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比特幣非合理應用,區塊鏈面臨「換道超車」機遇

9月21日,由大興區新興產業促進服務中心、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主辦,人民金服、鈦媒體集團和天童數字科技等多個單位承辦的“2018北京數字經濟論壇 · 區塊鏈應用創新峰會”,在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舉行,百位區塊鏈傑出精英,共同發出北京區塊鏈最強音。

鏈得得App作為合作媒體,對本次峰會進行全程報道,完整活動內容請點擊《2018北京數字經濟論壇》進行閱讀。在此次峰會期間,鏈得得獨家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

作為一位見證中國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的長者,倪光南見證了中國大型機、漢字信息處理、微機、軟件和“中國芯”的所有過程,同樣在數字經濟時代看到了包括區塊鏈技術在內的新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機遇。

在主旨演講中,倪光南說道:“中國已經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未來國家將在五年內投入1000億元支持信息技術的發展,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像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5G通訊,包括區塊鏈技術在內。這對我們中國趕上發達國家,尤其是在網信領域爭取趕上發達國家,實現進一步提升經濟實力,提升科技水平,建設網絡強國有重要意義。”

誠如像倪光南講到的,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技術突飛猛進,數字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對經濟的引領主導作用不斷加強。作為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數字經濟正深刻地改變著世界、改變著社會、改變著生活。

而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底層技術,在應用場景上具有廣闊的空間。在未來,區塊鏈技術將與各種新技術相互作用、融合發展,加速探索可能的應用場景,區塊鏈也將為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新的機會,有實力引發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在政策與市場的雙層驅動下,中國區塊鏈相關產業有望脫虛入實。

在9月21日“2018北京數字經濟論壇 · 區塊鏈應用創新峰會”期間,倪光南接受了鏈得得的獨家專訪。他比喻到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和嘗試是“換道超車”而不是“彎道超車”,新技術難以超越傳統的、已顛覆的領域,而在新的領域中,在同一起跑線,是有機會和發達國家抗衡的。他不斷強調,國家特別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而新生的區塊鏈技術,要抓住應用創新的機會。

以下為訪談實錄,經鏈得得編輯提煉後發佈:

鏈得得:您如何看待在沒有形成壟斷的區塊鏈新技術環境中,創新型區塊鏈企業所面臨的機遇?

倪光南:在網絡信息技術領域中,在發達國家中形成了很多壟斷,所以我們要趕上它需花費很大努力,除了單向技術的支持還要有生態系統的支持,這樣才能替代已經形成的壟斷技術。雖然我們有很高、很好的技術,但是你如果想改變一個習慣、一個生態是很難的。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我們一方面要繼續發展我們的技術去替代原來已經壟斷的技術,同時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機遇,這是國家非常重視的。區塊鏈作為一種新技術,還沒有形成壟斷,大家都在嘗試推廣、找場景。區塊鏈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技術,在沒有形成壟斷、不成熟的情況下,緊抓區塊鏈應用創新將是一個“換道超車”的好機會。

鏈得得:在尚未形成壟斷的技術環境下,集體的嘗試如何能形成一個正確的技術體系?

倪光南:技術應該通過應用來體現。通過集聚好的企業,可以在他們的技術之間形成某一類技術或者某一類應用的核心示範,並得到更好推廣。剛剛起步的技術,需要去努力和創新。過去以比特幣為聯動的區塊鏈不一定合適,但是會在其他方面有更合適的應用。而且我也發現,這次的大會水平是很高的,我們看到很多不同的落地應用,有很多應用都有可能通過示範、推廣,慢慢形成規模化應用。

而市場合理的競爭同樣會給優秀企業創造很好的市場環境。通過國家政策和市場競爭的優勢,將有更多好的企業湧現出來。

鏈得得:從您角度來看的話,為什麼會說比特幣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應用?

倪光南: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產物,但是貨幣是需要高度中心化的,國家需掌控以便於監管。所以我覺得比特幣不是區塊鏈合理的應用,至少不是合適的應用。

鏈得得:面對區塊鏈這種全新的分佈式賬本技術,必然是要找到落地場景,此外有什麼樣的發展建議?

倪光南:從政府角度將,要提倡創新,給予多種條件以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因為從創新的角度來看,第一資源是人才。鼓勵創新、吸引人才、吸引企業、開放應用,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信息技術領域有水平很高的人才資源,政策也應該跟上這種優勢。在中國這麼大的市場中,完全有可能在某些領域做得更好。

鏈得得:區塊鏈行業早期的亂象,比如市場資金瘋狂炒作、過量資金追逐較少的項目,這在資本市場上並不罕見,資本市場一貫如此。這是資本逐利的結果。您怎麼看待這種早期的現象?

倪光南:這是難以避免的。我們應該儘可能去吸取過去成功的經驗,避免一些過去受到的教訓。但從大的趨勢上講,首要推創新、鼓勵創新,在嘗試的過程中不斷改進,按照正確的方向去努力,沒有什麼是一蹴而就的。

2000年,國務院發佈實施18號文件《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引出了軟件、集成電路兩大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所以可以看到,在政策的支持和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中國人才和市場發揮優勢,這就是很成功的經驗,用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也是可以的。所以,我們要更好的充分利用好我們的資源和優勢,避免一些重複類似的錯誤,比如“重硬輕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