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線上600公里彈坑路,沒有路邊這些杆子,爲什麼會更嚴重?

青藏線上600公里彈坑路,沒有路邊這些杆子,為什麼會更嚴重?

走過青藏線的驢友,都見過公路,或者鐵路邊擁有很多,直立的杆子,有時候很密集,有的地方就沒有,這些杆子到底是什麼作用?

開始回顧路況,自駕遊的驢友,都知道在經過拉薩到格爾木這一段青藏公路的時候,這段路的路況非常的糟糕,這裡也多次提醒過驢友們,在走這段路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彈坑路非常的嚴重,特別是從那曲開始,經過安多,到達格爾木,走這邊的時候,要格外的小心,因為會有莫名的水坑,也有翻滾的路基,很多驢友就說,是大貨車走的太多了,把路壓成了這樣,當然有這當面的原因,但不全是;

青藏公路是建設在高原上,海拔5000多米以上的地方,地下的結構也非常的複雜,複雜到什麼程度,就是凍土,凍土得到保護,路基就穩定,路況也比較穩定,不僅僅是公路,鐵路更是如此,青藏鐵路更需要保護,否則出現路面的翻滾,那還不得出大事嗎?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專家們可是煞費苦心,不過這也不是這麼高精端技術,無非就是怎麼保護凍土的問題?

有一種辦法,就是在夏天的時候,天氣熱了,要把熱量疏散出來,使得路基凍脹變得均勻,鐵路路基就不會變形了;

這種杆子,叫做熱棒,也叫做無芯重力式熱管,它的作用很簡單,就是導熱,而且是單向導熱,一般會用於土木工程建設,鐵路,公路,機場,水利工程,甚至輸油管線,輸電杆塔等等,就是保護凍土的基熱穩定性的,減弱凍脹融沉的一種技術,是保護公路,鐵路安全的一種方式,

熱棒是空心的鐵管,內部充填了液態氨,在冬季的時候可以將路基中的熱量帶出,起到降溫穩固路基的作用;都知道,青藏地區海拔高,有凍土層,溫差大,每一段凍土不穩定,地面易變形,導致鐵軌變形,熱棒可以調節土壤內部溫度防止地面變形;

經過凍脹與融沉,經過不了多少年,鐵路和公路就不能用了,失去了經濟效益,再說也不安全,因為凍脹與融沉會導致地面塌陷,下沉,破裂,翻漿,裂縫等等地質上的病害,進而會導致公路坑窪,彈坑路,鐵路就會使得鐵軌變形;

在地質方面,和平時我們知道的東西,有所相反,我們平時都認為是,熱脹冷縮,但是在地質上,凍了才會脹起來,因為冰面會增加水冰凍後的體積,熱了就會融化,一方面水分會散結到別的地方,體積就不穩定了,夏天的時候,熱棒就是散熱作用,不至於使得凍土發生消融,那麼也就避免出現,凍脹和融沉的效果,永遠保持凍土層,保證公路,鐵路的正常運營和運轉;

這也是為什麼,青藏鐵路開通的時候,經歷了太多的技術壁壘,又一一攻克的這每一條鐵路,川藏鐵路也是如此的艱難,就是因為很多地質問題,需要一個一個的解決,實驗,才可以應用於鐵路基建;

走青藏公路的時候,從拉薩到格爾木這1000多公里的時候,特別是安多到格爾木這一段,尤為突出,一定要記得開的慢點,才是正解,中間可以在那曲,安多,沱沱河,或者五道梁休息,雖然海拔高點,可能睡不著,相比較安全來講,後者顯然更重要一些;

坐火車的驢友,看到這些熱棒的時候,也不要再感覺稀奇古怪了,這就是保護鐵路的棒子,我們也要保護這些棒子;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最後祝願每一位驢友,都能夠去西藏玩得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