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的今天,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是這個

摘要:2016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emoji列為永久收藏,其中包括176個誕生於1999年的最初版本emoji表情,與畢加索、波洛克的“世界名作”陳列在一起。

36年前的今天,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是這個


1982年的今天

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

36年前的今天,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是這個


沒錯,就是它

表情包

作為網絡時代的新產物

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開啟“鬥圖模式”

無疑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溝通方式

但它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嗎?

這個據說設計靈感來自著名影星周星馳的經典/facepalm/捂臉。


36年前的今天,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是這個


表情自從靜悄悄地出現在某天更新後的微信後,就開始被人們瘋狂使用,許多情境中,人們覺得這個神態既能夠展現“真的好笑”的心態,也可以用來表示某件事的自嘲。

你有沒有想過,第一個表情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它剛開始的出現又是為了什麼?今天,我們一起看看網絡表情誕生記,聊聊表情包的過去與未來。

:-)

1982年9月19日,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

這一天,在美國匹茲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學,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做了一件事。


36年前的今天,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是這個


因為當時的校內電子公告板上的各類主題留言已經非常多,但法爾曼教授發現:在純文本的狀態下,作者的真實意圖未必能讓讀者瞭解:有時候他明明是在開玩笑,但讀者卻當真了,而有時候他其實是在認真說一件事,但讀者以為是在開玩笑。

在這樣的背景下,法爾曼教授做了一個提議,他設置了一個符號,如果文章使用了這樣一個符號,那就表示作者在開玩笑。

於是,人類的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逐漸習慣用這個表情來表示開心、愉悅等心情,與之相對應的 :-( 符號也在網友們的創造下誕生,用來表示難過,不開心等感受。

36年前的今天,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是這個


最初的網絡表情符號傳入日本以後,日本人又發明了另一種橫向的表情符號,例如用“^_^”表示微笑,代替美式的“:-)”符號。

西方的表情符號大多用嘴表達感情,而日式的表情符號重點卻在眼睛上。

在俄羅斯,網民們結合本土文化創造出了富有俄羅斯特色的網絡表情符號。比如在一本很有名的科幻小說中有一個叫做克圖虎的海底怪獸,腦袋上長著一堆觸角,網民就把它形象地畫成“{:?”這個樣子,而“[:|||:]”表示手風琴,意思是已經過時的笑話或批評某人又在老調重彈。

這樣看起來,表情包已經在世界各地找到了本土化的合適方式生根發芽。

黃面小人,橫空出世

36年前的今天,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是這個


這些表情各異的黃面小人臉們由東京軟件工程師慄田穰崇(Shigetaka Kurita)在上世紀90年代發明,本意是讓這些可愛的小圖標代替文字,使得小屏幕上的短信交流變得更有趣。

日語中,emoji意為“繪文字”(日語:絵文字/えもじ),這個詞彙也在2014年8月被牛津詞典在線版(Oxford Dictionary Online)添加進新詞彙中,這也意味著它已經變成一個正式詞彙。

36年前的今天,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是這個


2015年,帶著兩滴喜極而泣淚水的黃色表情圖標,即/笑哭/被《牛津詞典》(Oxford Dictionaries)公佈為2015年年度詞彙。據統計稱,這個Emoji表情是2015年使用最為頻繁的emoji表情。評委稱emoji“象徵著生活在數字世界中的一個核心部分,這個世界容易受視覺驅使,易於表達感情,且過於直截了當”。

牛津詞典主席卡斯帕·格拉斯沃(Casper Grathwohl)表示:“類似emoji這樣的‘象形文字’填補了兩者之間的空缺,這一點都不讓人驚訝——它很靈活,具有即時性,還能完美地融入作者的語氣。

因此,emoji成功跨越了語言的壁壘,正在成為一種越來越豐富的交流形式。”

2016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emoji列為永久收藏,其中包括176個誕生於1999年的最初版本emoji表情,與畢加索、波洛克的“世界名作”陳列在一起。

真人表情,應運而生

36年前的今天,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是這個


2003年,中國的網絡表情界悄然發生了一個變化——真人表情包開始流行。第一個走紅的真人表情,是當年的“小胖”同學。

小胖同學當初這個表情,據說是被老師偶然拍下並上傳到網上,然後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在那之後,網友們通過自己的奇思妙想又引入了諸多元素。例如“還珠格格”系列、“一起來看流星雨”系列、“親切祝福”系列、“小男孩民國”系列等等。

再往後,許多更流行的元素出現了。可愛的動物表情,簡單的人物畫像,或者幾筆生動的線條配上幾個字,格式也不再限於jpg,png、gif……

更多的格式為它們的形式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它們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聊天界面上,用來表達我們自己。這些表情包似乎有時真的比純文字更能精準的表達我們的感情,人們用慣了之後,也會打賞那些申請了專利的表情包作者們。


36年前的今天,人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是這個


再回到文章開頭,那個為網絡世界帶來更多奧妙的法爾曼教授,卻沒有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當然也沒從中獲取任何利益。現在法爾曼教授仍然在卡耐基-梅隆大學任教,他說:“這是我送給世界的小禮物。”

表情包普及的重要動力之一可能就是隱形表達。對此,俄國語言學家巴赫金的觀點是:“意義並不存在於詞中,也不存在於說話人或聽話人的靈魂裡, 意義是說話人和聽話人進行互動的結果。 ”

在表情符號已經被大家習以為常的今天,公號 “新世相”創始人張偉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表情符號殺死了一些儀式感。在手機還不那麼全能的年代,很多人都喜歡手機中收藏短信的功能:最珍貴的短信,會被存在SIM卡中,以便可以跟自己更長時間。這些短信按照現在的標準,都應該被歸入“太長不看”的範疇,它們絮絮叨叨地展現了一些珍貴的小情緒,某個思念著對方的夜晚,生日時候真摯的祝福,還有一針見血的表白與離別。但如果放到現在,我們的收藏夾裡將只有這些:一個害羞的表情,一個蛋糕,一顆心以及揮手再見。”

我們沉浸在迅捷精準的表達方式裡時,也會懷念那些“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日子。

時代更迭

總會有一些老的事物慢慢逝去

但好在

也總會有一些新生事物值得我們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