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在北極部署「稜堡」岸艦飛彈,用意何在?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圍繞北極地區的明爭暗鬥大有愈演愈烈之態勢。近日,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俄羅斯軍方已在北極地區部署了“稜堡”岸艦導彈防禦系統,旨在防禦6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出現的水面艦艇。

俄在北极部署“棱堡”岸舰导弹,用意何在?

俄軍“稜堡”岸基反艦導彈系統作戰示意圖

對此,軍事研究員蘭順正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稜堡’是車載式機動岸艦導彈系統,由發射車、作戰指揮車、運輸-裝填車等組成,還可以選用岸基雷達瞄準系統等設備。其裝備了32枚‘縞瑪瑙’超聲速反艦巡航導彈,主要是對付各類水面目標,包括各種水面艦艇,甚至航母。‘稜堡’已在俄軍列裝,是一款成熟的岸艦導彈系統,此次部署在北極地區,說明一方面‘稜堡’可以適應北極地區惡劣的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也說明俄軍對其在各種條件下遂行作戰任務的能力很有信心。”

俄在北极部署“棱堡”岸舰导弹,用意何在?

俄羅斯“稜堡”岸基反艦導彈系統

記者瞭解到,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中,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庫克”號駛入黑海。臨危受命,剛剛出廠的“稜堡”系統被部署至克里米亞。鑑於“稜堡”強大的作戰能力,運抵克里米亞僅1天,“庫克”號就調頭向伊斯坦布爾海峽方向撤離。

以至於普京評價稱,正是因為“稜堡”的存在,美國和北約才不敢冒險將軍艦開進黑海。

俄在北极部署“棱堡”岸舰导弹,用意何在?

美海軍“唐納德·庫克”號驅逐艦

“目前各界對‘稜堡’系統的評價是比較高的。首先,它戰鬥準備快,可在5分鐘之內完成部署,做好戰鬥準備。其次,機動能力強,戰場環境適應能力強,生存能力強。再次,還可以和其他觀瞄設備以及裝備進行協同配合,如偵察機、無人機等。既可以獨立作戰,也可以協同作戰。”蘭順正介紹,“另外,‘稜堡’系統發射的‘縞瑪瑙’超聲速反艦導彈有兩種飛行模式。低空飛行時,導彈可全程9到15米高度飛行,這種模式隱蔽性和突防性較強,但最大射程只有大約100公里。混合飛行時,首先在高空飛行,接近目標後再降低飛行高度,這種情況下其射程可達300公里,但隱蔽性較差。兩種飛行模式,可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切換。”

俄在北极部署“棱堡”岸舰导弹,用意何在?

俄軍“稜堡”岸艦導彈系統在北極發射“縞瑪瑙”超音速導彈視頻截圖

“縞瑪瑙”反艦導彈還具備雷達特徵小和發射後不用管的優點,安裝了人工智能系統。其彈載電腦中包括了所有類型艦艇的電子“肖像”,可以幫助“縞瑪瑙”判定所要攻擊的目標級別。更為神奇的是,如果發射多枚“縞瑪瑙”導彈,它們可以在發射後自行決定誰來襲擊目標,誰來進行佯攻,以實現攻擊效能最大化。而且在摧毀主要目標後,其餘導彈還能再攻擊其他艦艇,避免了多枚導彈攻擊同一目標。

雖然主要作戰目標是遊弋在水面的艦艇,但“稜堡”系統還可用“縞瑪瑙”超音速導彈攻擊地面目標。2016年,“稜堡”系統完成了對敘利亞內陸地區目標的打擊。這是該導彈系統誕生之後的首次實戰。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北極航道,巨大的科研價值以及不可忽視的地緣政治和軍事戰略意義,北極地區已經成為周邊國家的必爭之地。

俄在北极部署“棱堡”岸舰导弹,用意何在?

對此,蘭順正表示,“作為最大的北極國家,2007年俄羅斯派出深海潛水艇,將一面國旗插在北冰洋海底。近年來,俄也一直將北極地區視為軍事戰略要地,為北極量身打造軍用裝備,並部署了軍事力量,用軍事捍衛北極權益的意圖非常明顯。因此,俄羅斯在北極部署‘稜堡’不足為奇,主要是起到威懾作用,可增強對北極相關地區的掌控能力。此舉意味著,導彈射程之內即是他的地盤,任何國家的水面艦艇想要進入都必須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