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有著怎樣的由來?

撫順雷鋒紀念館。撫順是雷鋒精神的發祥地,是雷鋒的第二故鄉。在向雷鋒墓敬獻花圈並參觀雷鋒紀念館。說,雷鋒是一個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不斷闖關奪隘,也需要更多的時代楷模。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這和我們“為人民服務”、“做人民勤務員”是一脈相承的。我們要見賢思齊,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學習雷鋒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有著怎樣的由來?

雷鋒墓地

那麼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是怎麼由來的呢?

在望城的山間小道上,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同時映入了張書記和雷鋒的眼簾。小雷鋒當時蹦蹦跳跳,一腳踢飛了螺絲釘。張書記卻上前幾步,彎腰撿起來,把螺絲釘上的灰擦乾淨,鄭重地交給雷鋒說:“留著,會有用處的。”就這樣一彎腰,一句話,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言行竟然影響了一個年輕人的一生。在後來雷鋒寫的日記中,螺絲釘被雷鋒反覆思索,終於形成了獨特的“螺絲釘精神”。也可以說是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

“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有著怎樣的由來?

1960年 1月12日,雷鋒寫道:“雖然是細小的螺絲釘,是個細微的小齒輪,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個的機器就無法運轉了,慢說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絲釘沒擰緊,一個小齒輪略有破損,也要使機器的運轉發生故障的,儘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絲釘,再精密的齒輪,它若離開了機器這個整體,也不免要當作廢料,扔到廢鐵料倉庫裡去的。”1962年4月7日,雷鋒再次寫道:“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螺絲釘的連結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

“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有著怎樣的由來?

當下學習雷鋒精神,就要像雷鋒一樣,做一顆愛崗敬業的螺絲釘:有忠誠老實的崗位意識、有堅定不移的鑽研精神、有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

雷鋒的“螺絲釘精神”,自覺地把個人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之中去,個人服從整體,服從組織,忠於職守,兢兢業業,幹一行愛一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有著怎樣的由來?

題字


文章參考新華網,百度百科,中華文明網及文獻資料

關注Qantion 獲得精彩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