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訴說開發開放28周年,《浦東交響》奏響國家大劇院

9月30日晚,中國交響樂團大型原創交響音樂會《浦東交響》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奏響,以“浦東聲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69週年誕辰獻禮。

用音乐诉说开发开放28周年,《浦东交响》奏响国家大剧院

■《浦東交響》演出盛況。攝影:除署名為均為孫楠。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浦東開發開放28週年。在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的支持下,浦東新區積極嫁接高端資源,先後邀請到了中國交響樂團主創團隊藝術家、國家優秀詞曲藝術家、攝影家、美術家、作家到浦東集中採風,委約創作浦東開發開放題材的原創文藝作品。藝術家們深入浦東,在浦東實地體驗生活長達3個多月,充分擷取養料、汲取創作素材,致力於為浦東留下一批紀念改革開放題材的優秀文藝作品。藝術家們走過的每一寸土地,聆聽的每一個故事,對話的每一個浦東人,最後都化成一首首或輕鬆靈動、或激情昂揚、或大氣恢弘的交響樂章。

用音乐诉说开发开放28周年,《浦东交响》奏响国家大剧院

《浦東交響》是中國交響樂團歷經一年時間精心打磨,為浦東量身打造的原創交響音樂作品。《浦東交響》音樂會由葉小綱、邵恩、郭小笛、趙石軍、黃凱然、楊帆、王喆、李劭晟作曲,由中國交響樂團演奏,上海交響樂團名譽音樂總監、中國交響樂團特邀指揮陳燮陽指揮,鋼琴演奏家譚小棠等出演。音樂會由前奏曲《旭日東昇》、《浦東山歌回想曲》、《浦東往事》、鋼琴與樂隊《天際》和《浦東交響》共五首曲子組成。

《浦東交響》組曲包含“足跡”、“迅疾”、“遇見”、“希望”四個樂章。“足跡”一章溫暖敘述浦東在過去百年間見證的風雲變幻;“迅疾”一章改舒緩的節奏為明快悠揚,表達浦東如疾風驟雨一般的發展變化及改革開放40年來砥礪奮發、踏浪弄潮的中國面貌;“遇見”一章則以浪漫情調描寫當代浦東不斷創新的精神風貌和包容心態;最後一章“希望”以“人的意志”與“時代的意志”作為主導材料,層層遞進,一場充滿夢想的奮鬥躍然於耳畔。

用音乐诉说开发开放28周年,《浦东交响》奏响国家大剧院

名家擔綱深入採風,從交響裡聽出“滬劇山歌鑼鼓書”

擔綱《浦東交響》創作和演出的是被譽為“中國交響樂藝術旗艦樂團”的中國交響樂團。為浦東創作反映開發開放成果的宏大作品,在國交的歷史上還是頭一遭。

“接下這一艱鉅的創作任務後,今年1月和4月,國交《浦東交響》創作團隊兩次來到浦東開展創作採風。”中國交響樂團團長張藝介紹,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牽頭策劃指導,將《浦東交響》的創作任務納入國家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主題創作的大框架。

用音乐诉说开发开放28周年,《浦东交响》奏响国家大剧院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攝影:徐網林。

他透露,8名參與作曲的作曲家,既有浦東開發開放的親歷者,也有伴隨浦東開發開放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他們走進高樓林立的陸家嘴金融城,遠赴船來船往的洋山深水港;在張聞天故居、新場古鎮、紅色泥城主題館感知浦東深厚的歷史文化,也到中國商飛研究院、大飛機總裝基地、張江科學城領略浦東高精尖科技的風采。藝術家們凝神傾聽浦東奇蹟背後的故事,一次次感動、感慨,最終成就了一段段美妙的旋律。

用音乐诉说开发开放28周年,《浦东交响》奏响国家大剧院

國家一級作曲家郭小笛、中國戲曲學院碩士生導師趙石軍,是《浦東交響》創作團隊中的老前輩。他們承接創作了整場音樂會的傳統部分:《浦東山歌回想曲》與《浦東往事》。

在浦東的採風,趙石軍印象最深的就是與滬劇傳承人的交流,“我學習討教了滬劇東鄉調的音樂風格與創作要點。”最終他在《浦東往事》裡融入了傳統滬劇曲目的行弦與唱段。郭小笛在《浦東山歌回想曲》中,不僅融入了浦東山歌,還敲響了浦東的國家級非遺鑼鼓書的堂鑼與堂鼓。這些浦東的鄉音,展現的正是浦東的文化記憶。

用音乐诉说开发开放28周年,《浦东交响》奏响国家大剧院

地域的也是普適的,“浦東故事”就是“中國傳奇”

有了國交老前輩的“壓陣”引領,更多年輕創作者挑起了《浦東交響》創作的大梁。在8人的創作團隊中,創作《天際》的黃凱然、創作《足跡》的楊帆與創作《希望》的李劭晟,都是年輕的80後;創作《遇見》的王喆,則是70後。國交依託《浦東交響》完善創作梯隊,增強了整部作品的新鮮活力。

黃凱然創作的《天際》,是長約15分鐘的鋼琴協奏曲,以“中國大飛機項目”為創作靈感。曲調先抑後揚,聽眾能感受到尾聲“一飛沖天”的豪邁。“我是一個從小喜歡飛機的人。在浦東,我參觀了大飛機總裝基地,也在商飛研究院親身體驗了飛機座艙模擬設備,感謝浦東為我圓夢。”

用音乐诉说开发开放28周年,《浦东交响》奏响国家大剧院

在風格多樣化的上半場演出後,下半場的《浦東交響》是一部厚重的組曲,用音符展現浦東的過去與未來。創作《遇見》的王喆認為:“每個人對浦東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我把古典與現代的音樂元素融合,來表現我心目中的‘浦東浪漫’。”

“大家的創作都各具個性,國際化元素濃郁,又不失本土文化因子,很好地表達出浦東的開放精神。”葉小綱坦言,整部作品演出非常成功,但也發現了許多需要打磨改進的地方,“藝術作品都是越改越好,越演越好。我相信《浦東交響》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