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禍從口出,學會謹言慎行

星雲大師:禍從口出,學會謹言慎行


南北朝時,賀若敦為北周的大將,自以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於同僚們之下,看到別人做了大將軍,唯獨自己沒有被晉升,心中十分不服氣,口中多有抱怨之詞。

不久,他打了個勝仗。自以為此次必然要受到封賞,不料由於種種原因,反而被撤掉了原來的職務,為此他大為不滿,大發怨言。

晉公宇文護聞知十分震怒,迫使他自殺。臨死之前,他對兒子賀若弼說:“我有志平定江南,為國效力,而今未能實現,你一定要繼承我的遺志。我是因為這舌頭把命都丟了,這個教訓你不能不記住呀!”說完了,便拿起錐子,刺破了兒子的舌頭,想讓他記住這個教訓。

星雲大師:禍從口出,學會謹言慎行


光陰似箭,斗轉星移,轉眼幾十年過去了,賀若弼做了隋朝的右領軍大將軍,他沒有記住父親的教訓,常常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聲不斷,自認為當個宰相也是應該的,不滿的情緒和怨言便時常流露出來。

由於賀若弼言語不慎,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株連,都揭發他過去說的那些對朝庭不滿的話,並聲稱他罪當處死。

隋文帝對賀若弼說:“大臣們對你都十分厭煩了,要求嚴格執行法度,你自己尋思可有活命的道理?”賀若弼辯解說:“我曾憑陛下神威,率八千兵渡長江活捉了陳叔寶,希望能看在過去的功勞的份上,給我留條活命吧!”

星雲大師:禍從口出,學會謹言慎行


隋文帝說:“你將出徵陳國時,曾說過:‘陳叔寶被削平,問題是我們這些功臣會不會飛鳥盡,良弓藏?’是吧?等到消滅了陳叔寶,你就要求當內史,又要求當僕射。這一切功勞過去我已格外重賞了,何必再提呢?”

賀若弼說:“我確實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賞,今天還希望格外地賞我活命。”

隋文帝考慮了一些日子,念他勞苦功高,把他釋放出獄,只把他的官職撤消了。

父子兩代人,同樣是因言多而壞事。

人在不同的狀態下,說話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心情愉快的時候,看事看人也許比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讚譽之詞可能會多;有時心情不愉快,講起話來不免會憤世嫉俗,講出許多過頭的話,招來很多麻煩。所謂禍從口出,說話一定要持謹慎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