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回顧」正乙祠:中華戲樓活化石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在北京

有一座基本完好無損的純木質戲樓

它是中國戲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被學者們譽為

“中華戲樓文化史上的活化石”

在這裡,常年上演一部戲

叫做《梅蘭芳華》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梅蘭芳

在這裡,你可以尋找到你心中的國粹

這個地方,就是正乙祠戲樓

今天,我們就要帶大家走進正乙祠戲樓

感受時光中的戲園子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前世今生

正乙祠戲樓曾是明朝時的一座古廟

當時古廟裡供奉的是武財神

武財神字“一”,“一”通“乙”,

因此戲樓在清朝乾隆年間得名“正乙祠戲樓”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曾經

這是浙江商人建的銀號會館戲樓

是浙江銀號商人的“集會之所”

用來接待來自浙江寧波一帶的金融人士

他們逢年過節來這裡觀看社火和木蓮戲

等傳統民間戲曲

隨著京劇的誕生

正乙祠戲樓也跟著紅火起來

京劇的創始人程長庚、盧勝奎

京劇大師譚金培、王瑤卿、梅蘭芳等

相繼在此登臺演出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然而,世事滄桑

在之後的半個多世紀

正乙祠戲樓屢遭磨難

先後做過倉庫、兵營

開過煤鋪,也建過學校

1954年戲樓改為招待所

廳堂變成食堂

戲臺被砌起來

開了幾個賣飯窗口

後臺也成了炒菜做飯的廚房

1994年

一位浙江企業家偶然路過

看到破敗不堪、岌岌可危的正乙祠

決定出資修繕經營

再續老戲樓和浙商的緣分

一年之後

修復一新的正乙祠續上了

中斷60年的戲弦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民國戲園味

正乙祠戲樓是一座純木質戲樓

是一座中國古典建築榫卯結構的建築

傳遞出中國文化與自然共生

以柔克鋼的風格特點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

正乙祠戲樓為“完整的戲樓建築”

其建築年代早於許多西方著名的歌劇院

也是三百年至今現存

最古老純木質會館戲樓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戲臺北、東、西三面設樓座

戲臺頂設木雕花罩

側面有架空木梯通二層樓座

室內樑架明露,原繪有彩畫

樓座設“卐”字花板欄杆

雕花木掛簷板

戲臺後(南)有扮戲房六間

戲樓前(北)接正廳五間

正中三間為廳

兩梢間為戲樓入口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走過五級的漢白玉臺階進入院中

左右抄手遊廊

(抄手遊廊:一般沿著院落的外緣而佈置

因佈置形似兩手交叉握在一起時

胳膊和手形成環的形狀而得名)

貫穿其中,據介紹說

如果碰上雨雪天氣

遊客可通過遊廊直通任何房間

而不會淋溼身子

正乙祠戲樓是沒有麥克風的

那它利用什麼獲得好的音響效果呢?

原來正乙祠舞臺下有一口裝滿水的大缸

舞臺上方有天井,這些秘密武器

幫助演員獲得好的聲場效果

但更重要的還是依靠演員紮實的唱腔功力

這裡的演員

全是靠著肉嗓真氣在唱啊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座位也很舒服:

太師椅很寬,紅色軟坐墊

方八仙桌,喝喝茶、看看戲

你會覺得自己回到了民國

《梅蘭芳華》中的國粹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

梅蘭芳是中國京劇的巔峰

《梅蘭芳華》是正乙祠的常設劇目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唱唸做舞

四折梅派經典盡展

京劇旦角神韻風雅

精心編排

融糅多媒體技術

彰顯古典審美規範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戲裝考究

奢仿梅先生戲箱行頭

手繡技藝工緻靈動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正乙祠戲樓與梅氏家族的淵源深遠

梅氏三代都曾在這座古戲樓演出過

清光緒七年

梅巧玲攜四喜班在正乙祠演出;

民國八年

公元1919年梅蘭芳反串呂布

在正乙祠登臺獻藝

公元2009年元月梅葆玖與

譚派後人在正乙祠同臺演唱《坐宮》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梅蘭芳華》彙集梅派六出經典劇目:

《抗金兵》《貴妃醉酒》《洛神》

《穆桂英掛帥》《霸王別姬》

《天女散花》中的著名摺子

形成了一部全面反映

梅派藝術的經典舞臺作品

《梅蘭芳華》被當成

正乙祠戲樓常年演出劇目

看不懂這些戲嗎?

