物資援助之後,熬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讓德國同樣損失慘重。

日本瞞著兩個同盟國偷襲珍珠港,將美國加入了二戰之中,這對於希特勒是非常不利的。一旦美國加入,格局必將大變。在美國宣佈加入二戰之後,希特勒的計劃肯定要有所改變,所以他覺得東條英機過於莽撞和自私。

但是也有學者說,希特勒其實對日本的偷襲行為是十分讚賞的,表現在他在一週後為日本駐德國大使頒發了雄鷹勳章,並且誇讚他這一做法非常正確。學者認為希特勒非常明白美國早晚會參戰,也對美國插手蘇德戰爭十分不滿。日本這步棋先下手為強,讓希特勒看到了大敗蘇聯的希望。

可是如果沒有了美國,德國就能打贏蘇聯嗎?不一定。蘇聯人民的反抗意識和毅力非常之強,即使德軍已經打到莫斯科城下,斯大林依然能在莫斯科裡面堅守。即便希特勒一舉拿下蘇聯,斯大林也能發動群眾搞游擊戰,只要蘇聯人民誘敵深入,希特勒就不得不拉長德軍的補給線,只要補給線被蘇聯人民打斷了,這場戰役早晚會贏。

這也是後人對於二戰勝利決定力量的普遍議題,二戰勝利美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蘇聯戰場才是最具戰略地位的一個,如果德國拿下了蘇聯,美國即使參戰,打敗軸心國的難度也是非常之大。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在1941年的時候日本人悍然發動了珍珠港事件,戰機攜帶著炮火摧毀了美國的重要軍事港灣珍珠港,而當珍珠港事件始末漂洋過海傳到日本人的盟友希特勒耳中時,其實希特勒是很開心的。


當時不僅是希特勒,很多的德軍將領在聽完這個信息後都歡呼了起來,而不是與很多人說的那樣因為恐懼美國人介入戰爭而對此事痛罵不已。

當時還是1941年的時候,因為還沒有發生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所以希特勒以及整個德國戰意其實都是非常高昂的,他們堅信著自己可以戰無不勝,深深迷信著自己的力量。

(二戰德軍)

雖然珍珠港事件發生前,美國一直沒有與法西斯陣營宣戰,但其實美國政府已經做好了加入戰爭的準備,但是因為當時種種原因的限制,這才一直沒有發動戰爭。

美國當時國內因為遭受到了金融打擊,所以很多國民生活是非常不景氣的,以至於整個社會一片死氣沉沉。

美國人當時也很厭倦戰爭,而美國總統的選舉是最講究人心的,羅斯福不可能冒美國所有人之大不諱自行決定介入二戰,如果他不經過全體美國人的同意加入戰爭的話,可能下一任的美國總統就不是他了。


(羅斯福總統)

所以美國雖然想參加二戰,但一直都沒有找到機會,因此他們只能通過用援助戰爭物資的方法來達成自己影響戰爭的目的。

正因為希特勒知道美國對同盟國們的援助,所以他知道美國是肯定會加入戰爭的,只不過因為民意的問題而遲遲沒有介入而已。

再加上當時希特勒迷信著自己天下無敵的姿態,對美國保持超然物外的驕傲早已看得不是很順眼了,所以他在聽到美國人於珍珠港事件中吃了一個大虧之後當即高興無比地跟旁邊的手下表達出了自己的開心之情。

這個說法是記載在一個名叫瓦利蒙特將軍的回憶錄中的,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一直隨同在希特勒的身邊,給希特勒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所以他的說法是相對可靠的。

珍珠港事變在美國國內引發的戰爭狂潮以及關於珍珠港事變的猜測

珍珠港事件是二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所以在美國國內掀起了非常狂熱的戰爭高潮,所有的美國民眾們都飽含著深深的恥辱以及激憤之情,紛紛支持起了美國加入二戰。

原本厭倦戰爭的青年人在珍珠港事件的影響下,都紛紛成為了非常激進的參軍者,甚至當時還出現了一些因為體檢不合格不能參軍的青年憤怒而自殺的事情,由此可見珍珠港事件對美國的影響有多大了。


而羅斯福在獲取了美國國民的民意後,當即宣佈美國加入了二戰,大批的士兵先後開赴太平洋、歐洲戰場。

國內因為金融打擊而進入蕭條的市場也被戰爭帶動了起來,無數的戰爭物資隨著大批量、大批量的支出,也拉動起了美國國內的內需。

因此珍珠港事件不僅使美國很成功的加入了二戰,還因此使得美國的經濟開始復甦,也因為這種種的事件影響,羅斯福才成為了美國曆史上連任次數最多的總統。

因為珍珠港事變帶來的眾多好處,還有珍珠港事變早已經被中國軍統破譯將情報呈現給美國人過、再加上珍珠港事變前美國把所有的航空母艦都調離了珍珠港以及美國在珍珠港事變前早早準備的很多醫療團隊,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件事情不太簡單。

