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你知道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嗎

道可道,非常道,你知道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嗎

先來講一個故事。

兩千五百年前的一個上午,一個花白鬍子老頭騎著一頭青牛,晃晃悠悠的來到函谷關前。

他看著高大的城牆,用手搭了一個小帳篷,看了一眼周圍,城樓上旌旗招展,城樓下的通關之人來來往往,守關的關令尹喜正在城門下打盹。

哞……

一聲牛叫,關令尹喜一個激靈醒了。

“誰誰誰,瞎了狗眼,沒看到老子在這睡大覺嗎?”

關令尹喜揉了兩下眼睛,看到城門前一個騎青牛的老頭,那兩道長長的白眉毛,宛若兩道白色瀑布,順著陡峭的臉頰,誇張地飄落;而那長長的白鬍須,被風往前吹著,好像探路的觸角,指向了西方。

“關令尹大人,老頭子我要出關,煩請行個方便,放我出去。”

“過關出示通關文牒,沒有文牒,一律不準出去。”

“老頭子我出關走的急,沒有帶通關文牒。”

“沒有通關文牒,老子恐怕不能放你出去。”

說完這話,關令尹走近了,看到老子雖然鬚髮皆白,但面色紅潤,精神矍鑠,紫氣頭上飄,朝霞身後照,此時的老子,沉靜如水,清氣撲面,仿若神仙一般。

“關令尹大哥,實在是離開洛陽時太匆忙,忘了帶過關文牒,行個方便。”

“沒有通關文牒,一概不準過關,這是規矩。規矩你懂不懂?”

老子要過關,卻沒有帶關牒,關令尹又不放人,這下可難辦了。

“看你精神灼爍,鶴髮童顏,精氣神不錯,您就是老子吧?”

“是是,我就是李耳,人稱我老子。”

“我說呢,前些日子我夜觀天象,見東方紫氣雲集,知有聖人來到,已恭候多時了。願先生到寒室一敘,學生想聆聽先生教誨。”

道可道,非常道,你知道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嗎

老子一想,他媽的,這廝看樣子不打算讓我過去,好吧,下來就下來,只要讓我過關去,受點委屈也無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老子我自然也是能屈能伸的。

老子下了牛,到關令尹的值班室順其自然地與關令尹喜暢談,談得關令尹喜好似遇到了知音。

談著談著,不覺黃昏來臨,乃秉燭夜話。

“天下人都知先生是得大道的聖人,卻很難領悟您的思想。先生能否指點一二?”

“我的話淺顯易懂,但有人認為說得太寬泛、不具體,所以不得要領。其實不外乎三條:一曰柔慈,量力而行;二曰儉約,去貪去欲;三曰不爭,無為而治。”

“何為去欲?”

“五色、五音,使人耳不聰目不明;五味、畋獵,使人沉湎享樂之中;尋奇、居寶,使人行為不儉。因此,聖人只求維持基本生計,凡事有所取捨。”

“先生思想果真博大精深,敢問先生出關西遊,可有嚮往?”

“我要到那小國寡民的地方去,我願人們廢棄各種器具,珍愛生命而不背井離鄉;棄車船、罷戰事,迴歸到自然純樸中來;安逸居所、樂尚民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

“既然走了就不回來了,麻煩你給我留點東西,寫本書怎麼樣?”

“寫完放我出關嗎?”

“那是自然,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只要給我寫了書,我保證把你當個屁放了。”

老子依言,為關令尹喜寫了一本五千言的書,這就是後來的《道德經》,也被稱為《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你知道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嗎

《老子》一書五千言,其主旨是在明道。

古往今來,很多人都在探求,什麼是道?

其實,道有著十分豐富的蘊涵,很難用一個定義來把它講清楚。

社會上已經公認道的多意性,並對道的不同等次上的含義作了概括。

老子的道不僅抽象程度高,而且將其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本。他的道來自於天道,但比天道根本。

《老子》一書的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也就是說,真正的道是不能用語言來描述的。

但是老子接著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有一個東西渾然而成,先於天地而存在,它無聲且無形,自在而永恆。運行不止,循環往復,可以稱為宇宙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把它叫做“道”。

老子又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道的變化永恆不息,這叫做“玄牝”,“玄牝”之門,就叫做天地萬物之根。

老子還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系冥系,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道這個東西恍恍惚惚沒有固定實體,恍惚而不明確,單是隱約間可以看到跡象„„從今上溯到遠古,它的名字永遠不能除去,依據它才能認識萬物的開端。

