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头还是要脸

去照相馆照相,正襟危坐。摄影师让我把脸偏过来一点,我转动了一下脖子,摄影师说,不是转头,是把脸偏过来。我又动了一下,还是不对。摄影师只好示范给我看,笑着说,很多人都以为脸和头是一回事,其实啊,这脸是脸,头是头。

走出照相馆,思忖着,我们常将头和脸相提并论,没想到脸和头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要头还是要脸

人们常说的“有头有脸的人”,指那些在社会上有声望有地位的人物,就算不一定能呼风唤雨,但毕竟上得了台面;而那些小人物,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辈,如“狗肉上不了正席”,是上不了台面的。和那些有头有脸的人比起来,这些人都是灰头土脸甚至没头没脸的。

但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就一定比没头没脸的小人物高贵吗?这倒不一定。

明崇祯年间,大厦将倾,风雨飘摇。南京一庭院里,一位身穿朝服头顶乌纱的男人正与侍妾相对而立,静默无言。来到池塘边,侍妾劝其一同投水就义,男人脸上现出慌乱之色,走到池塘边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克不及下。”侍妾见状,义无反顾跃入水中,男人从后面拖住了她。这个男人叫钱谦益,那位女子名为柳如是。后人有诗叹曰“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不光汉人看不起钱谦益,乾隆皇帝也写诗嘲讽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其实,钱谦益并非庸庸碌碌之辈,他诗文俱佳,还曾经是士林领袖。只不过在乱世里,他不关心什么家国天下,他只关心明天的粮食和蔬菜。简单地说,他要头,所以没法要脸。因为这是一个单项选择题,而柳如是作为一个烈女子,对于脸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

要头还是要脸

秋瑾资料图

秋瑾也说,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为了家国,不惜此头。与此类同的还有谭嗣同,他本来可以跑的,但是這哥们儿死心眼,坚决不跑,终于喋血菜市口。康有为跑了,没事。后来又参与张勋复辟,事不成,康圣人嚷着要出家,梁鼎芬质问他是不是又想逃跑,康有为辩解说,你几曾看我逃跑?梁大笑道:“成则居功,败则惜命,有你这样的圣人吗?从今天起,我不承认你是广东人了!”康有为羞赧无语。头是保住了,脸却丢尽了。

要头还是要脸

康有为资料图

历史上的许多事儿,说到底是要头与要脸的抉择。要头的,只要把脸弃若敝屣,不仅可保全性命,荣华富贵也未可知。而要脸的,往往就要身首异处,阴阳两隔,这就是尊严的代价。

要头还是要脸

文天祥文学形象

比如文天祥,被俘后元世祖亲自劝降,许以丞相之位,文天祥不为所动:“但愿一死足矣!”这在俗人看来,简直就是缺心眼——能活着却偏要寻死,可以求生却偏要取义,但这正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蝇营狗苟,投机钻营,君子不是不会,而是不愿为之,不屑为之。

尊严是奢侈品,只有高贵的灵魂才能够拥有;也是易碎品,像玻璃一样易碎,像烟花一样易冷。但是,无论经历怎样的强权重压,黑暗时代,它依然如星星一般明灭。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