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哪些人在過「萬聖節」(視頻)

()

寒衣節,又稱祭祖節、十月朝、過十月一,是中國傳統節日,流行於華北,為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是民間祭祖的日子,並且燒化紙做的衣服,或者印有衣服圖樣的紙錢。華北傳說中秦始皇徵調孟姜女的夫婿到長城服役,孟姜女不遠千里,為夫婿送棉衣,十月初一日抵達長城,卻發覺服徭役的夫婿已死,屍首壓在長城之下,所以孟姜女痛哭一場,感動上天,長城倒下,得見夫婿屍首,孟姜女於是祭夫,並把衣服燒予夫婿,從此延綿成俗。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今天,中國哪些人在過“萬聖節”(視頻) 寒衣節流行地區為中國及具有漢字文化的國家,現在看到全北京的商場、街道都是各種南瓜燈、各種骷髏、吸血鬼的。。。再看看那句百度釋義的“寒衣節,流行地區——中國”就感到莫名心寒。。。要知道,寒衣節是一個從周代開始,以祭祀、盡孝為主題的傳統節日,卻淪落至此!作為首善之都的北京,我們有義務重識寒衣,祭祀先人,慎終追遠、盡孝送愛!寒衣節!一個比萬聖節更有人情味的中國鬼節。

今天,中國哪些人在過“萬聖節”(視頻)


中國人講究“慎終追遠”,在儒家 “孝親”傳統與道家“靈魂不滅”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支配下,古人由生者推及死者,由陽世推及陰間,認為遠在黃泉之下的亡親,需要在十月添衣過冬,作為亡者親屬,有義務為其置備禦寒物品,以示悼念之情。直至近現代,民間仍有在農曆十月一日過此節的習俗。寒衣節出現得較晚,宋朝始有記載,但寒衣節的主要風俗——送寒衣,卻源遠流長。古往今來的“送寒衣”,雖然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和地區差異,但“合乎時令的悼亡”是送寒衣的內在意義。

寒衣節送寒衣!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在寒衣節這天,我國許多地區都有自己的祭奠習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在寒衣節這天選擇文明綠色祭掃,用鮮花祭奠、網上祭奠等方法來替代焚燒祭掃。在此也倡導大家選擇綠色的方式來祭奠先人,情分比形式更加重要。自古以來,送寒衣都是一件“大事”!

今天,中國哪些人在過“萬聖節”(視頻)

農曆十月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稻穀收穫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今天,中國哪些人在過“萬聖節”(視頻)

給你在乎的人送上一件暖暖的棉衣,是一件多麼溫暖的習俗,比你畫著煙燻妝,穿著巫師服或者扮成殭屍出去嗨皮,給孩子過一個不知所云的萬聖節更有溫度和感情的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