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發展創新 讓民族服飾薪火相傳——娜日素

「关注」发展创新 让民族服饰薪火相传——娜日素

「关注」发展创新 让民族服饰薪火相传——娜日素

非遺文化,民族瑰寶

傳承生生不息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精華,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徵,它激發著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是傳承人,歷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文化歷史的偉大創造者。

「关注」发展创新 让民族服饰薪火相传——娜日素「关注」发展创新 让民族服饰薪火相传——娜日素

娜日素

「关注」发展创新 让民族服饰薪火相传——娜日素

娜日素,出生於1976年,鄂托克旗察比民族服裝店老闆,市級蒙古族服飾製作傳承人。7歲開始向母親學習刺繡、縫製衣服技術,為以後縫製蒙古族服飾打下堅實基礎。母親是第一任老師。1996年開始在內蒙古經貿外語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學習了三年,這期間系統的掌握了縫製蒙古族服飾的技巧。她為了進一步深造,掌握更多的技術,先後在呼市地區著名蒙古族服飾師傅娜仁圖婭老師和特日格樂老師指導下,較完整的學習了蒙古族服裝服飾的縫製技術,2007年又在鄂爾多斯建新職業培訓學校少數民族服裝製作班學習了兩個月少數民族服裝製作。在實踐中鍛鍊和提高了自己的技術,成為一名製作蒙古族服裝服飾專業人員。

獨特的傳統技藝

1、她製作的蒙古族服飾具有典型的鄂爾多斯傳統服飾特色。她熟練掌握裁、剪、縫、繡、沾、貼、量等技藝,善長色彩搭配,具有較強的繪畫功底。

2、她製作的舞臺演出服飾,注重顏色搭配,符合舞臺燈光效果;製作合身,方便演員表演;

3、她製作日常生活服飾,在服飾種類、款式風格、面料色彩和縫製工藝等方面有了一些發展變化,製作出了具有現代特色的蒙古民族服飾。

2006年在“查汗蘇力德”杯國際蒙古族服飾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2007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蒙古族服裝服飾展示中,代表鄂爾多斯市參加,得到組委會的好評;

2008年在格根塔拉舉辦的“京能杯”第五屆中國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中獲得優秀獎;

2009年在呼和浩特市舉辦的“響沙灣杯”第六屆中國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中榮獲優秀獎;

2009年在烏蘭浩特市舉辦的八省區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2012年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舉辦的國際那達慕大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中,蒙古族服裝服飾展示引起了國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

「关注」发展创新 让民族服饰薪火相传——娜日素

❖薪火相傳

「关注」发展创新 让民族服饰薪火相传——娜日素

❖傳承生生不息

2007年在鄂旗春晚展演蒙古族服裝服飾,通過內蒙衛視向外有力地宣傳了鄂托克旗蒙古族傳統服飾文化。

2012年在鄂爾多斯舉辦的國際那達慕大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中蒙古族服裝服飾展示,引起國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宣傳了文化,增進了友誼。

為了將這份古老的製作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在政府的支持下,娜日素續多次開設族服飾製作培訓班,給大家講述民族服飾特點,教大家傳統制作技藝。2004年開始進行授徒傳藝,學員累計達到60多名,其中農牧民學徒40多名,鎮城待業青年及在校生20多名。大部分學員已完成學業走向社會。這些學生來自鄂旗、鄂前旗、杭錦旗和烏審旗,也有幾名東部地區來的。2010年舉辦了鄂托克旗蒙古族傳統服飾培訓班,學生達到30多名。在鄂托克旗自己開辦的察比民族服裝店長年招生,傳授技藝。是鄂旗唯一將傳統技藝和現代技術相結合應用的蒙古族服裝製作師傅。

「关注」发展创新 让民族服饰薪火相传——娜日素
「关注」发展创新 让民族服饰薪火相传——娜日素

有著悠久歷史的蒙古族傳統服飾是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蒙古族風俗、禮儀等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具有獨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傳統性。非遺傳承人以自己的信念與執著,挽救、保護、傳承著瀕臨消失的活態文化,每個人不平凡的經歷,演繹著讓人感動的故事。

「关注」发展创新 让民族服饰薪火相传——娜日素

審核:春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