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式簡史

“迦太基”行動中的主角“蚊”式是由德·哈維蘭公司設計製造的木質輕型轟炸機,為二戰期間英國設計生產的三大名機之一(“蚊”式、“噴火”式戰鬥機和“蘭卡斯特”重型轟炸機)。本文將簡略介紹“蚊”的誕生過程、特點及相關戰例。

“蚊”式簡史

“蚊”式

1936年的歐洲已經是黑雲壓境:3月初德軍進駐萊茵非軍事區,“凡爾賽和約”正式成為廢紙一張,但凡聞得出點味的國家都在打小算盤。9月英國皇家空軍(RAF)頒佈了P.13/36技術規格,要求研製一種新式中型轟炸機,能載彈1400千克飛4800千米,最大速度443公里/時(4600米高度),最大載彈量3600千克,機鼻和機尾要安裝自衛炮塔。假想敵是誰英國人當然秘而不宣,不過從英格蘭東北部到莫斯科的空中距離接近2400公里,而倫敦到柏林的距離則接近1000公里,所以約翰牛們當然是很有追求的,並不是只盯著一個德國漢斯而已。1937年投產的德國中型轟炸機容克(Junkers)88A4型的數據是最高時速460千米,升限7500米,轉場航程2030千米,載彈量2000千克。嗯,漢斯們倒是簡單明瞭。

“蚊”式簡史

德·哈維蘭坐像

傑弗裡·德·哈維蘭是位大師,早就覺得用傳統思路設計P.13/36只會造出個平庸透頂的玩意。他認為轟炸機一樣要靠光溜的氣動外形和儘可能小的浸潤面積來實現高速,於是手下的德·哈維蘭公司開始了快速轟炸機的研究。約兩年後,德·哈維蘭致信軍中負責研發工作的威爾弗雷德·弗里曼中將,討論了該機的構想並指出:一旦開戰大英帝國的鋁和鋼鐵等物資肯定會讓人卡脖子,唯一不受限制的就剩下木頭樁子了。雖說木材的抗扭性能不怎麼樣,但好孬強度重量比能做到和杜拉鋁和鋼材差不大離。最重要的是我老人家的手下早就搞出過兩種木製飛機DH.88“彗星”和DH.91“信天翁”,經驗豐富啊;所以設計一種非戰略物資製造的轟炸機是絕對可行且必要滴!弗里曼中將滿欣賞這個快速轟炸機概念,於是老頭就開幹了,不過八字剛開始寫那一撇,麻煩多著呢。

“蚊”式簡史

DH88“彗星”

很快老頭就發現帶炮塔的常規設計下兩臺灰背隼(merlin)發動機不能同時滿足P.13/36的載彈量及最大速度的要求,改成大功率的灰背隼X發動機後性能雖然有所改善可還是不出預料的平庸。要是繼續照著這種面多了加水,水多了摻面的玩法那就得雙發變四發了,也就是說中型轟炸機成了重型轟炸機,別的指標不好說,成本絕對是扶搖直上,無論是唐寧街還是皇家空軍的老爺們肯定不樂意;速度嘛,真當四臺發動機的空氣阻力是好玩的嗎?所以速度不可能直上,頂多了斜上。要說大師就是大師,困境之下老頭一不做二不休:發動機也甭加了,還得給我把機槍之類自衛武器全拆了,乘員也只保留兩個,意味著“蚊”式上了戰場完全就靠裸奔保命!

老頭設計既出,皇家空軍眼珠子掉地,太離經叛道了!不過這當口二戰已於1939年9月1日正式爆發,希特勒一堆的裝甲大爬蟲正在滿天的德國空軍容克87、88轟炸機們密切配合下橫掃波蘭。時間太寶貴了,扯不起這皮。皇家空軍一邊吃蒼蠅一邊接受了老頭的設計,但是!機槍要加上,乘員也得加上,而且木頭結構太過時了,改,改,改。老頭弄倆炮塔模型裝裝樣子湊活事,其實沒什麼改動,這時候“蚊”式已經有了公司編號DH.98。波蘭滅亡一個月後,弗里曼中將批准了“蚊”式的設計,不過他加了碼:最大速度必須達到640公里/小時(5500米)。比較而言,德軍戰爭初期最優秀的戰鬥機Bf109E3最大速度為570公里/小時(5000米)。弗里曼是頂著壓力批准的,皇家空軍裡一幫人抱著胳膊準備看他的無武裝快速轟炸機怎麼鬧笑話,所以“蚊”式又有個外號“弗里曼的蠢行”。又過了一個月(非常時期官僚們也利索多了),皇家空軍審查了“蚊”式的詳細設計,雖然轟炸機司令部不能接受一架無武裝的轟炸機,好歹這玩意飛得快,當個皇家空軍正缺門的遠程偵察機(“蚊”式攜彈454公斤時設計航程2400公里)還是不錯的。就這樣,1939年年底,蚊子終於拿到了準生證。

