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瞎搞的“sexy场景”是一系列带血的社交

不是追究“菜刀”的责任,

是拷问企业的良心。

▪ 本文共 1517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哪怕只是虚惊一场,

就不值得你们全力以赴吗?

滴滴出行官方在发布“关于乐清顺风车事件的自查进展”时,提到了“内部要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这一点实在是让人如鲠在喉:上线快四年了,才知道业务模式和产品逻辑出了问题?

不可笑吗?可笑,更可恨。

案件已经告破,关于那个恶徒已经无需多议。对于滴滴顺风车,我们也不想再重复“菜刀”跟“杀人犯”的关系。只是勉强心平气和地说说这款产品,即便没有那些悲惨的命案,滴滴顺风车也必须面对产品自身已经“变味”

的问题。

滴滴瞎搞的“sexy场景”是一系列带血的社交

问题由来已久

《南方周末》对过去四年

滴滴平台发生的类似案件进行了统计

“顺风车”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业务,滴滴也不是这个领域开天辟地的人,业务模式和产品逻辑有现成的肩膀给他们踩,简单说,就是用户要啥你给啥,尽可能为车主和乘客提供“两相便宜”的机会,增大平台流量,以广告谋求收益。

在“不变味”的情况下,顺风车应该体现“共享经济”的精髓:车主通过接单找人分摊行车费用,乘客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出行。一些国外比较流行的顺风车平台(如waze),车主的收益与普通运营类车辆相比是低很多的,换句话说,顺风车的出现本就不是为了让车主“赚钱”,而是“减负”

可是滴滴顺风车不这样想,他们似乎也不希望车主这样想。怎么赚钱,怎么赚钱快,才是他们的商业逻辑。所以,当平台补贴的力度减退,滴滴顺风车面临着用户增量减少、活跃度降低的问题时,于是,急着拉新促活的滴滴顺风车扯起了社交的大旗。

这次被免职的黄洁莉是一手带起滴滴顺风车业务的人,出事之后,她当年对滴滴顺风车定位的说词被翻了出来,让人不寒而栗。她说顺风车“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在这“名言”之外还有很多描述,比如在出行的过程中有美好的相遇;去认识一个可靠的人;“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

当然,这句话中的“sexy”是一种带有修辞的说法,我们可以带着善意将其解读为一种非常美好的、基于单纯的彼此欣赏和对意外瞬间的期待而成立的简单人类接触。可是,在发生了一起又一起可怕的悲剧之后,这个社交属性的设定看起来充满讽刺与恶毒。

在不久前的8月20日,滴滴顺风车为七夕策划了一场大型“移动式相亲”,当时的海报还被很多资讯平台转发。

滴滴瞎搞的“sexy场景”是一系列带血的社交

滴滴顺风车七夕活动海报

这是要来一场有可能说来就来的恋爱?这跟“顺风”还有什么关系?这又是把乘客和车主的关系搞成了啥?

也许这些操作跟车主犯罪没有直接关系,可是我们能看到的是,很多车主开的是“假顺风车”,有人不顺路也会接单,有人更是专职干起了顺风车,去猎捕什么“美好的相遇”,接单的姿势与黑车无异。而最该与此同步的平台对车主的管控、对乘客的基本服务都变成了摆设。

在乐清女孩被害案中,平台的反应速度、僵化处理暴露出来的不只是产品逻辑的问题,当人命关天的事摆在眼前,哪怕是虚惊一场,难道不值得平台为此拼尽全力、打破常规吗?如果平台真的做到以用户为本,同时间赛跑,哪怕遗憾不可挽回,舆论会是今天的样子吗?

诚如某些评论说的那样,即便平台功能完善,也无法完全避免犯罪的发生,不该因噎废食,让“两相便宜”的需求无处安放,但是,如果平台不明白在利益之上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不明确

真正支撑产品走下去的是什么,产品逻辑只服务于商业利益,那还不如就此歇菜,毕竟,公众无法忍受一次又一次的“道歉声明”了。

当鲜活的生命变成一具死尸的时候,任何道歉与赔偿都是让人更加心碎的酷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