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炮射程現在能超過20公里,如何瞄準?從眼睛到「眼睛」的變遷

艦炮射程現在能超過20公里,如何瞄準?從眼睛到“眼睛”的變遷

我們在一些早期的海戰形式題材中,常常會看到兩邊激烈的艦炮戰。你一槍我一炮,打的那叫個風聲水起,在現實中由於船體顛簸還有風力因素,歷史上的海戰大部分都是命中率很差的,全靠炮手眼睛觀察然後根據經驗進行發射,到了現在也是靠眼睛——雷達。

早期艦炮的瞄準靠直接觀察瞄準射擊的,在當初舷側對射為主的風帆戰艦時代,橫搖對於戰艦的命中率有著較大的影響,所以經驗豐富的炮手很吃香。到後來通過煙幕彈來進行精度矯正,在那個時候,打中打不中全靠運氣,20發中上幾發那就算是燒香拜佛的運氣了。法國人因此發明的一種方法,在炮管上面掛一個重物,下面垂直掛一條線,當船晃動的時候重物也會晃動,晃到線跟目標重合時的時候開炮。二戰的戰列艦射擊依然需要在獲得射擊諸元后,進行試射和校射,而這樣戰列艦的射擊命中率依然很低。在近代時人們將陀螺儀用作了穩定裝置,才使精準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艦炮射程現在能超過20公里,如何瞄準?從眼睛到“眼睛”的變遷

到了現代,主要是靠雷達和光電系統提供目標參數進行射擊。大部分國家常常採用火控系統,具體過程是由搜索雷達發現目標,作戰指揮系統進行判斷,並將目標信息傳輸給艦炮武器系統,由艦炮火控系統的炮瞄雷達或光電跟蹤設備跟蹤目標,火控計算機解算射擊諸元,艦炮瞄準隨動系統按計算出的瞄準角信號驅動艦炮進行瞄準。炮瞄雷達如瑞士"空中衛士"系統中的Var1021型炮瞄雷達。它能夠自動跟蹤目標,還可以同時自動地控制多門高炮,使它們的炮口始終對準敵人。強大的火控系統常常被人們用於防禦,比如美國著名的宙斯盾系統,主雷達從搜索方式轉為跟蹤方式僅需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完成,能夠快速對敵情進行處理,可以同時攔截來自海陸空的多個目標。

艦炮射程現在能超過20公里,如何瞄準?從眼睛到“眼睛”的變遷

由於炮管的隨著瞄準儀的指向而隨動,當然會出現由於劇烈搖動產生的延時,偏靶等等情況。但是再先進的瞄準機器在戰況複雜情況下也不像人腦那樣靈活,所以有些情況下還需要經驗豐富的炮手對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