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染A肝的高危行爲

甲肝是典型的“病從口入”式傳染疾病,因此預防關鍵在於重視飲食衛生,尤應特別警惕以下四種高危飲食行為。

生吃海鮮

據專家介紹,海產品攜帶的甲肝病毒生命力和致病性都非常強。由於海洋生物是借濾水進行呼吸,倘若其生長水域受到甲肝病毒汙染,它們便會把這些病毒過濾到體內,長期蓄積於消化腺和肝臟,因此甲肝病毒在一般環境中,只能存活1個月,但在海產品體內卻能存活3個月左右。

[ 專家提醒 ] 容易攜帶甲肝病毒的海產品有蝦類、蟹類和毛蚶、牡蠣、蛤蜊、蟶子等貝類,其中尤以貝類海產品最“危險”。生吃、半生吃或僅用一般的開水涮等食用方式都易感染甲肝病毒。食用海鮮務必燒熟煮透,並有所節制。

易染甲肝的高危行為

猛吃火鍋

吃火鍋不當是導致甲肝的又一罪魁禍首。火鍋菜品豐富,豬、牛、羊肉,各種動物內臟和海鮮、蔬菜等等均可涮食。但食材多,致病源也多,這些食物本身就可能攜帶甲肝病毒,加之不少人因為喜歡鮮嫩的口味,常常把食物在火鍋裡稍燙一下就吃,由於沒有煮熟煮透,根本不能殺死甲肝病毒,留下極大致病隱患。

[ 專家提醒] 火鍋的食材一定要保證清潔衛生,蔬菜和肉食在食用前都務必洗淨 ; 燙食時不要一味追求鮮脆,為安全起見,涮肉片、百葉、黃喉、毛肚等最好在鍋裡煮得久一點,涮海產如貝殼類、蠔、螺等更要煮熟。

易染甲肝的高危行為

愛吃大排擋

甲肝病毒在春季極其活躍,可通過不潔食物和感染者唾液迅速傳播,而大排檔的食物和餐具往往沒有經過嚴格清潔和消毒,無法消滅甲肝病毒,因此成為致病源。

[專家提醒 ] 應儘量減少到大排檔就餐; 如果到大排檔就餐,應選擇衛生條件相對較好的攤檔;菜餚選擇上應儘量避免生食、 涼拌菜;用餐宜選用一次性餐具。

易染甲肝的高危行為

隨便喝生水

專家指出,水源是甲肝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而且一般大規模的甲肝爆發,都是因為水源汙染導致。因此喝生水的行為,應堅決禁止。

[ 專家提醒 ] 無論是自來水還是井水,都應燒開後再喝。即使是桶裝飲用水,也應謹防其水源或者中間環節受過汙染,例如 2008 年 4月貴州就曾爆發因不潔桶裝水引發的群體性甲肝疫情,所以為安全起見,桶裝水也應燒開後再喝。

易染甲肝的高危行為

8招預防甲肝

防止甲肝的發生、發展,關鍵在於把住“病從口入”關。

1. 家庭和食堂宜實行分餐制,儘量少到公共場所用餐。嚴禁大擺宴席、會餐。

2. 飲食店要清潔衛生,餐具需經常消毒,餐桌、灶臺、抹布要勤擦勤洗,食物一定要熟透。

3. 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及時清除垃圾、汙水、糞便,避免汙染飲用水和食物。

4. 慎食毛蛤、毛蟹、蟶子等海產品,如果一定要吃時,必須泡養半天以上,煮沸15分鐘,並需蘸米醋吃。

5. 飯前便後或點鈔票後,都要洗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