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子心的藥用價值

蓮子心

拼音

Lián Zǐ Xīn

別名薏(《爾雅》),苦薏(《本草圖經》),蓮薏(《綱目》),蓮心(《本草再新》)。

出處《食性本草》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成熟種子綠色胚芽。秋季採收蓮子時,從蓮子中剝取,曬乾。

生境分部主產湖南、湖北、福建、江蘇、浙江等地。

性狀乾燥的蓮心,略成棒狀,長1.2~1.6釐米。頂端膏綠色,有2個分歧,一長一短,先端反折,緊密互貼,用水浸軟後展開,可見2片盾狀捲曲的幼葉。中央的胚芽直立,長約2毫米。基部胚根黃綠色,略呈圓柱形,長2~4毫米。質脆,易折斷,斷面有多數小孔。氣無,味苦。以個大、色青綠。未經煮者為佳。

化學成分含蓮心鹼、異蓮心鹼、甲基蓮心鹼、荷葉鹼、前荷葉鹼、牛角花素、甲基紫堇杷靈、去甲基烏藥鹼。又含水犀草甙、金絲桃甙、芸香甙等黃酮類。

藥理作用降壓作用、從蓮子心提出蓮心鹼結晶,有短暫降壓之效,改變為季銨鹽,則出現強而持久的降壓作用。氧位甲基-蓮心鹼硫酸甲酯季銨鹽對迷走神經節阻滯作用強而持久,但並不是通過迷走神經而致持久降壓;脊髓貓和狗頭交叉循環試驗都指出其降壓機理主要是外周作用。蓮子心非結晶生物鹼Nn-9,具有較強降壓作用。麻醉貓靜脈注射1~2毫克/公斤,可降低原血壓水平約50%,維持2~3小時;狗血壓於半小時即恢復;兔子不降壓。有快速耐受性。經進一步實驗,證明此生物鹼降壓機理主要是釋放組織胺,使外周血管擴張,其次與神經因素也有關。

性味苦,寒。

①陸璣《詩琉》:"味甚苦。"

②《綱目》:"苦,寒,無毒。"

③《重慶堂隨筆》:"甘苦鹹。"

歸經《本草再新》:"入心、肺、腎三經。"

功能主治清心,去熱,止血,澀精。治心煩,口渴,吐血,遺精,目赤腫痛。

①《食性本草》:"生取為末,以米飲調下三錢,療血渴疾、產後渴疾。"

②《日華子本草》:"止霍亂。"

③《大明一練志》:"清心去熱。"

④《醫林纂要》:"瀉心,堅腎。"

⑤《本革再新》:"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消暑除煩,生律止渴,治目紅腫。"

⑥《隨息居飲食譜》:"斂液止汗,靖熱養神,止血固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入散劑。

複方①治太陰溫病,發汗過多,神昏譫語者:元參心三錢,蓮子心五分,竹葉捲心二錢,連翹心二錢,犀角尖二錢(磨,衝),連心麥冬三錢。水煎服。(《溫病條辨》情宮湯)

②治勞心吐血:蓮子心、糯米。上為細末,酒調服。(《百一選方》)

③治遺精:蓮子心一撮,為末,八層砂一分。每服一錢,白湯下,日二。(《醫林纂要》)

各家論述《溫病條辨》:"蓮心,由心走腎,能使心火下通於腎,又迴環上升,能使腎水上潮於心。"

摘錄《中藥大辭典》

蓮子心的藥用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