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还在天天喝维C泡腾片吗?有人喝出结石了……

大家好

啊啊啊啊啊啊啊——啾——

最近天气稍微凉了一点

一个个流着大鼻涕头晕晕


福州人还在天天喝维C泡腾片吗?有人喝出结石了……


是时候展现塑料友情了

我这有维C泡腾片,防治感冒的,你喝吧

喝了有没有好一些?也很难说


福州人还在天天喝维C泡腾片吗?有人喝出结石了……


福州人还在天天喝维C泡腾片吗?有人喝出结石了……

维C能防治感冒?

而每次大家上网一搜,也会有很多维C泡腾片防治感冒的内容。所以大家根本没有想过——它到底能不能真的防治感冒?

福州人还在天天喝维C泡腾片吗?有人喝出结石了……

像这种,就是典型的误区回答。泡腾片确实方便,扔进水里滋啦一下就泡开了,酸酸甜甜还挺好玩的。

维C也确实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因为它是一种抗氧化剂,也有巩固细胞组织,帮助胶原蛋白、免疫球蛋白合成的作用。但是它只是有辅助作用而已,增强抵抗力不是光靠它就能行的。

再来说说这个「减轻感冒症状,缩短感冒病程……」,当人体受细菌感染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因为维C本身有抗氧化的作用,所以会减轻这些氧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

但是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直接防治感冒,而且,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什么实验和证据能表明它能直接防治感冒。

福州人还在天天喝维C泡腾片吗?有人喝出结石了……

服用维C泡腾片致结石?

维生素C泡腾片,含有维生素C剂量比较高,每1粒含维生素C1000mg,孩子如果每天可摄入3粒甚至更多泡腾片,维生素C可达到3000mg以上。

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儿童及少年期每日为40~100mg,成年人为100mg,孕早期100mg,孕中晚期115mg,乳母为150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mg~2000mg不等。

福州人还在天天喝维C泡腾片吗?有人喝出结石了……

表1:中国居民维生素C参考摄入量

很多家长或许觉得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吃多了也没关系,会尿液排泄掉。但没有想到,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孩子患上尿路结石。

虽然孩子吃进去的维生素C不见得都被身体吸收,但长期大剂量服用,还是容易产生副作用。

大剂量维生素C在体内被分解成的最终产物为草酸及二氧化碳,草酸在尿中生成的草酸盐易形成结石,以及还会形成尿酸盐、半胱氨酸盐结石。

福州人还在天天喝维C泡腾片吗?有人喝出结石了……

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会导致什么问题?

(1)长期每日服用2000~3000mg维生素C还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如牙龈出血,重则出现皮下瘀斑等症状,以及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恶心呕吐、胃痉挛。

所以,维C泡腾片虽然不是处方药,但是吃之前也要好好看下说明书啊亲们!

(2)还可能促进动脉硬化,且服用维生素C的剂量越大,动脉壁增厚的速度越快。

(3)过量的维生素C还可能破坏淋巴细胞及阻碍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反而降低免疫力


福州人还在天天喝维C泡腾片吗?有人喝出结石了……


福州人还在天天喝维C泡腾片吗?有人喝出结石了……

维生素C泡腾片还能吃吗?

通常情况,建议从饮食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C,饮食中不足或缺乏时,可以服用维生素C制剂。

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包括菠菜、卷心菜、苋菜、花菜、青辣椒、甜椒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包括柚子、柑橘、草莓、猕猴桃、沙棘、鲜枣、酸枣、刺梨,其中刺梨中维生素C高得惊人(见表2)。而常吃的的苹果、梨含维生素C很少。

福州人还在天天喝维C泡腾片吗?有人喝出结石了……

表2:几种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mg/100g)

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减轻感冒症状。患有感冒,可以考虑在饮食之外补充维生素C,但不要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且不建议大剂量长期服用。

更不建议平时总给孩子太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来预防感冒。维生素C虽然是水溶性的,但吃多了也可能会有副作用!

喝维C泡腾片的三个误区

一、开水冲泡泡腾片

在很烫的水中放入维C泡腾片,在等它溶解的同时水也会慢慢晾凉,很多人都会这样节约时间。“水太烫时,不要放入维C泡腾片。”实际上,虽然泡腾片制剂稳定性很好,但维C在80℃以上的热水里,还是会有一定损耗的,非常容易被氧化分解。因此,最佳方法是用40℃左右的温水冲泡。

二、一杯泡腾水喝太久

“有的人怕麻烦,会冲一杯维C泡腾片可能喝一个上午。其实,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也会损耗维C。冲泡腾片时的水量,对维C的吸收效果影响并不大,因此,每次用200毫升左右白开水或矿泉水即可,以便尽快喝完,而且要现泡现喝。

三、泡腾片和其他饮料混着喝

混着喝的做法也不可取。廖波说,有些人还会用茶水或饮料冲泡腾片,认为这种酸甜茶的味道,口感很好。

有研究表明,其实这样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因为常用的泡腾崩解剂,是由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组成的,而茶水中含有的茶碱等成分,会与维C或崩解剂起化学反应。饮料中则一般含有苯甲酸钠,也会与维C起反应后有可能产生有害苯类物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