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長如何促進孩子自主學習

又是一年開學季,家長們在歡慶孩子們終於去上學了的同時,又開始為盯著孩子每天寫作業而苦惱。

用盡了各種手段卻鎩羽而歸的媽媽們,是不是都只能寄期望於自家娃有一天能夠幡然醒悟,變成一個自主學習能力超強的大寶貝啊!


淺談家長如何促進孩子自主學習


先別急著放棄,希望在看完了下面我們的結論後,能給大家提供一個稍微明確一點的方向。

說起兒童的學習自主性,媽媽們最羨慕的可能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同樣是一天三頓飯,同樣是一個老師教一樣的課,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能按時按點自覺自願地喜愛學習、沉迷作業,不看書就睡不著覺呢?

為什麼別人家的媽媽就不用拿著雞毛撣子玩具巧克力,到處催著追著威逼利誘大寶貝們好好學習呢?


淺談家長如何促進孩子自主學習


造成這種不同的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來源於外部環境,而是出自孩子自己的內部動機

內部動機指的是人自發地對所從事活動的一種認知。

內部動機直接與活動本身有關。由於做某種事能激發人的興趣,令人愉快,活動本身就是行動者所追求的目的。

內部動機包括三種:第一種是對於活動本身的興趣,第二種是完成活動的樂趣,第三種是任務對人的能力的挑戰。

不過畢竟,對於家長所說的“學習”天生就有很強內部動機的兒童,是比較罕見並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似乎都託生在了“別人家”。

別灰心,根據國外的有機整合理論,外部動機是可以通過調節、內化,逐步轉化成為內部動機的。也就是說,內部動機是可以後天逐步培養建立起來的。

在我們查閱的大部分文獻研究中,都在探討教師如何促進孩子的學習自主性。這一次,我們小組力求讓各位家長們,也能在培養孩子的內部動機,促進學習自主性上有所作為。

這也是為了在家庭教育所佔比重逐漸增加的今天,給各位媽媽們分憂解愁呀。

是什麼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自主性

除了之前說到的內部動機,我們發現對自主性的影響主要還有以下四個方面:

  • 孩子們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年齡較小的孩子覺得是為取悅家長學,年齡大一些的有些會覺得學習無用。
  • 在現有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缺少趣味性。孩子們被迫機械地學習,不能體會學習中的樂趣。


淺談家長如何促進孩子自主學習


  • 孩子缺少科學的方法指導,無法形成適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效果較差,甚至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習得性無助。
  • 所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自主性。學習內容過於簡單,孩子會覺得無聊;學習內容過難會讓孩子產生規避失敗的想法,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目標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希望孩子們最終成為怎樣的人?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涉及到了家長教育孩子的價值取向。

研究表明,應培養孩子的學習、思維能力和社會情感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貴在堅持、勇於面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應對將來複雜多變的社會。


淺談家長如何促進孩子自主學習


因此,我們通過一項為期4周的實驗印證,提出了“四要”原則,並以此為目標培養孩子的學習自主性。

要讓孩子想學:

應通過外部動機的介入和內化,逐步培養、提升內部動機;增加交互式學習以提高趣味性,可以與人(家長或同伴)交互,也可以是與科技的交互。

要讓孩子會學:

很多孩子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一味地被迫用功,效率低下。通過家長或同伴的示範,讓孩子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要讓孩子學得會:

家長通過與孩子共學或深入觀察,找到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帶有適當挑戰並適合孩子的內容,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

要讓孩子堅持學:

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讓孩子勇於挑戰困難、克服困難,能夠長期堅持學習。

自主學習的“四要”

我們總結出的具體措施

通過總結與印證,我們找到了一些可供操作的具體措施,並按照學習的不同階段進行劃分如下。由於孩子的個性化差異較大,請家長們靈活選擇運用。

學習前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開展各種親子活動的基礎,學習活動更是如此。學習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孩子需要家長的支持,尤其是心理層面的減負和鼓勵。

根據認知負荷理論,人的工作記憶是有限的。孩子心裡所擔憂的事情越多,就會佔用越多的工作記憶,能用於學習的部分就會越少。

這意味著,良好的親子關係,將會顯著減少孩子在學習時的負面情緒,減少孩子心理能量的消耗,提高學習效率。

2、建立學習與美好體驗的聯結:

  • 正面情緒:學習前應激活孩子的正面情緒,這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效率有較大影響。帶著怎樣的情緒學習,可根據不同孩子的特點適當調控。


淺談家長如何促進孩子自主學習


  • 儀式感:通過對學習環境的佈置,或在學習前增加相應的程序,為孩子增加一些美好的體驗,促使這些美好體驗與學習活動建立聯結。

作為年齡已經不小的“老學生”,每週六的良好體驗已經成為我們風雨無阻來心理所上課的強大動力。

課上和課下的愉悅氣氛,讓我們對來上課充滿期待。這種將學習與美好體驗建立的聯結,已經在我們學習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嗎?

