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微到巨頭,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爭搶醫療商機

美媒稱,美國的蘋果公司和亞馬遜公司等科技巨頭僅僅通過為自己的員工開設診所來“彰顯”它們在醫療方面的野心,與此不同,中國的科技企業從過去幾年開始一直在嘗試提供在線醫療服務。

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已經利用移動支付和在線購物改變了這個國家的消費習慣。現在,這些企業開始將業務擴展到醫療保健領域

據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5月18日報道,從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到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巨無霸”公司,很多企業正試圖通過創建在線預約和診斷應用程序來提高醫院效率,迄今為止結果喜憂參半。儘管這些平臺吸引了眾多的用戶,而且縮短了在醫院的候診時間,但是分析人士認為,它們距離盈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此同時,醫療保健部門也正在從其他技術中獲益,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正在被用於處理醫療數據和培訓機器人助手。

報道稱,中國確實需要這樣的數字化醫療服務,這可以幫助患者更快地接受診斷。對於擁有大膽的新設想的科技企業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健康”計劃打造一個網絡醫院平臺,能夠為客戶提供遠程診斷的服務。

騰訊公司支持的、最近被估值55億美元的在線醫療初創企業“微醫(掛號網)”提供在線諮詢服務,通過視頻聊天將患者與醫生建立聯繫。中國平安集團旗下的醫療健康管理平臺“平安好醫生”也是一家初創企業,本月早些時候在香港的IPO中募集了11億美元,該公司也提供遠程諮詢和家庭醫療保健計劃等類似服務。

報道表示,用戶人數在迅速增長,有數億人註冊了“微醫”和“平安好醫生”以安排預約和接受醫療保健建議。諮詢機構易觀國際的分析師卡倫·陳(音)說,在一些醫院,病人的候診時間縮短了近20%。

陳說:“中國的醫療保健服務質量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些企業希望通過提供在線醫療的方式令醫療資源得到更均衡的分配,並且幫助偏遠地區的患者迅速得到救治。”

然而分析人士說,由於患者不願意為這種形式花很多錢,這些公司正艱難地從其日益高漲的人氣中獲利

報道稱,隨著投資者不再注資,一些較小規模的初創企業陸續倒閉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網絡這條道路是錯誤的,這仍然是令醫療資源能夠惠及偏遠地區的最佳途徑,中國政府在最近的一份文件中明確表示支持這類服務。與此同時,這些企業正在探索其他利用其龐大的用戶基礎創造價值的途徑。

從小微到巨頭,中國互聯網企業爭搶醫療商機

資料圖:居民學習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登錄醫保電子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