道就是萬物總規律及由此引申出的原則、道理、方法等等。

道可道,非常道,你知道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嗎

道的本義是道路,我們從某地到某地,必須通過一條道路。

於是在詞彙相對貧乏的古代,道就由 “道路”義引申出另一種含義,那就是規律、原則等等。老子反覆說明,道是確實存在真實可信的,但又沒有意識,沒有形象。

人們可以意識到它的存在,但又無法用眼睛等感官去感知它。

“道”作為老子思想體系中的最高概念,它究竟是什麼,學界有著太多不同的解釋。

《老子》的“道”究竟是什麼意義?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有幾個方面的意義。

首先是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源,其次是講事物發展的規律,第三就是講生活的準則,屬於倫理道德的範圍。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

為什麼說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

因為道是根本,也是天地萬物之源,天地萬物都是由道而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麼,道什麼樣子呢?老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儘管道的存在是絕對的,確實的,這個“道”無形、無聲、無象,雖然混混沌沌、恍恍惚惚、窈窈冥冥, 卻“有象”、“有物”、“有精”, 說明萬事萬物是真實的物質存在。這樣,天地萬物的物 質本原, 就是“先天地生”、“惟恍惟惚”的“道”。

老子說:“道衝, 而用之或不。淵兮,似萬物之宗。”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天地之母。

說的就是天地萬物本原。

因此,“無”是天地的初始,“有”是天地萬物的根源。

道可道,非常道,你知道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嗎

由“無”至“有”,是“周形而不殆”的“道”在運動中從無形質發展到有形質的轉化過程。“無”不是虛無,“有”也並不是具體的實物,他們是“道”在不同運動階段的表現。

老子是怎麼敘述由“道”這個宇宙的本原、萬物之 宗產生天地萬物的呢? 老子用“谷”來形容道體虛空、無形無 象而又能包容一切。他說:“穀神不死, 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

他認為, 大道虛空而且恍惚, 但它那神妙莫測的運動變化卻從未 停止, 這便是微妙玄遠的母性。這種母性的門戶, 便是天地 萬物的總根源。

道是宇宙萬物發生、存在、發展、運動的規律。

《老子》中有這方面的含義也是毋庸置疑的。

“道”不僅創生萬物,道也是物質運動的規律,道是天地萬物變化的終極原因。

老子說,“道者萬物之奧”,就是說道 是萬事萬物運動的規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貫穿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萬物從道起源,又迴歸於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覆命曰常”,返回本性是事物發展的永恆規律。

作為規律的道,是看不見,聽不著,摸不得的。道的規律是不可抗拒的,不可違反的。只有遵循道的規律,堅持“無為”的原則,才能把事情辦好。

否則,“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違背了規律就 是受到規律的懲罰。

它獨立而不改,反者道之動。

道可道,非常道,你知道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嗎

老子認為自然事物的運動和變化無不依照著規律運行, 而總規律就是“反”。

事物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變化, 同 時事物的運動發展總要返回到原始的狀態,這一規律可作 為我們人類行動的準則。“反”蘊涵了對立轉化的規律,老子認為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都是在相反相成的狀態下逐 步完成的。

看起來完全相反的事物, 事實上都是相輔相成 的。

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 高下相下 音聲相和, 前後相隨。

老子發現, 一物之中包含著否定 性因素, 在事物發展和轉化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也就是 說, 該物發展到極點時, 否定性成分變為主導, 該物便轉化 為其反面。

由反入正,既然對立事物總是向著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 那麼為了達到正面目標,就必須從反面入手, 走迂迴的路。反字蘊涵了循環運動的規律。

道的運動是循環反覆的, 循環運動是道所表現的一種規律。

再次,道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準則、規範。

文中提到,天下有道,卻走馬為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道將先秦哲學對現實生活的思考擴展到對 宇宙本原、生命體的追溯、探索、思考。老子認為在世間萬物 產生之前,存在著一個超越時空的實體—“道”。

老子把道視 為必須遵循的法則,他說,“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他要求人們要堅持,遵守道的法則。

他又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意思是要遵循古代的法則,駕馭現實的實有,以認識歷史的規律,這就是遵循道的法則 的具體表現。

道可道,非常道,你知道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嗎

廢棄了這一原則,有了仁義,“大道廢,又仁 義”,老子主張“唯道是從”,“貴食母”,即是要堅持道的法則,按道德法則做事。道也是觀察事物的永恆法則。“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形而上的“道”雖然不能直接接觸到, 但是它的存在卻可以對人生進行指導, 這就是“德”。因此, 老子的“道”是人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遵守的道德修養。他說:孔德之容, 惟道是從。 “德”就是“道”的體現和本性,宇宙萬物都由“道”而生, 自然也體現了“道”之“德”。道在物中,就是物的本性,可稱為“物之德”;道在人中, 就是人的本性,可稱為“人之德”。

可見,人之德是直接體現了道的本性。

因此人只有遵循了道, 才能具有一種真正的德性。

老子認為,凡是自然無為、致虛守靜、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等觀念,都是道所表現的基本特質與精髓。

這就是老子的道,仰視即可。

道可道,非常道,你知道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嗎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精髓,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