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鑄輝煌 龍巖發展譜新章

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铸辉煌 龙岩发展谱新章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開啟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新時期。40年來,在中央戰略決策的指引下,閩西人民把一項項改革設想變成了現實,展示了老區人民緊跟黨中央、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

國民經濟邁上新臺階

綜合經濟實力增強

改革開放的40年,是龍巖歷史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實現了人民生活由溫飽不足向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龍巖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市綜合實力大大增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升級取得明顯成效,民生條件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快速發展,譜寫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嶄新篇章。

國民經濟呈現跨越式增長。自1994年龍巖市經濟總量突破百億,達到102.75億元;2011年突破千億,達到1242.15億元;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153.13億元,是1978年的70.7倍,年均增長11.5%,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

龍巖市主要年份經濟總量

(單位:億元)

1994年

102.75(破百億)

2011年

1242.15(破千億)

2015年

1738.49

2017年

2153.13(破兩千億)

人均GDP穩步提高,突破八萬元,由1978年的245元增加到2017年的81713元,年均增長10.9%。從按美元計算的人均GDP來看,2014年首次突破一萬美元大關,與全省同步邁入1萬美元時代,2017年達到12106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已進入中等偏高收入地區。

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铸辉煌 龙岩发展谱新章

老公,2017年龍巖市人均GDP突破8萬元,按照國際銀行標準,我們是中等偏高收入地區啊!

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铸辉煌 龙岩发展谱新章

作為龍巖男人,我要多賺錢多為社會做貢獻!!!

財政實力持續增強。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規模的擴大,帶來了龍巖財力的不斷增加。全市財政收入從改革前夕1978年的8714萬元一路增加,1980年突破億元,達1.04億元,此後,1994年全市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達到12.21億元,2008年跨越百億大關,達118.49億元,到2017年,全市財政收入達274.24億元,比1978年增長313.7倍,年均增長15.9%。

結構調整優化

經濟發展協調性增強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40年來,龍巖三次產業在調整中日趨合理,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強化,工業實現持續快速發展,服務業迅速發展壯大。1979—2017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5.9%、13.7%和13.6%。三次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由1978年的45.3:34.4:20.3調整到2017年的10.6:47.7:41.7。與1978年相比,2017年第一產業比重下降34.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3.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21.4個百分點,呈現“一產做優、二產做強、三產做大”發展態勢。

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铸辉煌 龙岩发展谱新章

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基本實現了由城鄉分割向城鄉協調發展的轉變。城鎮化加快發展,40年來,城鎮化水平由1982年的9.3%上升到2017年的55.7%,上升了46.4個百分點,年平均上升1.33個百分點。城鎮總人口年平均增加3.6萬人,鄉村總人口年平均減少2.51萬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鎮吸納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1978—2017年,城鎮就業人員佔全市的比重從1978年的20.9%上升到2017年的33.3%。與此同時,城鎮就業崗位帶動了鄉村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使鄉村就業人員佔全市就業總量的比重從1978年的79.1%下降到2017年的66.7%。大量鄉村人口由農村向城鎮轉移,促進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農村經濟穩定發展

2017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5.46億元,比1978年增長7.9倍,年均增長5.8%。全市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45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46家。糧食總產量109.24萬噸,年均增長0.99%;肉蛋奶產量52.65萬噸,比1985年增長9.08倍,年均增長7.5%,龍巖已成為福建最重要的生豬生產基地。

工業化進程穩步推進

產業主導地位加強★

工業增加值在2004年突破百億元的基礎上,於2017年躍升到八百億,達到802.49億元。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37.3%,比改革開放初期提高約8.7個百分點。2017年,全市擁有百億產業8個,規模以上“365”重點產業實現總產值2338.46億元,總量首次突破兩千億元,增長17.9%,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96.6%。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增長,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產量783.59萬噸,比1978年增長2.82倍;捲菸88.31萬箱,比1978年增長7.8倍;發電量達75.59億千瓦時,比1978年增長16.7倍;水泥3772萬噸,比1978年增長226.78倍。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

經濟發展支撐條件改善

40年來,龍巖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發展取得質的飛躍,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頸制約不斷緩解,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體系。近年來,通過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工作,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迅速擴大,為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7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19.13億元,年均遞增24.4%。

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城市綜合承載加強。40年間,龍巖市在不斷改造國道、省道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速公路,加快鄉村公路建設。2017年底,全市公路通車裡程144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662公里。 二十一世紀以來,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大力推進高速鐵路建設的春風,龍巖鐵路建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2000年7月梅坎鐵路和2005年4月贛龍鐵路的建成通車,完善了閩西鐵路交通網,2006年1月12日,直通北京的“海西號”列車開通,成為第二個開通進京列車的革命老區市。2012年6月29日,龍廈鐵路正式開通,標誌著龍巖動車時代的開始,進一步縮短了龍巖到廈門的距離。至2017年底,全市鐵路營業長度達486公里。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山水園林城市建設成效顯著。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1997年撤地設市後,龍巖市不斷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完成了主要街道的夜景工程和主要地段的綠化等一大批公共服務設施。2017年龍巖森林覆蓋率達77.91%,持續多年保持福建省首位。循環經濟加快發展,汙染綜合整治取得實效,全市空氣質量狀況優良。城市汙水、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名列全省前茅。