所以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說法,在這個說法中,美國人對日本人的行動是瞭解得很清楚的,不過因為他們需要一個藉口、一個全體美國人都同意的藉口,所以珍珠港內的艦艇、飛機還有2000多名士兵們才成為了炮灰,才成為了點燃美國國內戰爭引子的火星。

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的真實原因是美國人切斷了他們的資源命脈

有很多人說希特勒的德國是二戰中無敵的王者,而與他結盟的日本和意大利則是實打實的豬隊友,因為日本人招惹美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法西斯陣營的戰鬥力此消彼伏,鑄就了最終的失敗,所以才會說其是豬隊友。

雖然這麼說是沒錯的,不過當時日本人之所以會攻打珍珠港,實際上他們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

原本按照日本人的打算,他們只要三個月就可以佔領下全中國,然後在中國建立一個東亞共榮圈,利用中國豐富的礦產物資以及日本國內先進的工業文明打造出一個強悍無比的帝國。


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人卻陷入了中國的泥潭。

日本人雖然進攻猛烈,但是他們在正面戰場上遭受到了十分頑強的抵抗,而他們佔領的淪陷區內也有著無數的敵後部隊騷擾著他們,使得他們不能安穩地吸收轉化中國的資源,所以在戰爭爆發了一段時間後,日本人就開始有些吃不消了。

於是他們把目標打到了東南亞,當時的東南亞也有著很龐大的礦產資源,日本人希望佔領下東南亞之後,通過吸收轉化東南亞的物資變成自己的戰爭實力,然後和中國境內的日本部隊聯手從兩面包圍中國,徹底贏下在中國的侵華戰爭。

(東南亞殖民圖)

而因為東南亞是歐洲很多國家經營多年的殖民地,這些歐洲國家與美國也是一個圈子裡面的國家,最終加上美國早已經想介入二戰的原因,所以在日本人攻打東南亞後,美國就開始進行了對日本的石油、鋼鐵、橡膠的封鎖,希望能通過切斷日本的資源命脈而收穫到打擊日本人的效果。

石油是一種很重要的物質,無論是航空母艦、飛機、坦克、還是汽車都離不開石油,而日本境內是根本不生產石油的,在中國當時也沒有發現石油。

所以美國人的行為無異於把他們的大動脈切開,如果他們不進行反擊的話,那他們的重武器將會在往後的一段時間內徹底癱瘓,他們就會徹底失去對中國炮火上的壓制能力,所以這才是日本人發動珍珠港事件的最主要原因。

希特勒真正的豬隊友,有著反作用功能的意大利

其實我覺得二戰中,希特勒真正的豬隊友應該是意大利沒錯,希特勒之所以會拉戰鬥力十分“玩笑”的意大利進入自己的陣營,其中有一個人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個人就是法西斯主義的始祖墨索里尼,他是希特勒最崇拜的偶像,所以希特勒將意大利拉入自己的陣營實際上是為了實行自己的信仰,是經多方請求,才請求墨索里尼加入德國陣營的。

(墨索里尼)

而意大利加入戰爭後,他們從來沒在任何一場作戰中獲得勝利,在很多時候甚至還需要德軍對他們進行救助,給德國人造成了很多麻煩,很多德軍將領對意大利實際上是深懷不滿的,他們不明白希特勒為什麼會將這麼一支反作用力的軍隊拉入自己的陣營,對此有著深深的不解。

最重要的是在1943年,因為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遭大敗,導致蘇聯開始轉守為攻,扭轉了二戰的形勢,在這個時候,意大利人對希特勒進行了落井下石。

(斯大林格勒戰役)

墨索里尼的手下因為覺得再跟著希特勒已經拿不到好處了,所以他們直接把墨索里尼趕下了臺,將他關押起來,然後開始向盟軍示好。

如果不是希特勒派兵來救墨索里尼,墨索里尼不知道要關到何年何月才能被放出來。

從這些方面來說,意大利才是希特勒最大的絆腳石,是那種“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中的豬隊友,而相較於意大利來說,日本人的表現只能說還好,倒不至於太過於不堪。