“蚊”式簡史

弗里曼中將

1940年3月歐洲西線戰雲密佈之際,皇家空軍正式授予老頭第一份“蚊”式合同:50架DH.98偵察轟炸型。兩個月後德軍B集團軍群便按照“黃色方案”的安排揮師殺入荷比盧等低地國家,不久敦刻爾克大撤退上演,不到一個月後法國投降,英國告急。接下來的戲碼就是著名的“不列顛之戰”,為了與強大的德國空軍爭奪英倫三島制空權,皇家空軍需要一切趁手並且現成的傢伙。於是新上任的飛機生產大臣原報業大亨比弗布魯克(Beeverbrook)勳爵拿出搞新聞的瘋狂勁頭生產飛機,蒐羅“噴火”所需鋁材的時候連鋁鍋鋁勺也不放過。為了提高效率,勳爵大人只恩准生產眼下最用得著的“噴火”、“颶風”戰鬥機和“威靈頓”、“惠特利”、“布倫海姆”轟炸機,就這也只能勉強每個月湊出將將一百架“噴火”和一百四十架的“颶風”……,剛夠補上皇家空軍每天被德國人打下來的缺額。所以,其它派不上用場的玩意一律哪涼快哪待著去。於是乎老“海狸(Beever)”勳爵建議弗里曼將軍“蚊”式最好別幹了。那段日子不入勳爵法眼的東西多了,比如弗蘭克.惠特爾研製的世界上第一臺噴氣式發動機W1什麼的,好在惠特爾有貴人相助,後來總算從勳爵那給W1討來了免死金牌。憑良心說,勳爵大人也很難辦,他只能在飛機型號和設計師的自尊心之間選那個最符合戰爭需要的。不過勳爵倒也沒正式下令中止“蚊”式研製,於是弗里曼也樂得裝聾作啞。老頭這邊的人也不是省油的燈,咂摸出老東西反對得也還不是很堅決,於是7月份公司總經理跑去跟老東西拍胸脯保證完成其他政府任務的同時在1941年底之前定能交付50架“蚊”式戰鬥型(皇家空軍變卦改成戰鬥型了),須知這時候“蚊”式還是膠合板狀態,離著首飛都還要仨月呢。不過老東西已經被哄順溜了,OK放行。其實公司到了41年底也只生產出20架來,但是為了“蚊”式項目生存,為了公司員工的長遠飯碗,總經理也得臉不紅心不跳地說大話。所以,對直眉瞪眼拍胸脯忽悠上面這種事不要見怪,古今中外皆如此,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得有。區別就是靠譜的人忽悠完給認真幹出來了,不靠譜的忽悠完就萬事大吉了。

“蚊”式簡史

老海狸

“不列顛之戰”於9月結束,德·哈維蘭公司得到喘息之機,加班加點把耽誤的時間趕回來,連10月份德國人對工廠的那次夜間空襲都沒擋住他們,雖然有21人被炸死,70人受傷。11月25日,老頭的兒子小杰佛裡·德哈維蘭駕駛著塗成黃色的首架“蚊”式E0234號機從工廠裡140米的跑道飛上天空,飛機表現良好。

1941年1月原型機移交給皇家空軍博斯坎普城的飛機和軍械實驗中心,獲得了W4050的皇家空軍序列號。在當月16日的試飛中,W4050在1800米的高度便輕鬆超過高速平飛的“噴火”。在公司最初的估算中,因“蚊”式的表面積、重量、動力都差不多是“噴火”MkII的兩倍,所以速度只會快上20公里/時。但在實際飛行中W4050的表現超乎預期:2月間W4050在與“噴火”MkII的對比試飛中,在6700米高度飛到了631公里/時,大大超過了“噴火”在5900米飛出的580公里/時!之前已提到德軍戰鬥機Bf109E3的速度為570公里/小時,這意味著實戰中絕大部分德軍戰鬥機是無法攆上“蚊”式的。

而且飛行員們很快喜歡上了“蚊”式的操作特性:試飛員約翰·坎寧安對飛機“輕柔的操縱和總體讓人愉快的飛行特性”留下了深刻印象,認為“蚊”式裝上雷達後足以取代布里斯托“英俊戰士”。飛機和軍械實驗中心在《第767號初步試飛報告》中更是不吝溢美之辭:“該機的飛行讓人愉悅……副翼控制輕而有效……”,W4050在試飛中達到的最大速度為631公里/時(6700米高度),估算實用升限10300米,最大爬升率880米/分(3500米高度)。

“蚊”式原型機交付皇家空軍後又經過3個月的調整徹底解決了抖振問題。4月20日,“蚊”式為十天後辭職的老海狸勳爵、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阿諾德上將等一干貴客做了飛行表演。阿諾德的副官柯薩德少校印象深刻:“我第一次看到“蚊”式時就被她的性能震撼了。一般來說看起來快的飛機飛起來也快,“蚊”式就是這樣的飛機,按照當時的標準“蚊”式的外形非常流暢,受到了英國人的高度重視和推崇。”6月下旬皇家空軍宣佈訂購176架“蚊”式戰鬥型及50架意向訂購。

至此“蚊”式終於修成正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