龍巖新面貌

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铸辉煌 龙岩发展谱新章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城市建設,龍巖這座城市,出則繁華,入則寧靜。

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铸辉煌 龙岩发展谱新章

郵電通信業迅速崛起。2017年末,已建成覆蓋全國、技術先進、業務全面的信息通信基礎網絡,城鄉固定電話總數達到57.12萬戶,相當於1978年的114倍,固定電話普及率由1978年的0.2部/百人上升到2017年的21.6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從無到有,自1992年投入使用,到1998年已達4.55萬戶,2000年達21.1萬戶,2017年,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達258.56萬戶。

商品市場繁榮活躍

新興業態快速發展

龍巖各類市場蓬勃發展,逐步形成了以龍巖中心城市為核心,以縣城為中心,以批發市場、邊貿市場、鄉鎮集貿市場為依託的具有多種經濟成份、多種流通渠道、多種流通業態、多種經營方式互補的商品市場體系。2017年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3.19億元,是1978年的369.7倍,年均增長16.4%。年成交額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5個。

電子商務蓬勃發展。2017年,全市限額以上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銷售的企業數有90家,比2014年增加51家,限額以上批零業法人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10.03億元,年均增長43.7%。同時,以商業、娛樂、消費、商務、高端居住等設施為一體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出現並快速發展。2017年龍巖萬達廣場和萬寶廣場2家商業綜合體累計實現商品銷售額達6.02億元。

投資環境不斷改善

利用外資大幅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龍巖致力於投資環境的改善,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政策措施。2017年,新籤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達3.0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96億美元,是1985年的339倍;外貿出口總額23.3億美元,是1990年的267倍。

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

民生條件持續改善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34元增加到2017年的33022元,年均增長12.50%;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2年的9396元,年均增長13.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10842元增加到2017年的15698元,年均增長9.69%。城鄉居民擁有財富顯著增加。2017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851.52億元,比1978年末增長1717倍,年均增長21.2 %。

城鎮居民

收入

龍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從1978年的334元增加到2017年的33022元,年均增長12.50%

農民

收入

龍巖農民人均純收入

從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2年的9396元,年均增長13.3%

人民幣

存款

龍巖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

2017年末達851.52億元,比1978年末增長1717倍,年均增長21.2 %。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56億元,比2006年增加16.76億元,年均增長13.1%。2017年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5.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32.34萬人。全市養老機構總床數1.22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25.18張。全市城市有3023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農村有3.75萬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從滯後轉向協調發展

科技事業成果顯著。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從1996年的3家發展到2017年的948家。全市擁有科技機構的企業138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6家。全市“福建省名牌”88家98項,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4個。1978—2017年,全市累計獲得國家、省、市科學技術獎892項,其中獲國家獎1項,省(部)級獎136項,獲地(市)級獎755項。2008—2017年全市累計取得省部級以上應用科技成果545項,市級科技成果254項。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四十年來,創辦了龍巖學院,組建了閩西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全市各類高校招生4780人,在校生17313人,畢業後5130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7620人,在校生21471人,畢業生7641人。普通高中招生14678人,在校生46268人,畢業生14495人。

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铸辉煌 龙岩发展谱新章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2017年末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6個,影劇院11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7個,書藏量149.56萬冊,博物館14個。文化系統各類藝術表演團體藝術演出474場,觀眾57.28萬人次;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數字電視進龍巖。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96%;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8.63%;有線電視用戶35萬戶。

衛生事業持續加強。2017年末,全市年末共有各類衛生計生機構(包括門診部、衛生所、醫務室、診所)3028個,其中醫院47個,衛生院1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0個;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床位17519張,其中醫院和衛生院床位16168張。年末全市衛生計生機構人員總數2464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8842人,其中執業(含助理)醫師6158人,註冊護士8666人;全市村衛生所2428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663人。

體育事業成果輝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龍巖不斷加大對體育事業的投入,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湧現出石智勇、張湘祥、林丹、何文娜等多名享譽世界的運動員。承辦第十三屆省運會和第七屆省老運會取得圓滿成功,在第十三屆省運會上,龍巖市代表團共奪得116枚金牌,居全省第4位,金牌總數超過前12屆總和。

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铸辉煌 龙岩发展谱新章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铸辉煌 龙岩发展谱新章
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铸辉煌 龙岩发展谱新章

閩西姐姐

凝聚婦女,服務婦女

巾幗心向黨·建功新時代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