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上最值得讀的100本書

Kindle上最值得讀的100本書

今天為大家推薦100本書,來自《Kindle 什麼值得讀 TOP100》!這本合集是讀者和亞馬遜編輯一起選出來2016年最值得讀的100本好書,裡邊附上讀者與亞馬遜編輯共同撰寫的推薦理由,告訴大家這些書為何值得讀。

2016年8月15日,亞馬遜kindle電子書全新欄目“什麼值得讀”上線,邀請讀者和亞馬遜編輯一起,提名好書,手寫書評,票選推薦。旨在讓大家一起重溫那些愛書人精彩的讀書故事,傾聽最真摯的讀後分享。合集裡的書都是真誠的愛書人不吝嗇心愛之物,與大家分享讀過、想過、愛過的好書,這是讓一個人從此愛上閱讀的合集。

注:以下100本圖書電子版均可在亞馬遜kindle電子書商城購買。

***

《最好的告別:關於衰老與死亡,你必須知道的常識》

為何值得讀:“告別"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話題。衰老是我們的宿命,死亡總有一天會降臨。但對這兩個話題,傳統的中國文化一般是禁忌的。如同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死亡和性,同等禁忌。這也許就是我們作為個體不到危急關頭,總是忽略生命的重要性的原因。所以如何優雅的與這個世界告別,現代醫療又如何安頓一顆顆不安的靈魂,這些都尤為值得人深思。

***

《永恆的終結》

為何值得讀:阿西莫夫坐著時空壺不停地把人類歷史反轉再反轉,小說的劇情也反轉再反轉,和諾蘭的電影一樣,讓你瞠目結舌。看小說的時候總覺得這應該是部電影,於是真的發現這是一部電影,1987年公映,再看看小說出版的年份,1955年,所謂經典,就是雖然老,但你不會覺得過時。

***

《這些人,那些事》

為何值得讀:自覺並不眼窩淺,但斷斷續續看完吳念真《這些人,那些事》,居然幾次差點流淚。社會底層艱難求生的故事看到麻木,往往直至文末寥寥數語,如當頭棒喝,揭出深藏於堅強外表之下的人性。

***

《我可以咬一口嗎》

為何值得讀:“我可以咬一口嗎”,這句話流露了小小的膽怯,但膽怯之中卻充滿天真、惹人憐愛,總比“快給我吃一口”來得萌吧,也比“我減肥,得節食”來得自然,想吃就說嘛。書如其名,莉茲這本書很純、很真誠、很溫暖,關於友誼,值得更多人遇到。

***

《世界小史》

為何值得讀:被作者的一段話打動,“我希望我的讀者能夠放鬆,能夠追蹤歷史,不必去寫筆記,不必去記住人名和年代,我也答應你們,我肯定不會拿這些東西去考你們的”。這是讓我覺得輕鬆的,閱讀起來會更加深有體會。作者的文字功底也是了得,完全沒有是在閱讀一本翻譯作品的感覺。猶如讀故事般讀史書的酣暢淋漓,值得分享,正如它謙遜的書名《世界小史》。

***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

為何值得讀:比爾·蓋茨2015夏季推薦書單必看圖書!前NASA成員、美國科普博客xkcd幽默問答集。輕鬆接招粉絲們提出的腦洞大開的問題,配上xkcd風格的火柴人漫畫,幽默機智的答案讓人拍案叫絕!

***

《天空的另一半》

為何值得讀:普利策新聞獎得主震撼人心代表作,美國國家近6年來首席暢銷書。性別歧視、性暴力、厭女價值觀、家庭暴力、處女情節……女性的生存困境,也許你正在遭受。一本給你自己的希望之書;一部填補亞非拉女性生存現狀領域研究一項空白的重磅級暢銷書。

***

《人間失格》

為何值得讀:我挖空了肚子裡陰暗晦澀的詞彙,想來形容這本書對我的衝擊,可眼離書本又感覺內心異常透徹而清晰。他逼我面對不願坦然的自己,迫使我直視不願承認的脆弱和不堪一擊。難怪,你我生而為人,你我孤寂無依,可就任斜陽孤影嘆伶仃,不如隨心,隨性?!

***

《致女兒書》

為何值得讀:本書是王朔對女兒關於自己家庭、血緣、歷史和個人情感的真實敘述。它原本是一個相當私密的文本,是當遺書寫的,準備要有個萬一可以給女兒一個交代。他要告訴女兒家庭的來歷,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以及這世間做人的道理……拳拳的為父之情漫洇紙上。

***

《拖延心理學》

為何值得讀:全球首個拖延工作坊創始人、美國權威心理學家聯袂出擊,風靡全球25年經典之作。《拖延心理學》的兩位作者基於他們倍受好評和極具開創性的拖延工作坊和從眾多心理諮詢領域中汲取的豐富理論和經驗,對拖延作了一次仔細、詳盡、有時也頗為幽默的探索。

***

《布達佩斯往事:冷戰時期一個東歐家庭的秘密檔案》

為何值得讀:極權統治下的恐懼、屈辱和絕望讓人們都更加期待一個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生活世界,也更加期待一種人與人能夠彼此信任,而不是相互背叛、出賣的生存方式。這種期待中包含著對人類未來的希望,《布達佩斯往事》之所以感人,正是因為它傳遞了這樣的希望訊息。

***

《硬派健身》

為何值得讀:與更好的自己,在未來重逢。簡短的一句話彷彿感覺到擁有馬甲線的身材在腦海中飄過,沒錯,就是書皮封面的那樣子。肥胖不是簡單的兩個字,而是一堆驚人的數字,邁開腿、動起來,《硬派健身》全面打造不僅擁有健康身材的你,還讓你享“瘦”著有魅力的自己。

