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背後的一點思考

2017年武漢提出的“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各大城市在進行資源和人才爭奪的時候,可用的牌已經越來越少了,而校友會自然也是之一。數據也顯示了無疑這種策略對於招商引資是很有利的,但是這種方式是不是適合全國其他地方來學習和效仿呢?今天藉此機會跟大家共同討論下“校友會”的這些事。

什麼是百萬校友資智回漢?

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背後的一點思考

湖北武漢

根據我的理解這個就是擴大版的校友會(也可以叫武漢校友會),簡單來說就是把原來武漢市每個高校的校友整合到一塊,都成為武漢校友。

根據2017年數據顯示武漢高校所有在校生大約有107.5萬人(本專科94.8萬,研究生12.7萬),這也是武漢這麼些年的底氣所在,本身擁有優勢教育資源的自己自然培養的人才也不在少數,這也是武漢敢舉行這樣的活動的根本原因。畢竟中國畢業生大部分對於母校是富有感激之情和培育之恩的,在過去很長時間這些畢業後有所成就的畢業生都會向母校進行捐贈或者其他方式回饋母校,但是直接用來支持城市建設還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武漢無疑開了先河。說白了百萬校友資智回漢的意思就是希望在外的校友要麼帶錢,要麼帶項目來支持母校和武漢的經濟建設,不過不得不說武漢確實有這個能力和實力。

百萬校友資智回漢效果如何?

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背後的一點思考

湖北武漢

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百萬校友資智回漢活動舉行9場,在8所高校,共計5000名校友參加,294個簽約項目,13014億元簽約金額;而2017年根據武漢統計局的消息2017年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8226.6億元,比上年增長41.3%,這裡面無疑這個百萬校友資智回漢活動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那麼西安這類高校強市可以模仿嗎?

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背後的一點思考

陝西西安

西安和武漢一樣同樣具有一大批優秀的高等院校,歷年來培養的優秀人才不盡其數,可以說比起武漢一點都不弱。從西安名校畢業的校友也有不少,比如:互聯網有浪潮王興山、騰訊創始人之一曾李青,房地產有萬通的馮侖、龍湖的吳亞軍,計算機有聯想的柳傳志、研祥的陳志列等等,可以說也不少。所以從基礎上有了具備了舉辦這種規格校友會的基礎,但是西安這樣的城市適合效仿 武漢採取同樣的方式嗎?個人覺得未必,我擔心的有兩個方面:第一、當地是不是有足夠適合的基礎可以容納這麼多企業和自助;第二、企業家如何是好?總不能一個企業在全國多個城市都進行投資吧,是不是對企業有利也是這些企業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果都去效仿,那麼中國企業家真的會很累

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背後的一點思考

陝西西安

在我國說句實在話好企業就那麼多,好的企業家也是屈指可數的。在過去武漢沒有把校友會提到明面上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根據自己企業需求和自身感情因素給母校和所在城市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基本都是背地的),如今如果都打城市校友會的牌,個人覺得會成為企業家們一個頭疼的問題,類似於道德綁架的意思。

在中國企業家是一種非常累的群體,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你不僅要把企業做好,還得為企業所在城市甚至自己曾經就學或工作過的地方提供資金和產業支持(要不然輿論就會說你沒有人情味怎麼的)。而企業的發展與人情都需要進行兼顧,所以個人覺得中國企業家是最累的一幫群體。

要引鳯先築巢,基礎很重要

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背後的一點思考

陝西西安

城市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投資,離不開產業的轉型升級。每年各個地方進行招商引資的時候都會採取各種方法,通過各種途徑來拉攏和企業之間的關係(校友會只是方法之一),希望這些企業家能夠給與地方以產業和資本支持,本身並沒有錯。但是請不要忽略一個根本問題,地方的產業接納能力和配套能力如何?築巢引鳯,起碼巢得有吧。武漢可以這樣做是因為本身產業結構和經濟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這是前提,千萬不要被這幾萬億的投資所迷惑,背後的事情還有很多需要地方去解決的。

每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經濟結構不一樣,對於產業需求也不一樣。這點希望各個地方都能夠認識清楚,然後再去行動,否則“校友會”事小,一旦項目無法落實或者效益不佳那麼帶來的傷害同樣是巨大的(背後就是營商環境等因素),要知道中國企業家圈就那麼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原創不易記得點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