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柜子因明代神宗萬曆皇帝而被取名萬曆櫃

  古典傢俱歷史悠遠,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傳承故事。今天介紹的傢俱,它是

萬曆櫃。

萬曆櫃名字由來

  中國歷史上,有若干次收藏熱,第一次是北宋,第二次就是晚明。

據說萬曆櫃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因喜歡收藏鑑賞古董而產生的傢俱品種,因此而得名,併成為明朝萬曆年間非常流行的一種櫃樣。

  萬曆年間皇帝: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漢族,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廟號神宗,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親政初期,他勤於政務,在軍事上發動了"萬曆三大徵"。

這櫃子因明代神宗萬曆皇帝而被取名萬曆櫃

  然而,“萬曆櫃”這個名稱叫開來,並不是在萬曆年間,而是到了清代晚期經後人歸納才開始流行的。

  其實,明代有很多古董的名字實際上都是到清代才開始歸納的,比如:萬曆櫃、宣德爐、景泰藍、成化杯等,這些以皇帝年號打頭、配一個具體器物的稱謂方法,都是在清代中後期以後才逐漸歸納然後變成一種流行語。

萬曆櫃的造型特點

  萬曆櫃屬樣式多樣的亮格櫃中的一種,它的樣式比較固定。即上為一層亮格,中為櫃子,櫃身無足,櫃下另有一具矮几支撐著它。亮格的“亮”是指通亮、明亮,相對於“暗”而說。

上層亮格有背板上面這一層通透的地方,是為了陳列古董的。

萬曆櫃的上格下櫃的結構使其重心在下,放置穩定,置於書房或廳堂皆可。

  萬曆櫃出現於明代萬曆年間,所以人們以萬曆這個年號來命名它,這櫃子最初是為廚房而設計,其通風與儲物相結合的設計,使其非常具備實用功能,幾百年來流傳不斷。

  

這櫃子因明代神宗萬曆皇帝而被取名萬曆櫃

  萬曆櫃的獨特之處,正是這通風設計,古代沒有冰箱,設計這樣的通風櫃,既能防止食物變質,又能防止野貓偷吃。

  簡約的邊框設計,鑲以簡約博古紋,百看不厭,此萬曆櫃在古代是廚房的好助手,而放到現代社會,則是不管放哪都美觀實用的萬能櫃,不僅造型別致,還能放置更多物件。

這櫃子因明代神宗萬曆皇帝而被取名萬曆櫃

萬曆櫃的傳承解析

  從古畫中可以看到,古人在陳設古董的時候,明代以前所有的畫中所表現的古物只擱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擱在炕上、床榻上;另外一個就是擱在案上,有點像課桌,都是用一個平面來陳設。

  到了明代晚期萬曆年間的時候,由於收藏熱的興起,很多人願意把古董供起來,把它舉得高一點,這種亮格櫃就應運而生,也叫萬曆櫃,有陳設古董的功能。

  傳承至今,萬曆櫃跟很多現代傢俱也是相似的,而且“格”跟“櫃”相結合,使用起來確實更加方便,仔細觀察,大家會發現生活當中有很多萬曆櫃的影子。

這櫃子因明代神宗萬曆皇帝而被取名萬曆櫃

現代傢俱中很多都有萬曆格的影子

馬未都囊中羞澀

  馬未都曾在博客《第七百三十九篇·湊對》中提到,他看中了一對明黃花梨雕花萬曆櫃,但那時囊中羞澀,眼巴巴地看著黃胄先生大方地買回家去。

這櫃子因明代神宗萬曆皇帝而被取名萬曆櫃

這櫃子因明代神宗萬曆皇帝而被取名萬曆櫃

這櫃子因明代神宗萬曆皇帝而被取名萬曆櫃

這櫃子因明代神宗萬曆皇帝而被取名萬曆櫃

  該對萬曆櫃後被王世襄收錄到《明式傢俱珍賞》一書之中(208頁)。

  連收藏大家馬未都先生都未能收穫一對完整的萬曆櫃,可見萬曆櫃完整成對傳世至今極為罕見,彌足珍貴。

世界最大的萬曆櫃

  馬未都曾見過一對很高大的黃花梨萬曆櫃。20世紀90年代初,一個行家給我馬未都打電話,說有一對大號萬曆櫃,問他願不願意去廣州看。於是他專程去了廣州,因為他還比較信這個行家。行家說櫃子有3.2米高,那就非常高了,像正常人身高1.7米左右,伸起手來是2.2米,根本夠不著它的亮格。所以第一反應就是,如何往上放東西?這樣的東西不應該存在呀,歷史上也沒見過這麼大的萬曆櫃。

  結果,去倉庫一看,確實是一對巨大的萬曆櫃。詢問來源,他們推測了半天,說這對大櫃是蘇北地區的,有可能是一個廟裡的傢俱,但這個廟在解放前就被拆掉了。廟裡是有巨型櫃子的可能。曾經在很多寺院裡看到過巨型傢俱,包括邊長超過2米的超大方桌,但在老百姓家裡是不可能看到的。這對巨大的萬曆櫃,20世紀50年代就被拆散賣掉了。當時第一個櫃子在蘇北買到,第二個櫃子在山西買到,當兩個櫃子湊到一起時,天衣無縫,確實是一對。可惜的是,最後這對大櫃被賣到了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