***

《七堂極簡物理課》

為何值得讀:

薄薄一本,語言優美如詩,整本書沒有繁瑣的方程,只有詩意的講述。引力波、相對論、黑洞、宇宙的結構、時間的真相這些名詞即使沒有科學背景的我們也能輕鬆讀懂。作者打開了一個奇妙的物理學世界,也帶我們輕盈地飛過重重障礙,窺見科學的深刻與美麗。

***

《羅生門》

為何值得讀:記得初識《羅生門》還是上高中時看魯迅先生版的《現代日本小說集》,那時看到的還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如今再讀文潔若先生的版本,人生的閱歷似乎令我更能理解故事所呈現的生死麵前的人性。而這本精選集恰好能讓我們全面領略芥川龍之介的深厚功力。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為何值得讀:歐維的愛情是我們所向往的,一個簡單,單純,無它條件的戀愛,找到了自己喜歡,所愛的人不顧一切的在一起。一起創造,一起生活,一起嚮往未來,面對種種困難都無所畏懼。相互攙扶,相互愛護。

***

《菊次郎與佐紀》

為何值得讀:北野武的文字如同他的電影,讓人笑著流出淚,你會看到他的死要面子,賤賤的毒舌和不願表露的柔軟,《菊次郎的夏天》根本就是以他自己為原型。讀完這本書,終於理解了這個神奇的人物。北野武用搞笑到甚至刻薄的角度和敘述方式描繪他的父母、兄弟和家庭,但也讓人在笑與淚交織的閱讀過程裡,看到真情和真實,看到他那顆那麼多情、易感而柔軟的心。著名導演吳念真感動作序。

***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為何值得讀:他好像有說不完的痴痴情話,道不盡的呢喃耳語;他時而親暱調皮,時而可愛寵溺。“我待你好,你也不要不待我好。”這孩童搬的撒嬌,彷彿正扯著你的衣角,讓你心軟,讓你會心一笑。在那個只有用信紙傳遞思念的年代,朱生豪將幽默和文采融進生活,用字字句句記錄著對宋清如濃得化不開的愛意:我愛慕你,我想念你,我渴望擁有你,所以我寫信給你…好了,你的信我讀完了,我承認,我已經愛上你了。

***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

為何值得讀:這是一本有趣的哲學簡明史,也是人類最厲害的天才們自我折磨的歷史。哲學家們只想在思考中尋找終極真理,但在他們的爭吵中,世界卻意外地被改變。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走進這些天才們的精神世界,來一次輕鬆幽默的哲學之旅吧。

***

《虛無的十字架》

為何值得讀:法律在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中,一直是充滿矛盾的存在。他曾用一部引人深思的《彷徨之刃》,向日本的少年保護法提出質疑。這一次,東野將寫作的觸角直接伸向了刑法:“所謂的罪與罰,究竟本質為何?是死刑後的解脫?還是活著,但用盡一生贖罪?”

***

《民國清流:那些遠去的大師們》

為何值得讀:所謂“清流”,其實就是民國時期的“公•知”,這是一本很有啟發性的書,有思想,文字也很美。作者的學問功底之深可見一斑。我想說的是,真實歷史事實往往被人們出於某種目的而人為地改動,而只有直面歷史的勇氣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真正階梯。

***

《生命是什麼》

為何值得讀:初識薛定諤,是那隻奇怪的貓——“薛定諤的貓”,研究了半天,似懂非懂,但引發了我無數的想象。於我而言,《生命是什麼》有點像那隻奇怪的貓,不敢說全看懂了,可細節處總能撞擊我的思維,比如,他說,人吃東西不是為了吸取能量,而是為了與自然界交換“秩序”。

***

《長歌行套裝(1-4)》

為何值得讀:

你印象中的大唐,是興旺盛世的長安;而夏達筆下的大唐,卻是繁華下的風雲暗湧。每一個看《長歌行》的人,除了讀到大唐的故事,還會讀到長歌內心成長的故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或許只有成長到內心真正的強大,才能積極從容地面對一切的變故。

***

《一本正經又怪誕的行為心理學》

為何值得讀:一直很喜歡理查德·懷斯曼的書,覺得寫的好且適用。他的這本新書可謂涉及行為心理學的各個細分領域,從如何調節情緒到增強記憶,從如何說服他人到克服拖延,從如何保持愉快到維持長久關係……書中理論結合實踐,用生活中的細節作為例子,化繁為簡卻受益頗深。

***

《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

為何值得讀:通過嚴謹,精密的文字,我們從中可以知道將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聯繫起來建立融會貫通的格柵,是投資的最佳決策模式。用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思考同一個投資問題,如果能得出相同的結論,這樣的投資決策更正確。懂得越多,理解越深,投資者就越聰明智慧。

***

《臺北人》

為何值得讀:十四個短篇,一代人的痛。“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便是全書的主旨。初讀完《孽子》時對“體面”二字的不解在合上《臺北人》之後,總算是有點血肉起來了。白先勇先生生得男兒身,卻是一顆女兒心,宿命之下的消極悲觀總在最後凝結成對他筆下人物的憐憫。

***

《演講的力量》

為何值得讀:《演講的力量》是21世紀有效溝通和公開表達的最新實戰守則,在這本書中,克里斯•安德森分享了成功演講的5大關鍵技巧——聯繫、敘述、說明、說服與揭露——教你如何發表一場具有影響力的簡短演講,展現最好的那一面。毋庸置疑,《演講的力量》將成為每一個人的必備技能指南。

***

《陰翳禮讚》

作者:谷崎潤一郎(TanizakiJunichiro)

