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天然氣饕餮盛宴,民營LNG接收站如何享用

观点|天然气饕餮盛宴,民营LNG接收站如何享用

編者按:協鑫、中天、哈納斯等民企都在天然氣消費高速增長中佈局LNG接收站,有的已有斬獲,有的快馬加鞭選址、建設。但按照現在擬建LNG接收站數量,未來遲早遇到產能過剩。民營企業經營靈活,沒有高價長協氣負擔,同時卻面臨接收站地理條件,港口接卸能力的限制。市場已經鋪開,天然氣饕餮盛宴,民營接收站能分多少,全看經營能力。

【無所不能 文|瀚海】近年來國家不斷降低建設LNG接收站的門檻,鼓勵民營企業參與LNG產業鏈競爭。特別是2017以來,隨著國內時段性、區域性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的不斷髮酵,地方政府為增加當地天然氣供應,更是全力支持民營資本建設LNG接收站。

前期在三大油公司的LNG接收站中夾縫求生的民營LNG接收站,最近兩年活力煥發,取得不錯經營效益,激發了新一批民營LNG接收站的籌備和建設。

與三大油公司的LNG接收站相較,民營LNG接收站在設施能力、外輸渠道、資源優化運作能力等方面不佔優勢,但憑藉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近期國內外有利的市場形勢,民營LNG接收站將快速發展,並經歷一個為期3-5年的黃金期發展期。

民營LNG接收站煎熬過後,否極泰來

目前國內建成投運的LNG接收站共有20座(國營企業共17座:中海油9座、中石油4座、中石化3座、申能1座),其中3座為民營企業所有,分別是九豐廣東東莞LNG接收站、廣匯江蘇啟東LNG接收站和新奧浙江舟山LNG接收站。

观点|天然气饕餮盛宴,民营LNG接收站如何享用

從現有產能和實際LNG進口量來看,民營LNG接收站佔比較小。3座民營LNG接收站的總產能為460萬噸/年,佔國內已建成LNG接收站總產能6900萬噸/年的6.7%。2017年,3座民營LNG接收站的LNG進口量為120萬噸,僅佔全國LNG進口量3937的3%,隨著未來2年三大油公司LNG進口量的大幅增加,這一比例將進一步下降。

2017年之前,國內民營LNG接收站曾經歷過一段煎熬時期。當時國內天然氣供應寬鬆,LNG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最低降至2300元/噸左右水平,即便是擁有較低LNG資源成本優勢,民營LNG接收站也是舉步維艱。

2017年以來,隨著國內天然氣需求爆發式增長,LNG市場向好,LNG價格高漲,民營LNG接收站獲得了較大的盈利空間。去年冬季,國內LNG零售價格普遍維持在7000-8000元/噸水平,同期東北亞LNG現貨價格最高漲至約$11/MMBtu(百萬英熱單位),即便按此測算,考慮11%進口環節增值稅以及中間環節費用(主要是LNG接收站加工費和槽車運輸費,按600-800元/噸測算),LNG送到成本也不超過5000元/噸。正因為如此,這兩年九豐東莞和廣匯啟東LNG接收站基本維持滿負荷運轉狀態。

手握低價資源,接收站條件受限

相比國營企業的LNG接收站,民營LNG接收站建設投資少、建設週期短,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打通獨立的LNG進口渠道。2014年,國家能源局把設計週轉能力為300萬噸/年以下新建LNG接收站的審批權限下放至省級政府,進一步降低了民營企業建設LNG接收站的門檻。

2015年之前,根據國家要求,國營企業在獲批建設LNG接收站前,需先鎖定能夠使LNG接收站保持一定使用率的LNG資源供應,因此目前投運的國營LNG接收站大都揹負著價格較高LNG長期購銷協議這一“歷史包袱”。

民營LNG接收站則是輕裝上陣,商務決策相對靈活,九豐、廣匯、新奧更是在前兩年借有利市場時機鎖定了部分價格較低的長期LNG資源合同。憑藉明顯的成本優勢,民營LNG接收站在國內LNG市場上如魚得水,均取得了不錯的經營業績。

