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許多去日本旅遊的國人,都會對日本的出租車印象深刻:大多數出租車司機都是滿頭銀髮的老人。實際上日本還有許多老人依然活躍在工作崗位上,這群人有個共性:他們普遍出生於1947到1949年之間,於2007年陸續退休,他們年輕時,正好是日本經濟騰飛的七八十年代,他們也是日本最早的中產階層,他們被稱為“團塊世代”。請記住這個名詞,因為“團塊世代”本應擁有最堅實的經濟基礎,最穩定的家庭結構,但事實卻讓人目瞪口呆,據報道,日本大約有20%的老人,存款僅在100萬日元(約6萬RMB)以下,巨大的生活壓力使他們不得不繼續工作,可即便如此,他們依然處於破產的邊緣。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大家小時候看日本70年代的動畫片《哆啦A夢》,多少會對大雄的家庭產生羨慕:一家人能住獨棟帶院子的兩層樓房,母親是全職太太,父親一人工作,就能滿足全家的開銷,這曾是典型的日本中產家庭。但到如今,這種原本穩固且富足的中產家庭一族卻變得頹敗起來。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一份數據表明,日本65-75歲的老人中,需要贍養上一代老人的家庭約佔20%,其中要向子女提供生活幫助的高達90%,由此產生的嚴峻現實問題就是,這一輩人依然要用工作來維持生活。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69歲的河口晃就是“團塊世代”中的一員,與妻子離異後,他獨自住在這個小房間裡,母親97歲需要特殊護理,39歲的兒子在東京打零工,父子很少交流。河口晃的養老金月收入為14萬日元(約8400元人民幣),但除去醫療、住房、水電煤、交通等等費用,能存的所剩無幾。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年輕時的河口晃在東京一家運輸公司工作,從駕駛員一直做到了管理層,他結婚生子,年收入一度超過了1000萬日元(約60萬人民幣),那時的他壓根沒想到老年生活會如此糟糕,因此沒有存下足夠的養老金。經濟蕭條後,他的收入一路下滑,到現在,河口晃幾乎沒有什麼存款。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河口晃在65歲時找到了自己的新工作,是一家醫院的臨時駕駛員,時薪1000日元(約60元人民幣),這份收入不能為生活帶來什麼改變,但填補了養老金的不足,這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還有97歲的媽媽需要贍養。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更另他憂心的是,自己的工作只能再做一年,一年之後怎麼辦?河口晃答不上來。而像河口晃這樣,年近古稀還獨居工作,還得為自己和父母的將來謀劃的老人不在少數。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有人分析,日本社會傳統的大家庭聚居已經被小家庭散居所取代,小家庭又漸漸湧現出丁克家庭、單身家庭,傳統家庭的凝聚力正因為時代的發展而變得鬆散,親情的隔離和淡漠,造成了老年獨居現象的產生。而年輕時沒有攢下足夠的積蓄,社會老齡化又如同泰山壓頂。作為地球上“最長壽的民族”,日本也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老年人的贍養。這些問題觸目驚心,想解決卻又相當困難。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因為日本經濟的下滑,工作者出現了收入不增、支出增大的現象,這加速了曾經的社會中堅——“團塊世代”的敗落。因此也造成了今天的日本,相當一部分老年人依然拼搏在工作一線。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雖然日本有較為完善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但常年獨居的老人,往往對於申請制度不甚瞭解,又無力處理繁瑣的手續,使他們日漸成為“老無所依”的特殊群體。普及福利政策,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深入社區工作,而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勞動人口減少,國家用於養老的資金池日漸萎縮,更加難以維持工作人員的數量,從而影響養老福利的普及。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長壽,一直是每個民族都向往的生活狀態,也是世衛組織評估各國醫療衛生狀況的重要指標,然而日本卻遇到了這個問題:如果經濟狀況、家庭狀況沒有跟上生理長壽,那麼帶給老人的,也不一定是健康和快樂。“安度晚年”這個命題,若失去了“錢”和“愛”,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不惜犧牲自己的老年生活,努力保證家人生活的團塊世代一族,不少已被逼到了老年破產的邊緣,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繼續發生在下一代,目前日本政府還在制定相應的政策。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少年代表國家的未來,老人代表未來的我們。一個社會能不能長遠健康發展,一看少年是不是有良好的教育環境,一看老年人有沒有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日本遭遇“長壽”新噩夢 辛苦一生最後卻瀕臨破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