為何值得讀:西方式的審美在於秩序,與之相對的東方式的審美在於自省和調和。谷崎潤一郎把東方人細膩的審美體驗發揮到了極致,“美,不存在於物體之中,而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不光讀起來雅緻,也啟迪了設計、哲學等領域。

***

《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

作者:珍妮弗•L•斯科特(JenniferL.Scott)

為何值得讀:不可以完全拋棄那些舊的繁文縟節,人總要活得講究些!在這本書裡,你不僅可以看到法國女人的健康飲食,還可以瞭解她們的時尚、生活態度。本書是對女性時尚和法式風格感興趣的人的必讀之作。通過優雅和活潑兼具文字,鼓勵人們充實、優雅地生活。

***

《超越智商: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作者:凱斯E.斯坦諾維奇(KeithE.Stanovic)

為何值得讀:大眾經常聽到的智力測驗並沒有包含對理性的評估。高智商並不等於高理性,「聰明人」做蠢事的現象經常發生。《超越智商》斯坦諾維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理性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而得到提升的。如何學習?本書就是一本絕佳的入門讀物。讀者通過此書研讀,希望可以變成更為理性的聰明人,能夠做出更多的聰明決定,讓每件事情都做得很漂亮。

***

《梵高傳》

作者:史蒂文·奈菲格雷戈裡·懷特·史密斯

為何值得讀:梵高的神話長期流傳,包含了人們對天才藝術家的無盡幻想。此前的傳記和電影,大多塑造了一個神一般的梵高,直到普利策獎得主嘔心十年著成的《梵高傳》問世,忠實記錄了梵高在執著追求藝術之路上的各種隱秘糾結和苦痛掙扎,直擊人心,對普通讀者有非同一般的激勵力量。

***

《鄉土中國》

為何值得讀:也是在讀完費先生此書才對“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講人,講社會,講格局,講歷史,看來宏大深淵,但讀來不禁聯想到的全是你我生活裡那些舉手投足間、似不經意但又習以為常的細節。回頭再看,原來啊,這片土地就是你我的根,而你我也都是這片土地餵養長成的兒女。

***

《從零開始做運營》

為何值得讀:經前輩一推薦,便成了枕邊書,或按圖索驥,或摸著石頭過河。這更像是一張關於“大運營”的思維導圖,講招式,講方法,偶爾累了再來點雞湯,流暢但不缺嚴謹,易讀且緊扣邏輯。街頭巷尾都能談談互聯網,人人都能爭當產品經理的小時代,少的其實就是踏踏實實讀些乾貨,認認真真搭建起系統的思維,結合生活和工作找到切實的方法論,或許,這本書就能幫你。

***

《策略思維一一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競爭》

作者:阿維納什·K·迪克西特 巴里·J·奈爾伯夫

為何值得讀:人生是一個永不停息的決策過程。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怎樣打理一宗生意,該和誰結婚,怎樣將孩子撫養成人,要不要競爭總裁的位置,都是這類決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個真空的世界裡做決定。相反,你身邊全是和你一樣的決策制定者。雖然衝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這本書將幫助你學會策略地思考,以及在人生博弈中擴大勝面。

***

《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

為何值得讀:梁漱溟晚年接受漢學家艾愷的專訪,暢談民國風雲,自述行止交往。在20世紀波詭雲譎的歷史風濤之中,抱持“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的信念已屬不易,更何況終其一生獨立思考、表裡如一!就這點而言,他永遠都是獨一無二的。

***

《好心眼巨人》

為何值得讀:在達爾童話中會發生的不可思議的事情往往能打破幻想與現實之間的界限,該篇童話故事中通過巨人用網兜捕捉夢然後用小號吹進熟睡的孩子們臥室的荒誕幻想表現了美妙無比的情景;在描繪幻境時,又自然引入現實的生活,融入許多深邃的人生哲理,既開拓了幻想的境界,又深化了幻想的寓意,充滿詩意和兒童情趣。

***

《人類砍頭小史》

為何值得讀:我開始的確是被這個看似血腥的話題所吸引,然而讀了更是被作者嚴密的邏輯和幽默的語調給征服了。砍頭小史其實有啥好看的,真的,我想象不出這本厚度一般的書究竟能講些什麼,可是內容之豐富,話題之勁爆重口,實在難讓人不歎為觀止。另外,小清新的封面像是洶湧海底的平靜海面一樣,充滿吸引力。

***

《哇,歷史原來可以這樣學》

為何值得讀:看過的歷史讀物,要麼猶如教材大綱一般,一板一眼,生怕字裡行間缺失了歷史的嚴謹,讓人感覺像是背課文,越看越沒勁;要麼全篇嬉笑打罵,看的時候很有趣,但是憑藉著一些歷史常識或者閱讀經驗就知道,這簡直是一本深宮八卦小說,作者儼然成了江湖“百曉生”,正經靠譜的一個都沒有。而這本書確實讓我耳目一新!

***

《天國之秋》

作者:裴士鋒(StephenR.Platt)

為何值得讀:秋,在中國古義中,代表著肅殺與蕭索。而太平天國運動,對於參與其中的各方來說,無疑是一個沒有收穫的秋天——湘軍慘勝後遭解散、清政府苟延不到50年被推翻、英國則仍面對一個內輪頻仍,一窮二白的中國市場。作者耶魯畢業,繼承了師傅史景遷重視細節的傳統,畫面感很好,閱讀快感極強。

***

《美學散步》

為何值得讀:這是父親介紹給我讀的書,說希望我能讀一讀,會喜歡上的。果然,老先生的美學文字一點都沒有通常那種美學理論的晦澀難懂,本身就是美文,“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鮮活起來”。據說老先生早年是留學德國的,本身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所以他的談美文章融會貫通了中西文化。我記得這本書一直都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好像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不愧是是中國現代美學開拓者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美學入門的經典必讀書。

