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機構已經完全控盤 節後有兩大懸念待解!

9月18日開始的這輪反彈行情以主力揮舞價值投資旗幟強行拉拽指數的形式進行,技術指標反覆鈍化,主力蠻橫無理的逼空戲耍空方和技術派。甚至在長假之前一貫謹慎的最後交易周依就拉出幾乎光頭中陽,預示節後主力還有高舉高打的架勢。然權重的拉抬讓盤面蹺蹺板現象愈演愈烈,大有重走之前兩年所謂價值牛中小創熊的態勢。

目前市場遊資散戶應該比較糾結,是跟權重還是守中小創,這是一個關乎命運的選擇。

你無法知道當你跟進權重的時候,主力會不會把貨倒給你,畢竟權重已經有不小的獲利。

你無法知道當中小創繼續走跌的時候,主力會不會回頭拉一下,畢竟中小創上上下下都有空間。

主力的心思我們不懂。節後行情的發展無法預測。主力機構可砸可拉,予求予取。我們大概唯有看戲的份。

我們回頭梳理一下行情發展的思路,有兩個懸念待解:

第一、始於年初的去槓桿是不是提前宣告結束或者說暫告結束?

第二、如果沒結束會怎麼走?結束了會怎麼走?

回到股市,股市敏感地反應了國家政策的微調,從8月20號,到9月18號,每每跌到關鍵點位,總有神秘資金出動,一舉扭轉頹勢。

到如今已經安然回到2800點之上。

既然判斷去槓桿暫時結束,我們就可以稍微期待股市一下四季度的行情,我們覺得仍有空間。畢竟2644到2827的反彈空間還不足10%,這波反彈按照10%的反彈力度最少應該到2900一線。

那麼主力還會採取高舉高打持續逼空的方式拉抬權重嗎?

不知道。

除非主力是印鈔機。

大概率的行進節奏是拉拉歇歇。

不能太無視技術指標,畢竟多數技術指標是資金面、市場情緒面的外化,大多數時候證實有效,不能太小瞧。

但主力說,我就要拉,我馬上有銀行理財20多萬億允許投股市了,資金可是源源不斷了。我有錢我任性。

忽悠,接著忽悠。

關於20多萬億銀行理財資金入市,我想市場估計過於樂觀了,有太多誤讀。

且不說在銀行全程錄像反覆風險提示情形下有多少投資者敢於把錢交給波雲詭譎風險四伏的股市,即便膽大者交了,銀行資管經理又有多少膽子敢於把錢投到股票型基金上。畢竟雖然是淨值化管理,股市的波動還是讓這些保守的銀行儲蓄資金更看重的還是先不賠再穩健獲利。所以預計投入公募基金的理財資金大多數會流入貨幣基金或債市,如果有十分之一流入權益類基金,那已經夠OK了。

何況下面大盤IPO虎視眈眈,中國人保從香港迴歸了,下面好幾個銀行證券大盤股也馬上要發了。

市場吸血鬼IPO依然血口大開。

所謂銀行理財產品新規除了對沖大盤股IPO利空,為IPO保駕護航之外,應該不會給資金面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此外最重要的是宏觀基本面的不確定性還是太大。長線資金還會趨於防禦策略,屏蔽掉四季度可能的中級行情。

無論如何,四季度行情還是可以謹慎樂觀的。

對了,除了GDP,12月還是改革開放40週年慶,還有新的中央全會,作為改革開放第一面大旗的中國股市可不能拖了後腿。政治任務是必須要漂亮的指數的。

所以主力在完全控盤情況下可以隨心所欲畫圖,直接持續逼空震盪上行可以,休息調整一段修復技術指標也可以。

但是漂亮的50不能少。

只是漂亮50如同老婦人,終歸如何塗脂抹粉,濃妝豔抹,歌舞昇平,也無法帶給市場朝氣和希望。

主力機構已經完全控盤 節後有兩大懸念待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