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故事系列之市場導向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的赤崎勇天野浩以及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在發明一種新型高效節能光源方面的貢獻,即藍色發光二極管(LED),為能源節省開拓了新空間。

創新故事系列之市場導向

路人甲:“我家也全都換了LED 燈,可都是白色的啊,跟中村他們有啥子關係哦”

油油:“咳,額…因為白色LED 是由藍光和其他光混合而成的。RGB 那個…就那個玩意兒!(很高深的樣子)”

油油:“嘿嘿,讓我們再看看 中村修二的生平: 1979年,德島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畢業, 同年進入日亞化學(Nichia);哦對了,這位同志大學時就跟老婆結婚生子. 所以以後不要老是胡想到底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後成家。不成家就看你成天吊兒郎當的樣瞎晃悠?”

路人甲: “哈哈,再然後呢”

油油:“小公司,是吧,在小公司混自然難熬,中村只是個小技術員,不受待見啊,他在研究上的突破不被重視,被稱為“吃白飯的”,“上司每次見到他都會說,你怎麼還沒有辭職? 把他氣得發抖。當時,紅光與綠光二極管已發展成熟,只缺高效率的藍光二極管,就能夠獲得可用於照明的白色二極管光源。不過,當時大多數研究者選擇了氧化鋅跟硒化鋅作為發光材料。出於“做比較少人做的題目才有發展機會”的想法,中村選擇了另一種材料氮化鎵。1988年,為了學習製造藍光二極管所必須的結晶生長技術,中村赴美留學。日亞同樣還是百般不情願。赴美一年,中村也是憋著氣一年,但回到日本還是不得不進行地下工作。當耀眼的藍光從日亞的地下室裡發出來時,全球固態照明的新時代開始了。多年後,用怒火點燃藍光的中村修二被瑞典皇家學院譽為21世紀的愛迪生。”

創新故事系列之市場導向

路人甲:“這小公司畢竟還是資助了他一年的留美啊”

油油:“日亞這個小縣城小公司因此獲得藍光專利,賺的那是盆滿缽滿,後來…後來中村帶著憤怒在千禧年的時候,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挖走。同時以每週一天的頻率指導CREE;CREE 就也成了大公司。再後來CREE又獲得了碳化硅技術,同時花了點小錢超級反轉又買了英飛凌的RF部門,德國人也不得不認慫。畢竟美帝在默克爾家養了一幫打手啊(駐軍)。何況碳化硅基底以後還要CREE供。基本以後的5G時代就是美國的了。所以山姆大叔是看見哪盤菜香,拿著叉子就搶啊。INTEL 當年也是拿的日本的CPU技術,這小日本哎,簡直就是黃種人的敗類啊”

路人甲:“霸權主義!那以後咱換5G手機也就等於付錢給美國人了?一愣一愣”

油油:“廢話,額,有點扯遠了啊,咱還是言歸正傳,日亞化學現在是全球前三的LED照明技術公司,從中可以看出在藍光二極管的發明過程中,企業其實還是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

路人甲:“為啥藍光LED 不是科研院校發明的呢?”

油油:“你個錘子啊,閉門造車能搞出啥個玩意兒?,沒有市場的導向,你整出來的東西是不是市場要的啊?日亞畢竟是以銷售為導向的公司,他們也很清楚藍光的意義。不然中村能 去美國?恐怕還在家抱娃的吧。 一流的企業 總能讓自己的產品來源於客戶的需求;二流企業總摔跤於公司內部閉門造車的美好想象;三流企業疲憊於在競爭市場上抄襲而迷失. 他們永遠不知道 市場風險其實遠小於 競爭風險,哈佛的統計顯示競爭風險 是市場風險的6倍之多,所以不斷關張的公司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為了資本目的的公司就 ……呵呵,比如那個什麼未來的汽車,什麼停的汽車。額,又扯遠了”

“直到今天,日本公司仍然不願承擔風險進行研發,也不願為員工的智力成果提供補償

在日亞工作,買支鉛筆也要上司簽字!在日本公司發明東西只能拿獎金,但在美國可以馬上創業,差別非常大,美國的活力正是來自於此,日本的失去也正是如上,日本是很強大,不過是在吃老本”

“有個不可迴避的尷尬是小企業往往沒有實力和意願做此類創新,其一經濟實力差;其二沒有知識產權保護,風險過於大;這就需要管理者擅於識別技術人員的創新的意義,並加以呵護,當然大企業更有財力做此類事情。很多歐美企業均是同代表性的客戶捆綁在一起開發自己的產品,創新的風險就會大為降低。其三 小企業很難服務大的市場.這類企業其實就需要掛靠大的企業 或有大的風投的保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企業需要擅於尋找保護! 不然很容易面臨激進的投資者競爭.”

“華為 研發製備麒麟芯片,小米研發手機IC,比特大陸的AI芯片。此幾家公司均擁有自己的龐大客戶群,所以芯片的創新就會非常明確。也即林毅夫教授強調的有效的市場!當然 這些芯片都是持續性創新,並沒有創造新的需求,還是那群原來買手機的人在買,相比抖音這種短視頻創造新的市場 而言, 他們只是持續創新,並沒有顛覆創新, 這方面需要企業能識別創新的類型,擅於向 不需要市場宣戰! 在不需要的領域 創造出需要! ”

路人甲:“對了 ,那個中村後來咋樣了?”

油油:“你還不去買菜! 中村後來把公司告了,要求其支付發明補償金,打贏了,拿回差不多五千萬 人民幣!”

創新故事系列之市場導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