***

《有時》

為何值得讀:通過徐謹的筆觸讓我在踽踽獨行中,與太宰治、村上春樹、菲茨傑拉德、馬爾克斯、王爾德……於轉角邂逅。這些人熟悉而遼遠,如老朋友一樣。雖闊別已多年,但讀起來有經久未見的溫潤和透徹。書名源自聖經:“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回味過去,希冀未來,珍惜當下,品味“有時”。

***

《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諮詢》

為何值得讀:十個案例一口氣讀下來,我也終於慢慢明白為什麼此書的名字為“登天的感覺”。因為那些長期揹負著沉重的心理問題的人們,在別人的幫助下重新找回了自己,從自卑自憐的地獄當中走出來,邁向自尊自信的天堂的時候,心中升騰的不就是一種登天的感覺嗎?

***

《理性樂觀派:一部人類經濟進步史》

作者:[英]裡德利(RidleyM.)

為何值得讀:繁榮來自人人為人人效力。始於十多萬年前的交換和專業分工習慣,創造出了以加速趨勢改善人類生活水平的集體大腦。這本大膽的書從經濟角度快速審視了一遍人類發展史,從石器時代說到互聯網,從明王朝的積重難返講到蒸汽機的發明,從新近的人口爆炸講到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後果。

***

《半生為人》

為何值得讀:徐曉以此書表達她對青春漫長的告別。那不僅僅是一個人甚至一代人的青春,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國家的青春——幼稚、笨拙,但也天真、充滿熱望。宴席已經散盡,殘羹冷炙旁,作為最後一個離席的人,徐曉獨自守護著那個時代最後的、熄滅著的光。

***

《人生的智慧》

為何值得讀:叔本華65歲時才因這本十幾萬字的書在英國出名,然後傳到德國,最後名揚歐洲和世界。有人說叔本華大器晚成,其實他30歲時就完成了自己的哲學體系,煌煌鉅著無人問津,好鬱悶呀!孤獨寂寞中飽覽群書,思考運氣,思考人生,思考意欲,最終說出了人生幸福的真諦——一個人的幸福不在於享受了多少東西,而在於避免了多少痛苦和災難。可謂大智慧啊!

***

《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作者:[美]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雪莉·鄧恩

為何值得讀:貧窮會傷害你的智力——這驚世駭俗的言論,不是為了賺取眼球,是神經學家經過大量的調查、試驗、長年的觀察和分析所得的。這句話讓我思忖了很久,當我思考到自己身邊的例子的時候,有時候不得不承認這其實是事實。窮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我的日常認知,看了書覺得還是應該獻出一點愛的。

***

《Unbroken: A World War II Story of Survival,

Resilience,and Redemption》

作者:Laura Hillenbrand

為何值得讀:說到挑戰,我想到的第一本書是LauraHillenbrand的Unbroken,書中主人公的故事激勵著無數人戰勝種種挑戰,重燃生活的希望,同時,這是一本英文原版書,原滋原味的文字更能重現精彩絕倫的故事情節。大家不妨一讀,向充滿挑戰的遠方靠近。

***

《山中的糖果》

為何值得讀:書名《山中的糖果》正代表了來自鄉村的“80後”的情感慰藉。當純潔的童真與發乎天性的愛溢滿記憶的時候,物質的匱乏又算什麼,不過是一道有些原始與粗糲的背景罷了。那時的山中糖果,是真甜;那時的霜花,是真美;那時的初戀,是薄荷般的清涼淡雅。有這份甜做底子,再深的痛也能承受。

***

《x的悲劇》

為何值得讀:埃勒裡·奎因的作品,我最偏愛的是《X之悲劇》。這部小說在各個方面都堪稱奎因式推理小說的範本。其最精彩的地方,不在於謎題詭計的設定和兇手身份的意外性,靠的是邏輯推理的莊嚴華美。同時該書那些總結性語句的真理性會讓人細細品之震撼不已,更會久久咀嚼玩味其中偉大道理。

***

《被禁錮的頭腦》

為何值得讀:最近看過的最有洞察力、最具啟發性的書了。如果想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周圍,讀這書最合適不過。米沃什“在自己的全部創作中,以毫不妥協的深刻性揭示了人在充滿劇烈矛盾的世界上所遇到的威脅。”也正因此,讀他的書不僅是思想的尖銳與快感,更可以感受到作家偉大的同理心。

***

《設計衝刺:谷歌風投如何5天完成產品迭代》

作者:[美]傑克·納普(Jake Knapp)、約翰·澤拉茨基(John Zeratsky)、

布拉登·科維茨(Braden Kowitz)

為何值得讀:設計衝刺是谷歌風投推行的工作法,即如何通過5天進行原型測試,從而迅速決策搶佔先機。本書作者有Gmail、Google搜索的產品設計也有YouTube的產品經理,皆為業內大牛,但內容淺顯易懂,可讀性頗強。雖然側重在產品領域,但應用範圍並不侷限於產品本身,對我們的日常工作也能帶來啟發。

***

《生活與命運》

為何值得讀:看過之後,感動的一塌糊塗,偉大蘇聯文學積澱的作者,都是這樣博聞強識,帶著文字的和生命的敬意構建一個完整清晰的書面世界,上帝一般俯視人世間的苦難,洞察人性搖擺細微毫末。書裡書外的命運,自由投射的疑問,格羅斯曼用這幅長篇畫卷回答並親身踐行了。

***

《管理的實踐(珍藏版)》

作者:彼得·德魯克(PeterF.Drucker)

為何值得讀:讀完只覺含金量太高!本書從實際執行層面立論,通過對管理原則、責任和實踐的研究,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和制度。這本書沒有那麼多直接的操作和工具層面的東西,但是卻直入核心,給人留下思考和啟發層面的更深內容。

***

《旅行與讀書》

為何值得讀:這不是一本旅遊工具書,沒有一張圖片,裡面全是作者親身經歷的十段與書相關的旅行經歷,從克什米爾地毯商到印度豪華餐廳的大廚;從遼遠野性的非洲到恐襲陰影下的印尼小島;從愛斯基摩人的獨木舟技能到小野二郎的壽司旋律.......筆者用他的筆觸為你打開世界之窗,噢不對,還有你的胃!