另外,相比國營LNG接收站,民營LNG接收站承擔國內天然氣應急保供的社會責任較為靈活,能夠完全按市場經濟規律開展LNG貿易。去年冬天伊始,國家就明確要求三大油公司穩定LNG銷售價格,此後三大油就沒再上調其接收站出站價格,但市場上的LNG零售價格卻不斷上漲,最高漲至1.2萬元/噸。可以說,冬季天然氣保供和供應緊張形勢,使得承擔模糊保供責任的民營LNG接收站享用了一頓饕餮盛宴。

民營LNG接收站運營也有著一些短板。首先,民營LNG接收站在所處港口條件、儲罐容量、配套外輸設施等方面存在瓶頸。九豐東莞LNG接收站受制於航道通航能力的限制,僅能夠接卸艙容在8萬方以下的小型LNG船,目前國際上8萬方以下的小型LNG船舶數量有限且不適合長距離輸運LNG(運輸費率較高),九豐不得不採取“大船過駁小船、小船靠泊卸載”的方式進口LNG。廣匯啟東LNG接收站受制於LNG儲罐存儲能力,1整船LNG要分兩次卸載才能卸完,增加卸載成本,且容易導致進口LNG船期計劃與下游銷售計劃不匹配。新奧舟山LNG接收站目前僅能夠通過滾裝船將充裝好的LNG槽車自舟山島擺渡到對岸才能實現外輸,實際外輸量遠小於該站設計產能。其次,根據國家現行的關於LNG進口增值稅返還政策,民營LNG接收站無法享受LNG進口增值稅返還(假設進口LNG到岸價格為$10/MMBtu,進口增值稅返還額約為0.17元/方)。

市場需求空間巨大,LNG接收站面臨產能過剩

隨著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持續有序推進,未來3-5年,國內天然氣需求將保持較高增速,業內普遍預計到2020年和2025年中國天然氣需求將分別達到3600億方和4800億方,屆時LNG的市場需求空間分別約為7000萬噸和8500萬噸。

2017年,全國LNG進口量為3937萬噸,可見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LNG市場需求空間巨大。

未來3年,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將有大量LNG液化廠投產,國際LNG市場整體供應寬鬆,新增LNG資源價格較國營企業在2015年前採購的LNG資源具有明顯優勢。

國內外有利的天然氣市場形勢,決定著民營LNG接收站在未來3-5年大概率能夠保持良好的經營勢態。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目前有不少企業正在“跑步”加入民營LNG接收站的陣營,公開資料顯示保利協鑫在山東煙臺、華豐在廣東潮州、中天能源在江蘇無錫、太平洋油氣在山東日照和河北滄州、哈納斯福建莆田和廣東珠海均有已開工建設或者規劃建設的LNG接收站。

有機遇也有挑戰。

首先是LNG接收站產能過剩風險。以三大油公司為代表的國營企業也在大力擴建或新建LNG接收站,若將目前有意向的LNG接收站項目全部算上,到2025年,中國LNG接收站產能將到達1.6億噸,而屆時LNG進口空間僅有約8500萬噸,這意味著將有一半的LNG接收站產能處於閒置狀態。

其次是LNG價格風險。雖然當前國際LNG市場仍處於供大於需的買方市場,但受國際油價、中美貿易摩擦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未來新增LNG資源價格看漲。同時,國家層面正在大力推動“管住中間、放開兩端”的天然氣體制機制改革,儘快提升國產氣產量也被提上日程,未來國內天然氣市場競爭激烈,僅有進口LNG資源的民營企業,與坐擁大量國產天然氣的三大油公司相比,在資源配置和優化空間上處於劣勢。

最後是三大油公司LNG接收站公平開放帶來的挑戰。在國內天然氣基礎設施公平開放、構建全國“一張網”的大趨勢下,近期三大油公司LNG接收站公平開放進程明顯加快,在此背景下,是否有必要耗費巨資另立爐灶需慎重考慮。

【本文作者 | 瀚海,就職於國內一家LNG貿易企業,擁有十多年LNG行業工作經驗】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找能豆君 | icaixinenergy ; icaixinenergy2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