所以說希特勒在得知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後,他實際上是滿懷著欣慰開心的,當時的他根本不懼怕美國,也深知著美國遲早會進入戰爭中,因此他對於美國會介入二戰的可能是保持著興奮、期待的,當時的他摩拳擦掌著,只待著能儘早地和美國發生交鋒,而不是等著美國在背後隨時可能的捅刀子。


孤客生


希特勒1934年才上臺,成為德國元首,才開始擴軍備戰,準備1945年發動戰爭,可因波蘭在但澤問題上不讓步,提前於1939年9月1號聯合蘇聯提前開戰。

德國再強大,希特勒再牛逼,也不可能只准備5年就敢打英法,英法再差加起來綜合實力也勝過德國,何況還有美國。

美國人口中德裔人口是最多的,幾乎掌握了美國軍工製造業,希特勒上臺後,德裔對德國進行了大量投資,才有德國的快速崛起。

正因為有德裔的支持,希特納才敢對猶太人下手,對奧地利下手,對捷克下手,對波蘭下手,而不怕招到美國報復。

美國也如希特勒所料,沒有進行報復,雖然羅斯福一直敦促國會對英法進行支援,制裁德國,可國會還是以保持中立為由,不睬羅斯福。

美國陸軍是以德國陸軍為模型設立的,教材也師從德軍教材,軍官也以德裔為主,盟軍最高指揮官埃森豪威爾是德裔,太平洋最高長官尼米茨也是德裔,說明美軍並不想打德國,羅斯福也只乾瞪眼。

日本因為打不過蘇聯,就一直想南進,做為主子的美英當然不同意,要日本退出德意日協議,而日本不同意,美英就以石油禁運,冰結資產,要日本吞出東三省,退出中國相要挾,逼日本就範。

日本看到德國四十二天滅法重創英國,就開始與蘇聯簽定“日蘇友好互不侵範條約”,準備南下佔領東南亞。

當希特勒在1941年6月22日發動“巴巴羅薩”侵蘇時,日本也於1941年12月6日偷襲珍珠港,而不按“德意日反共條約”規定北進蘇聯,而是與蘇聯達成秘密條約南進,而且一直遵守到蘇聯出兵東北。

日本人的高度決定了它們出不了戰略家,不幫希特勒也就罷了,還去提前招惹美國,而且還是偷襲,讓羅斯福找到開戰藉口,讓國會不敢再保持中立,讓德裔不敢支持希特勒對蘇戰爭。

日本的偷襲,才促成了美蘇中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美國才可以源源不斷支援蘇聯對抗德國進攻。

而日本海軍在整個二戰期間也沒有去切斷美蘇阿拉斯加航線,等於默許美蘇聯合抗德。

日本其實很怕德軍擊敗蘇聯進入亞州,因為日本的陸軍水平,根本打不過擁有機械化,“閃電戰”理論的德軍,中國將不保,所以日本根本不想德國對蘇取得勝利,只想德蘇兩敗俱傷,德軍進不了亞州。

日本當時戰略就是將美國趕出東南亞,成立“大東亞共榮圈”,通過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逼美國議和,承認日本在亞州的利益,從沒想過戰勝美國,所作所為都是戰術思想,山本五十六也只敢保證一年優勢,超過一年將不保,督促日美合談。

可美國不是滿清,會向“甲午戰爭”一樣割地賠款,而是一隻巨獸,張開血盤大口吞噬日本,越打越有自信,特別是在德裔尼米茲帶領下,取得了中途島海戰勝利,美國全面進入反攻。

英美在二戰中,一直希望借希特勒之手消滅蘇聯,一直遲遲不開闢第二戰場,只在北非小打小鬧。

可對日本是團結一心不打折扣,從沒想過讓步,什麼方法都用上,包括火燒東京,根本不把日本人當人而是當野獸。

德國戰敗,蘇聯想佔領柏林,美英就發起柏林空投保衛戰,與蘇聯撕破臉,說明內心還是向著德國。

美英對日本可不是這樣,“日蘇友好條約”惹怒了美英,1945年日本已經打不下去了,民眾沒有足夠糧食,足夠武器,只能用長矛大刀保衛日本本土,美國照樣不放過日本,還是要投原子彈,說明對日本背信棄義有多憤怒。

二戰後,美英法在德國駐軍,允許德國重新武裝,成立國防軍,向德國輸血,與德國共建歐共體,共建北約防蘇,支持德國統一!

美國對日本就不同了,在日本駐軍不走,不支持日本重新武裝,不允許日本成立國防軍,不同意日本自主發展軍工。

所以希特勒對日本偷襲珍珠港,是非常憤怒的,美國德裔也是非常憤怒的,戰後才不放過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