***

《斯通納》

為何值得讀:《斯通納》的故事關乎於一個勇者有過的失敗卻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成就完整的自我。第一眼眼閱讀《斯通納》,你也許看到的是故事,第二眼閱讀《斯通納》,你也許感受到的是經典,第三眼你看到了生活,第四眼你會發覺,你看到的不是他者,正是自己。

***

《沒眼人》

為何值得讀:《沒眼人》寫了一群遊走在太行山腹地的盲藝人的故事。生活有時很殘酷,有時又充滿溫情,沒眼人用心而非用眼來感受生活,比正常人看得更透徹更純粹。電子書裡還可以掃碼聆聽沒眼人演唱的遼州小調,原始天然的唱腔加上狂野直白的唱詞,猶如一股來自山野的人性之風。

***

《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

為何值得讀:也許在這個時代裡,比起雞湯,我們更需要這樣一本書。在霍尼犀利的分析下,各種壓抑和掩飾都無處藏身,閱讀中總有那種被人猜中了想說不能說的心思後的如釋重負。也許人人都是神經症患者,也許人人都該看看這本書拔拔身上的刺。

***

《夏目友人帳》

為何值得讀:

沒有百轉千回,沒有如鯁在喉,只有幽微清淡的滋味,似有若無的芬芳,就這樣腦海裡腦補出了《夏目友人帳》動畫的每一幀畫面,彷彿看到了夏目用自己的方式,溫柔地注視這個世界的目光。小說中的主角們依然那麼有吸引力,我充滿期待又稍稍緊張地,跟隨著夏目和貓咪老師開始享受這本小說。

***

《你從未真正拼過》

為何值得讀:雖然書名看起來很雞湯,但是讀完後感覺乾貨滿滿,收穫頗多!我是一名想法很多但經驗匱乏的“職場菜鳥”,初入職場一片迷茫。而這本書給了我與職場大咖們對話的機會,教會我如何應對那些司空見慣的“職場套路”。能給你行動上的經驗指導,而不是思想上的動員!這正是這本書的可貴之處!

***

《提堂》

作者:希拉里·曼特爾(HilaryMantel)

為何值得讀:

《提堂》是《狼廳》的續集。一段無比精彩的歷史,書中平凡無波瀾的語句卻精準而細緻地重現了短短數月中的驚濤駭浪,步步緊逼的節奏越往後越捨不得停下來,不劇透了,但謝幕之時那短短一段文字的描寫便足以顯示這本書的驚人筆力。期待三部曲的最終卷。

***

《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為何值得讀:本書是森下典子女士二十五年來的茶道學習筆記精選。未接觸過茶道的人,讀完之後自會對茶道有所瞭解,更能對生活有所感悟。書中所言,茶道並非只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人生的修煉,讓人寧靜,讓人達觀,讓人安時處順,讓人領悟日日好日。

***

《俗世奇人:足本》

為何值得讀:一本書讀完馮驥才全部俗世奇人舊作和新作。如同走進了茶館,臺上說書人舌燦蓮花,或悲或喜,隻言片語,足以叫人絕倒,一個人便是一臺大戲,只聽得渾身通透,百骸舒暢。馮驥才說他太喜愛這些生活中的人物了,不知不覺間就把他們一個一個都畫了出來,因此這也是馮先生特別珍愛的版本。

***

《美好的七年》

為何值得讀:和以前一樣,埃特加·凱雷特仍然能讓你在三頁內又哭又笑。無論生活在和平地區還是戰爭地區,活在豪宅裡還是廢墟中,只要你像個普通人那樣活著,經歷著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在生活的苟且之上,有小愛心,小幽默,小苦惱,再稍微有一點自己的高貴品格,那生活就是很完美的,沒有遺憾的。

***

《大空頭》

為何值得讀:《大空頭》講述了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危機的始末,絕大多數的專業人士並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幹什麼,卻在貪婪的驅使下創造了一個數千億美元的市場。一個完美的肥皂泡,最終敗於幾個獨立思考且堅持自我的投分析員。更弔詭的是,交易雙方居然都可以拿著大筆佣金全身而退,把鉅額虧損留給投資人。時至今日,相信各地市場上依然有無數頂著光環的公募私募基金經理和投資顧問享受著他們的幸福生活。

***

《夜色人生》

作者:(美)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

為何值得讀:你可以不看勒翰之前的作品,雖然他之前作品風格如此多變。夜色人生算是他風格的集大成之作,有冷硬偵探風,有對人性社會的挖掘,更有濃濃的復古詩意。了不起的蓋茨比加上教父,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但夜色人生比蓋茨比更生動,又比教父有深度。我的感受,以上。

***

《消失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

為何值得讀: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於濫用抗生素及剖宮產,我們在不經意間已經傷害了與人類協同演化了數十萬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在《消失的微生物》裡,馬丁·布萊澤提醒我們,濫用抗生素及剖宮產會危害我們自己的後代,又從個人及社會的層面探討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

《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符》

為何值得讀:用精煉的語言,系統地展現了猶太民族悠久的歷史以及精深的處事秘訣。猶太人在生存、處世、教育等方面獨特而非凡的智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看透人生的迷霧,以洞察世事,練達人情,甚而在思維方式、處世哲學以及教育方法方面給我們以更大的啟示。值得一提的是,揭示猶太人的尚異特性對於普遍具有尚同意識的中國人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

《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

為何值得讀:日本直木獎獲獎作品!真幌站前三部曲全新迴歸,足以治癒孤獨的溫暖故事。兩名心有舊傷的離婚男子,一家努力解決現實麻煩的便利屋。瑛太、松田龍平主演同名系列電影,溫暖有愛!治癒孤獨必備!

