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洋超市也賣「假陽澄湖」,如此「屢罰屢犯」的底氣何在

文|馬滌明


大型洋超市也賣“假陽澄湖”,如此“屢罰屢犯”的底氣何在


(▲普通消費者難以識別。)

大型洋超市也賣“假陽澄湖”,如此“屢罰屢犯”的底氣何在


(▲陽澄湖。)

記者調查,在北京家樂福、沃爾瑪等多家大型超市,發現所售陽澄湖大閘蟹多為假冒。探訪的十多家超市和專賣店,有的銷售人員根據客戶所需拿出防偽標籤,甚至教給準備送禮的客戶各種說辭;僅物美聯想橋店的陽澄湖大閘蟹,能在防偽官網上予以驗證。(9月26日《新京報》)

中秋節前後,“陽澄湖大閘蟹”成了輿論熱議的話題,據權威數字,市場上99%的“陽澄湖大閘蟹”都是假貨。而售假者中居然還有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令人瞠目不已。“陽澄湖造假”幾近瘋狂的情況下,家樂福、沃爾瑪等零售業巨頭也捲入其中,有評論說,這是個難以置信的消息,難以理解。

而我認為,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超市也賣“假陽澄湖”,既非“難以置信”,也不難理解,而應在意料之中,因為這些跨國連鎖超市在中國不守規矩、知假售假、造假,早就是家常便飯了。

這一次若是少了它們,恐怕才“難以置信”吧。【轉發、留言、底部打賞、點贊、點下面廣告都是對明話頻道堅持寫作的支持!】

翻看相關舊聞可知,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巨頭在中國很多城市都留下過大量不良記錄,僅在重慶,入駐5年裡就受到過21次行政處罰。而家樂福也是“當仁不讓”:2016年11月份,僅一個月的時間,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就審結了11起家樂福門店出售過期食品被消費者索賠案,家樂福全部敗訴。其中,家樂福被訴的過期食品涉及煙燻肉腸、小蛋糕、魚板燒、奶片、橙橘果醬、餅乾、牛乳糖、橄欖油、碗麵等9種;過期最長的食品長達3個月。

大型洋超市也賣“假陽澄湖”,如此“屢罰屢犯”的底氣何在

沃爾瑪、家樂福等洋超市,進入中國後共曝出過多少醜聞,估計連它們自己都記不清了。但儘管隔三差五被曝光、被處罰或約談,洋超市醜聞仍會“如期而至”。這叫人懷疑,它們是否壓根就沒打算“學好”?就像小品裡說的,“犯了就改,改完再犯”?這個語境下,“如火如荼”的“陽澄湖大閘蟹造假運動”中,沃爾瑪、家樂福們又“如期而至”,這沒什麼“難以置信”、“難以理解”的。

識別真假“陽澄湖”,確是個專業活,但作為專業大型國際化超市,不該缺少防止假貨進入的物流控制等手段。很難相信,“假陽澄湖”進入超市是技術問題。而賣時現裝蟹扣的,肯定是假貨無疑,這是常識。超市裡的“陽澄湖”現賣現裝蟹扣,實際上是賣家與賣場合夥售假的一種自我舉報。

對一些跨國連鎖超市在中國“屢罰屢犯”“改完再犯”的問題,曾有專業人士指出,這種情況若發生在歐美,不但要付出的慘重經濟代價——上億的處罰,而且等不到這麼多次的累犯,早就被“下線”處理了。

如此說來,是我們的監管環境太寬鬆了?

大型洋超市也賣“假陽澄湖”,如此“屢罰屢犯”的底氣何在

之前曾有一篇報道說,洋超市與供應商之間存在一種“責任轉移機制”,雙方籤協議,或供應商給超市出具保證書:因售假等行為出現的罰款均由供應商承擔。甚至還曾曝出過“沃爾瑪特批售賣無資質商品”的內幕消息。

洋超市們既無經濟損失,又無“下線”之憂,這是它們“屢罰屢犯”的底氣所在吧?

一些洋超市多年“堅持售假”,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一些市場生態。而“假陽澄湖”氾濫,不過是造假售假的一個典型品種罷了。真正的問題是,立法與執法上的軟肋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