聯結帶來的動力

3、使用小道具:可以準備一些諸如沙漏、計時器等時間管理類的小道具,幫助樹立孩子們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堅持學習的毅力。

學習中

1、從以下幾方面給孩子示範性的指導:

  • 時間管理:與孩子共同制定計劃表,通過示範讓孩子認識並接受時間管理理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淺談家長如何促進孩子自主學習


  • 學習方法:展示家長認為高效的學習方法,減少孩子試誤。通過孩子對學習方法的模仿和吸收,使孩子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減少對學習的牴觸情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 同伴學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同伴的影響力逐漸超過家長。讓孩子與同伴一起學習,通過觀察學習程度和學習態度相適宜的同伴的行為,帶動孩子進行模仿和互動,增強孩子學習的內部動機。

關於陪伴學習,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點。通過實驗,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小學1年級:在陪伴學習時應避免連續學習時間過長。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採取多利用遊戲的方式,寓教於樂。

小學3年級:同伴學習比家長陪伴學習效果更好,但同伴選擇較為重要,應側重同伴學習水平和學習態度兩個方面的考量。

小學5年級:孩子較多認為家長的陪伴學習是一種干涉,容易產生牴觸情緒。在這個階段,孩子自己利用新科技學習的效果更好,家長應以提供可靠的學習途徑(選擇軟件或渠道)為主。

2、探討總結:與孩子探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孩子總結經驗,形成自己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觀察孩子:在陪伴學習和探討總結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孩子,尋找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以調整學習計劃,保持孩子學習熱情。儘可能地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成功,提高自我效能感,認可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提高。


淺談家長如何促進孩子自主學習


4、激發動機:提高內部動機是我們的目的之一,較強的內部動機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自主性。家長要善於捕捉、利用孩子的“動機閃光點”。

道瓊的大女兒已經小學五年級了,學習動機不強。有一天,道瓊發現了孩子的“動機閃光點”,並加以引導,效果顯著。

道瓊:

上週聊起她看到姑姑家孩子新考上的高中很不錯,我說你要是努力也可以去啊。於是我給她講了一些這個學校的特色,還讓姑姑給她傳了些照片,她更有興趣了。

我就開始引導她如果想要上這所學校,從現在開始要做什麼,尤其是在英語學習方面,這是我倆衝突最多的一個科目。我說你如果現在堅持把老師要求的事情都做到了,基礎打好了,後面就會很輕鬆。

接下來的一週孩子的學習有了很明顯的轉變,學習積極了,與我的關係也更融洽了。

激發動機的案例

學習後

1、正強化,適當獎勵:在孩子缺乏內部動機時,可從外部著手,通過學習後的獎勵措施,引導孩子將外部動機內化為內部動機。獎勵應注意多樣性、精神性,增加孩子自我強化意識。


淺談家長如何促進孩子自主學習


2、培養習慣:通過與孩子的共同學習,逐步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體會到良好習慣帶來的規律性和輕鬆感,讓孩子認識到自律的重要性。

3、家長總結經驗:孩子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家長也應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摸索。適合自己家庭、孩子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4、適時調整方案:提高孩子的學習自主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隨孩子的變化適時調整教養方案,不拘泥於計劃、不教條於理論。

日常生活中的小方法

培養學習的自主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裡向大家提供幾個學習英語的小方法,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習慣。

1、輔助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提升孩子學習和積累英文單詞的主動性。比如把單詞按照水果類、運動類、食物類等行分類;在書寫和查找英語單詞時配上手繪圖片或者貼圖。


淺談家長如何促進孩子自主學習


2、尋找生活中的英語: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的英語。比如生活用品包裝上的英文;去麥當勞等餐廳各種食物的英文;讓孩子收集帶有英文的包裝、菜單等;還可以把帶有英文的廣告、菜單等資料製作成英語牆。

3、製作自己的英語小電臺:讓孩子模仿喜愛的英文繪本的音頻,利用手機等設備把他的朗讀錄音。找一些適合的背景音樂,為孩子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英語小電臺節目。

4、尋找外國友人,當英文小記者:帶孩子到外國人比較多的地方,鼓勵孩子嘗試主動和外國朋友問好,向他們提問準備好的問題。完成採訪任務後,馬上記錄答案,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分析總結。

總結:不要焦慮,抓住重點

自主學習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家庭教育所佔比重日趨增多的今天,家長們對培養孩子學習自主性所能夠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我們認為,家長應該多采用“觀察學習”的方式,以示範代替說教,參與並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促進孩子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從實際操作來看,這對家長提出了更高也更為嚴苛的要求。請不要焦慮,如果大家覺得很難做到,那就抓住重點,營造出良好的親子關係採用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儘量多采取親身示範、少去說教,相信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出你所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來源:心理所17兒童5班訂閱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