***

《不屬於我們的世紀》

作者:馬修·托馬斯(Matthew Thomas)

為何值得讀:生活可能是平淡的,失望的,需要堅韌的意志力的。650多頁的大部頭,就在用深刻而平敘的文字描寫著紐約愛爾蘭移民家庭的日常故事,有感於樸實的文字帶來的節奏感和對情節的把控,也足夠讓人震撼了。對於人生,我們更應坦然去面對,因為很長也很短,有快樂有波折也有遺憾。

***

《吾國與吾民》

為何值得讀:書的內容,很到位地介紹了中國人的思想,比如佛道儒三家是如何影響到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的等等,對此我深深贊同。林語堂很幽默又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些社會現象。即便是幾十年前的作品,對現在也有啟發意義。師之作,深入毫末,美哉美哉。譯者的功力也很強。

***

《尋夢中國》

作者:(美)範小林(ColinT.Flahive)

為何值得讀:我以為這書就是一個閒著沒事兒的美國人來中國旅遊時寫的見聞,細看原來不是。當讀到鄉村教師含淚請求作者在美國尋找一戶人家領養自己的女兒時,我和作者一樣“措手不及”。作者不帶偏見地描摹了那些湧入城市的村民,也由衷地欣賞和他一起共事的鄉村女孩兒。對於生於大都市的我們,應該讀一讀真實的西南鄉村,一塊被城市化拋在身後的地方,才能真正瞭解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憑此,推薦。

***

《質數的孤獨》

作者:保羅·喬爾達諾(Paolo Giordano)

為何值得讀:“猶如鋒利的刀片,閱讀的過程就像是撫摸刀刃的過程,而且是用神經和情感去撫摸,然後發現自己的神經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劃痕。“餘華在給伊恩麥克尤恩譯本序中如此說道,本書給人的感覺亦然。——在這樣的世界,我們只能去受虐中尋求快感。

***

《神秘的量子生命》

作者:[英]吉姆•艾爾-哈利利約翰喬•麥克法登

為何值得讀:這是一本很合格的科普書,真正的通俗易懂。本人既不學生物也不搞物理,也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量子現象解釋得特別清楚如波粒二相性,觀測導致量子行為的改變,量子隧穿,量子疊加態,量子糾纏,等等。讀過一些量子力學的科普,這本寫得最清楚。猜想作者也不是科班物理出身,所以知道如何把量子物理寫得讓外行也看得懂。

***

《香蕉的低語》

作者:(土耳其)伊切•泰瑪爾庫蘭(EceTemelkuran)

為何值得讀:這位土耳其作家寫出來的小說,美麗、哀傷、犀利、魔幻。小說會從現實突然切換到奇景當中,正是通過奇景,人與人之間不再有障礙——比如說,在戰爭年代,小說突然寫到:你的黎巴嫩散發著橙花的香氣,只有香蕉的低語。這種強烈的對比、拉扯、碰撞,好看地讓我喘不過氣來。

***

《自由選擇》

作者:(美)米爾頓·弗裡德曼(美)羅絲·D.弗裡德曼

為何值得讀:我們的許多自由,大部分時候正是藉助於我們自己而被剝奪的。這是我閱讀《自由選擇》後得出的一個初步結論。作者一方面繼承了亞當•斯密的經濟學傳統,另一方面繼承了“獨立宣言”的政治理念,並結合美國的實際對自由進行了較為具體的闡釋。其中關於市場與政府作用之分野、有限政府、通貨膨脹的來源與治理等的論述都相當精彩。

***

《城南舊事》

為何值得讀:這是林海音自傳體性質的小說,她通過“恰逢其時”的筆觸來描寫那個歲月的人與事,敘事自然、細膩,實在是了不起。訴說的故事多為心酸和無奈,但以兒童視角敘述,讀起來也就不會那麼沉重,不像餘華的《活著》,讀完之後,撞牆的心都有。而且此書通過“英子”居住環境的改變,向我們展示出老北京當時的風貌,值得一讀。

***

《阿勒泰的角落》

為何值得讀:在李娟渾然天成的文字面前,任何華麗的詞語都成為了笑話。她再一次證明了好的文學是對生活與生命的感悟,並不是精雕細琢的技巧就能取代。記憶中已經好久沒有讀過這麼輕鬆的文字了,如果硬要追溯,估計要回想到十幾年前的高中時代。我想這就是孔夫子所謂的無邪吧。

***

《月族》

為何值得讀:這是一個很有趣、感人、發人深省和令人瘋狂的故事!我非常非常喜歡其中引人入勝的情節。一旦你進入到《月族》的世界,你會情不自禁地跟著走。你懂我的意思嗎??我其實熬夜到很晚才看完了《月族》的!這就是《月族》的吸引力。讓人又愛又恨的是梅爾在第一部故事的結局設定簡直不能再撓心了,想要繼續讀她的下一部書。

