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6億打造「不夜巷」,每日成千上萬人來此過夜生活


在桂林,新修繕改造了一條巷子,叫做正陽東巷。還建了一座“寶樓”,名叫逍遙樓。兩者緊緊相連。為此,前前後後,當地花了約3年時間、耗資約6億元。這裡,被稱為桂林的“不夜巷”,每日成千上萬人來此地過夜生活,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東巷,坐落著桂林市中心、靖江王府的正陽門前,與西巷一起,曾是桂林市區唯一留存的兩條古巷,見證了桂林自清以來城市發展的歷史興衰。然而,古巷日漸衰敗的景象與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完全不相匹配。2013年,當地桂林進行重新修繕改造。

2016年4月28日,歷經三年修繕的正陽東巷開街迎客了。層樓疊院、高脊飛簷、亭臺樓榭,重現了桂林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以及桂林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桂林一張嶄新的名片。對普通百姓或旅客來說,吃喝玩樂,什麼都有。

開街至今兩年,彈指一揮間。桂林的正陽東巷,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好地方”,甚至被很多人稱之為桂林的“小麗江”。尤其是每當華燈初上,東巷中開始人潮湧動,一直持續到深夜,仍是車水馬龍的景象。

夜幕初降,東巷中已遊客如織,很多人是攜妻帶子,全家出動;有的是國外遊客,各色人種、膚色深淺都有;有的是本地市民,也有外地學生,趁暑假來桂林旅遊。當然,也有單身的美女、帥哥。

走進東巷,只見除了別具一格的建築,各有特點的店鋪一個接一個,各種美食、酒吧、旅遊商品令人目不暇接,就連一個佔位極其狹窄的冰淇淋攤點,都被人圍得水洩不通。

而免費的表演也同樣令很多人駐足欣賞。在馬啟邦舊居前,一個桂林本土的“草根音樂”隊一曲接一曲地演唱。據介紹,原來他們一直在“兩江四湖”二號碼頭表演,欣賞他們歌曲的人也很多,但在東巷中表演遊客更多,“有時一個晚上,數都數不清楚,估計有幾千甚至上萬人”。

的確,東巷的美景美食吸引了很多人。無論是紅燈籠下,或是古城牆一角,時見年輕的帥哥美女,或來自國外的遊客,不停地拿著手機玩自拍,留住精彩瞬間。

修繕升級後的東巷,也給很多人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來自桂林本地的唐女士,原來在榕湖景區邊上賣陶笛,去年9月到東巷租了一個約4平方米的袖珍攤位,“結果最多的一天賣了約5000元的貨,比以前生意好太多了”。

瞧!市民在東巷的一家店中選購木錘酥和薑糖。

在東巷的另一家旅遊商品店,選購者接踵而來。記者見女老闆用一個布袋裝錢,一些客人也用手機支付,買與賣都忙得不亦樂乎。記者提出幾個問題,老闆根本無空回答。當問到每日收入時,她才伸出3根指頭,悄悄地說,“每天的利潤大約3000元左右。”

一條修繕改造的巷子,不僅挖掘了文化底蘊,更是升級其內在的價值,還讓很多人從中受益。而對於很多前來吃喝玩樂的遊客市民來說,哪怕是在東巷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也是一種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