我們來介紹

天女散花---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此劇系梅派藝術的早期代表作,講述如來佛命天女至維摩詰病室散花,試其心誠與否或可堪造就,天女遵旨散花畢,轉回西天。梅蘭芳在此劇中摒棄傳統戲裝水袖,換之以兩幅丈餘長的綵綢,創造出經典的“長綢舞”,使天女凌空,美輪美奐。

貴妃醉酒---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唐明皇與楊貴妃相約賞花飲酒,貴妃設宴百花亭,唐明皇卻駕臨西宮,楊貴妃氣惱後借酒澆愁,倦極回宮。梅蘭芳為此劇精心設計了下腰、臥魚、醉步、扇舞等身段和步法,把楊貴妃的美豔嬌柔、雍容華貴表達得淋漓盡致。

穆柯寨---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西夏藩王造反,女元帥穆桂英以半百之軀掛帥出征。該劇是梅派藝術峰巔作品之一,也是梅蘭芳藝術生涯的最後一部作品。排演此劇時,梅蘭芳已年過花甲,他的精彩表演,完美詮釋了老當益壯的巾幗英雄的一派英姿。

霸王別姬---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秦末,西楚霸王項羽被漢王劉邦困於垓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妃子虞姬悲情之下與霸王飲酒舞劍,聊以解憂。後虞姬自刎,楚霸王與烏騅馬訣別後亦自刎烏江。此劇是梅派藝術中期的代表作之一,而劍舞與音樂《夜深沉》堪稱中國京劇藝術的珠璣。

洛神---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歌舞翩躚的古裝歌舞神話戲,表達了“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惆悵和縱隔仙凡再續前緣的執念。這是梅蘭芳自1923年首演起直至晚年的常演劇目,是他自稱最喜歡的劇目之一,曾受到泰戈爾賦詩相贈。梅蘭芳在此劇中洛川相會一場大段的西皮唱腔,配以蘊藉的文辭、優雅的曲牌、動人的舞蹈、華美的佈景,神光離合,如夢似幻。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京劇小貼士

四小花旦的唱腔

梅派:古樸大方 包容創新

尚派:清亮激越、跌宕繚繞

程派 沉穩幽咽 若斷若訴

荀派:俏皮可愛、萌萌噠

來聽《四五花洞》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四五花洞》是四大名旦

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演唱

原叫“五花洞”,本是出神怪劇

劇情是宋代

武大郎與潘金蓮夫妻倆因年月不好

離家去尋兄弟武松

走到半道兒上五毒精幻化

潘金蓮、武大郎, 以假亂真

至陽穀縣胡大炮處訴苦

難斷真假, 上訴至包拯處

包拯請來張天師

方降伏眾妖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四大名旦在上海合灌唱片《四五花洞》

為人們留下了一張京劇唱片的稀世珍品

感受到四位大師的不同了嗎?

梅先生是第一句

尚先生第二句

荀先生第三句

程先生第四句

更多聽懂京劇的捷徑

聽聽節目剪輯哦

溫馨提示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正乙祠地址:北京西城區前門西河沿大街220號

地鐵路線:地鐵2號線和平門站C口出,往南走100米,沿前門西河沿街進100米即到;公交路線:67路、2路、特4路、特7路、9路、22路、44內環、44外環、66路、67路、209夜班、337路、673路和平門東下車,往南100米烤鴨店背後即到。

停車場:全聚德西南面停車場

本期嘉賓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國家京劇院梅派青衣

《梅蘭芳華》的主演 胡馨元(左)

正乙祠戲樓的負責人 韓夏(右)

「有范回顾」正乙祠:中华戏楼活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