***

《影響力》

為何值得讀:每個人都會有意無意地用到影響力,因為它算是已經深植在人類基因中的。但是,有人用得好,賺取了很多利益,而有人賺就意味著可能有人虧。這本書並沒有侷限在讓大學生賺幾個零花錢的心理學實驗室之內,而是深入了人群,包括得利者、也包括“受害者”。所以結論具有普遍性和真實性。現在生活越來越複雜,影響力所依賴的“固定行為模式”是幫助我們快速做決定的捷徑,但有人利用它們為自己謀利,可能會扭曲我們對它們的信賴,結果讓生活越來越煩。於是,閱讀這本書,瞭解影響力,會讓我們適當地警惕,保護自己利益及繼續走捷徑的信心。

***

《塵土》

為何值得讀:他的作品很重,可是人很輕盈;他的文字很冷,可是人很暖。筆墨裡的他像個藏於草莽的文字高手,世間的老靈魂,混沌無形,讓人想象不出樣子,就那樣看似輕描淡寫地寫那些我們都曾經歷的,生命裡的愛和忍耐,離別和荒誕,可是冷不丁就會被他灼傷。每個人都有那麼一個故鄉的城,我們在平淡無望的生活裡隱忍一切苦難的親人們,也寄望於下一代,再把生老病死循環下去。年輕人受不住,一扭頭走了。我就是那個年輕人,離了鄉,斷了根,自以為得了自由。可總有人留下來,“不求知,不收藏,不向往遠行”,為我們的心靈原鄉,為我們共同的情感記憶,記錄,招魂。

***

《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毛姆短篇小說全集1》

為何值得讀:閱讀毛姆的必要性無需贅言,所以唯一該操心的是,讀誰介紹的毛姆。最早知道陳以侃,是他《上海書評》專欄中發佈的英美文壇閱讀小報,每期數千字,涉獵範圍、觀點視野與文學才氣自有其魅力。作家小寶誇陳是毛姆“不可多得的譯者”,說他“在主觀意圖上都在貼近毛姆原文的風格”。整本書讀下來,文字熨帖自如,體面狡黠,似乎真的就是毛姆用中文會寫出來的句子。陳在譯後記中寫:“任何瞬間的心動都不容易,不要怠慢了它。”讀毛姆,有心動的瞬間和真心的快樂,是不是二流作家這些爭論,也該歇了吧。

***

《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複雜共同體》

為何值得讀:簡單清晰的一本書,從上學到踏上社會這麼多年,一直以來看到的關於中國歷史的大量書籍基本都是以秦漢唐宋元明清的脈絡寫的,周邊地區及少數民族論及的少之有少,直到讀這本書以前,關於這部分的內容我還是一頭霧水。感謝這本書,簡單清晰的講述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什麼是中國,什麼是漢族,為什麼美國日本漢人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

***

《身份的焦慮》

作者: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

為何值得讀:一旦我們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膚淺和空洞的本質、他人觀點的狹隘、他人感情的瑣碎無聊、他人想法的荒謬乖張,以及他人錯誤的防不勝防,我們就會逐漸對他人大腦中進行的一切活動變得漠不關心。然後我們就會明白,過度重視他人觀點等於給了他人過高的尊嚴。

***

《鞋狗: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親筆自傳》

作者:[美]菲爾·奈特(Phil Knight)

為何值得讀:你知道的耐克只有一半,他說的才是全部。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唯一自傳《鞋狗》,講述耐克創業過程中的挫折和掙扎,還原一個傳奇品牌背後的故事。這本書讓每個奮鬥在路上的人找到堅持下去的力量,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

《螢火蟲小巷》

為何值得讀:從來沒有哪部小說能像《螢火蟲小巷》這樣,用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映襯一對閨蜜間的友情。這個故事背景在美國,從70年代開篇的小說,帶給我的居然不是隔膜異國文化,而是普世的友誼和對人性的深思其實大時代襯得起友情,友情也撐得住大時代,只不過很少有男性作家來關注這一塊,而女作家大多數似乎都沒有這個博大的心胸和開闊的視野來寫偉大的友誼。

***

《當呼吸化為空氣》

為何值得讀:珍惜每一次呼吸,每一聲晚安。斯坦福的外科醫生同時也是一個肺癌患者,保羅的文字讓我久久不能入眠。迎接死亡是人生來就該承受的苦難,這是既定的命運。對於既定的命運,信念,並無太高的贏率。盲目的樂觀,和絕望的放棄一樣,都帶有焦躁不安的氣息。而《當呼吸化為空氣》,是一本與死神同行的書,坦然真誠,又充滿力量。

***

《在細雨中呼喊》

為何值得讀:相比《活著》更喜歡這本《在細雨中呼喊》,雖然同樣透露著無奈與絕望,但是後者更加詼諧,一種黑色的詼諧。餘華說因為當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未來時,就會珍惜自己選擇過去的權利。回憶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可以重新選擇,可以將那些毫無關聯的往事重新組合起來,從而獲得了全新的過去。看這本書更像是在回憶自己過於,每個人都栩栩如生,每個場景都似曾相識。感動至極。

***

《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

為何值得讀:在心情壓抑的當下帶著抓住救命稻草的心態看了這本書。這確實是本好書,而且值得反覆細細品味。作者的用心是讓你改變自己,正視自己,雖然這有點痛苦!看完本書,我對自己的問題有了嶄新的認識,對他人的所謂壞心情也能瞭解他們真實內心的變化。

***

《耶魯大學公開課:死亡》

作者:謝利·卡根(Shelly Kagan)

為何值得讀:生命太過美好,可永久的生命也許只會消耗掉你對它的熱愛。所以珍惜我們短暫而美好的生命,珍惜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對於死亡,不畏懼,不擔憂。把我們對死亡的那分恐懼全部化為對追求美好生活,對實現自身價值的動力,讓生命開出最絢爛的花。

***

《絕非偶然》

為何值得讀:當代傑出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的自傳。阿倫森果然是講故事的高手,娓娓道來過往人生種種,輕鬆幽默,溫情感人。他的故事吸引人,他的經歷引人思考。他深信人們能夠成長並提升自我,他為此投身社會心理學,並在社會心理學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他的職業發展和時代緊密相連。這是一本他的自傳,也是一本講述美國社會心理學發展變化的書。回顧他所經歷的時代,那個經歷人權運動、女權運動等諸多社會變革的時代,對我們今天的世界,仍有可以借鑑的地方。內容簡介《絕非偶然》的作者埃利奧特·阿倫森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心理學家之一,曾榮獲美國心理協會全。

***

《民國商人》

為何值得讀:本書以平實而嚴謹的語言描摹了一幅“實業救國”的民國企業家群像。看書時有驚訝也有感動,驚訝於他們在當時就已掌握科學管理方法,有不輸於今人的創新勁頭;感動於他們積極投身社會改造浪潮的家國情懷。編年史的寫作方式恰如其分,讓人感覺像是在看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大片,和他們一起感受命運的起起伏伏。

***

《新參者》

為何值得讀:東野圭吾的這部長篇和若干年前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鐘鼓樓構思驚人的一致,以不同人的視角刻畫一條古老街道的文化韻味,普通人的生活,只是《新參者》的故事背景是一起兇殺案。不得不說日本小說讀起來更讓人舒服,鐘鼓樓讀起來時代感太強。

***

《跑到最後是飛翔:我的跑步生活》

為何值得讀:他們有人跑過茫茫的雪原,有人跑過荒涼的戈壁,有人跑過茂密的森林……跑步對他們來說,不是枯燥而機械地繞著操場,或踏著機器,而是一場發現自我,與自己對話的美好旅程。他們讓我想到了阿甘,奔跑著橫穿美國,不為其它,只為用腳步去丈量天地。也許只有跑起來,才能感受身體對世界的抵達,才能聽到靈魂扇動羽翼的聲音。

***

《許倬雲說歷史系列三:中西文明的對照(精裝珍藏版)》

為何值得讀:中西文明為何有這樣的不同,為何一個一統一個分裂,一個內斂一個外擴?許倬雲在政治、經濟、文化層面上做的對比,在根本上似乎可以歸結到地理層面上的區別。通過對比而對中西文明都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是很好的一本簡明歷史讀物。——讀者EB

***

《估值:難點、解決方案及相關案例》

作者:(美)達莫大蘭(Damodaran,A.)

為何值得讀:崇尚原則、變通、工具的估值理論,目前為止看過的關於Advanced Valuation最好的書。如果說NickAntill是術之上者,那麼Damodaran就是道之大成。在估值領域中浸淫的人,很難不驚歎於作者驚人的洞察力和技巧。

***

《我所緘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兒的回憶》

為何值得讀:很難說閱讀《我所緘默的事》時究竟哪一樣更讓我震動:剖析自己及家人的坦誠勇氣,還是一夜倒退的伊朗竟與當下有偌多相似。它突破了壓制與反抗這個單向維度——儘管在這個維度上,納菲西的寫作已經足夠好了——而是鼓起勇氣直面自己的家庭與歷史。

***

《學會提問》

為何值得讀:批判性思維的必讀書籍。裡面不少內容在以前讀過心理學書籍中都有提及。面對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不草率、不盲從,對問題深思熟慮,不為感性和無事實根據的傳聞所左右,盡力理解那些價值觀和我們背道而馳的人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見對判斷的影響,這樣才有可能得出更為正確、理性的結論。

***

《10½章世界史》

為何值得讀:鮮活的現實一旦蓋上歷史的塵土,再回首時可能就只是一個矮坡,後人誤以為地下一片死寂,於是按照其輪廓隨意命名,甚至改建為理想中的樣子。巴恩斯在《偷渡客》中戳破了大洪水的歷史假象,指出諾亞不過是個粗暴的酒鬼;在《宗教戰爭》中諷刺儘管路德被開除教籍,但那份法律判決書卻被白蟻所啃噬;在《海難》中詳細指導如何去掉歷史細節而完成《梅杜薩之筏》這一“史詩畫作”。歷史就這樣被不斷改寫,真相消失在迷霧之中,而巴恩斯作為牛虻執著地刺痛我們已然麻木的歷史神經。

***

《追尋逝去的時光》

為何值得讀:開篇第一段,就擊中我了,再繼續翻,這樣的段落很多……他往往在旁人所不寫處,鬼使神差般描繪出你的感覺。所以法國人認為《追尋逝去的時光》是法國文學的象徵,“彷彿從未有一部作品,具有如此豐繁的複雜美,卻同時又如此地明晰而優雅。”

***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為何值得讀:與斯蒂芬金一樣,村上春樹提出的都是一些很實在的成為小說家的建議,不管是強健體能,還是寫小說時的嚴格自律,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本身,似乎就已經成為令人嚮往的所在。村上真誠地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也能體會到沉浸在自由創作中的歡愉,不少觀點會有“原來你也是這樣想的啊”之感,完全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和自己交流,平時這類高質量的對話很少遇到。

***

《誰丟了美國:英國統治者、美國革命與帝國的命運》

作者:(美)安德魯•傑克遜•奧肖內西

為何值得讀:原本以為會是一場比較嚴肅的閱讀,正襟危坐地開始後,意外發現整個過程還是比較輕鬆的。“英國怎樣失去北美殖民地”這樣一個宏大的話題,涉及的內容實在太多,如過一股腦拋出來,看書的人真是要辛苦了。我覺得作者選擇的方式真的挺巧妙——每章一個重要人物,每個人物有那麼多故事,我只知道讀了很多故事,最後卻發現那段歷史盡在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