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國與加拿大在最後時刻達成貿易協定一事?

衝擊時評


正如提問者所述,美國和加拿大都有妥協,算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果,最終的三國自由貿易協定(USMCA)達成。在9月30日晚上10點美墨最終才達成協議,離最後的期限僅差2個小時。足見談判的艱難和激烈。這絕對是今年世界經濟的最重要、最具標誌性的事件之一。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美、加、墨三國進行了7輪NAFTA升級談判,但在關鍵問題陷入分歧。最終美國改變策略,從“三邊”變成“雙邊”,先和墨西哥雙邊談判,以墨西哥對美國市場80%的依存度為“砝碼”,迫使墨西哥在汽車原產地原則、日落條款等問題上全面讓步,並於8月美墨達成雙邊貿易協議。

這讓加拿大很被動,不得不後加入與美國進行談判,因為特朗普政府知道加拿大不願被排除在北美自由自貿圈之外。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加拿大外長弗裡蘭展開多輪拉鋸談判,核心分歧在爭端解決機制、乳製品市場準入、汽車232關稅。

加拿大做出讓步

在乳製品問題上,加拿大取消了7級定價制度,相當於對美國放寬了乳製品的市場準入。美國威斯康星、紐約州等地的奶農為此大讚特朗普。在醫藥保護期問題上,加拿大也同意美國和墨西哥此前達成的10年,而不是自己堅持的8年。在日落條款問題上,也同意美墨的6年審查、最多延長至16年的方案。但在爭端解決機制(保留原NAFTA第19章)、汽車232關稅問題上,加拿大守住“底線”堅決不讓步,9月27日加拿大外長弗裡蘭一度回國,做好了與美國談判失敗的準備。

美國最終做出一定妥協

在加拿大堅守強硬底線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也有達成協議時間的壓力,想趕在墨西哥總統捏拖下臺前(12月1日)簽署,避免節外生枝。因為,完成NAFTA重談是特朗普對外貿易政策的主要優先事項。因此,美國最終在爭端解決機制問題讓步,同意保留原NAFTA第19章內容,作為新USMCA的第31章。也同意在汽車232關稅問題上,每年對加、墨豁免250萬輛的水平。其實,上述兩項內容是原來就有的,保留了對美國也沒有什麼損失,只是特朗普“求變”收益比預計略小一點,僅此而已。


對全球貿易格局影響深遠

第一,大國經貿競爭將加劇。美國以“雙邊”突破的方式完成NAFTA重談,並最終達成三邊的USMCA。此前,美韓已經簽署升級版FTA,日本也妥協要和美國經貿談判了。因此,特朗普將節省更多精力,對付認為是主要競爭對手的貿易國家。美國與這個大國家的經貿博弈將加劇。尤其是,USMCA中列出了具有約束力的貨幣操縱、貨幣錯配、國有企業等內容,絕對是暗有所指。

第二,出現以美國為中心的雙邊貿易體系圈。特朗普執政以來,主要貿易政策就是從“多邊”迴歸“雙邊”,在雙邊領域屢有斬獲,助長特朗普繼續玩雙邊的決心。而USMCA將是特朗普推進雙邊貿易談判的“模板”,適用於美日、美歐、美英等未來的一系列談判。未來很有可能出現以美國為中心的雙邊國際貿易體系。

第三,國際經貿改革或提速。特朗普重視雙邊,不意味著拋棄多邊。從USMCA的34個章節內容看,在知識產權保護、汽車原產地原則、環境標準、日落條款等方面,已經遠超TPP的標準,成為特朗普要打造的“21世紀經濟規則”的範式。需要高度警惕的是,美國已經和日、歐聯手,欲推動WTO新一輪改革,上述具體規則內容,將成為美國推動WTO具體規則改革的重點。這些高規則雖然對美國“公平、對等”了,但卻違背了WTO互利互惠原則,損害了處於發展不同階段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利益。美國還是要做世界的核心,其他國家怎麼努力還是要被安排在“外圍”。筆者預計,10月美國將會在WTO改革上有大動作。我們是時候做好準備了。


經韜


據CNN美東時間9月30日午夜(北京時間10月1日中午11點44分)報道,在距離特朗普確定的9月30日最後時限結束前幾小時,加拿大同意加入此前美國與墨西哥達成的貿易協議,維護北美自由貿易區。對民主黨深惡痛絕的特朗普還表示要將克林頓政府確定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改成“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這樣一個不知所謂的名稱。

為了實現貿易目標,特朗普政府在最後時刻十分罕見的向加拿大做出了一定的讓步,雖然在美國的強權下,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國被迫答應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將損失一些經濟利益,但是能避免全盤皆輸、全面投降已經算是加拿大談判團隊的一種勝利了。

美國為了在最後時限前達成協議,做了些許讓步

特朗普之所以確定9月30日為與加拿大的最後談判時限,主要是希望在墨西哥現任總統恩裡克·尼託12月1日離任前,簽署新版本的貿易協定。按照美國國會的規則,如果想完成這一目標,必須在10月份之前將協議文本提交美國國會進行審查。當然,美國中期選舉之後新一屆國會議員將於2019年1月份上任。特朗普也擔心夜長夢多,害怕中期選舉的結果對自己十分不利影響新版協議的審查和通過。

美國和加拿大經過漫長的談判,最終的分歧已經縮小到兩條,一是關於美國要求加拿大擴大乳製品市場開放問題。二是加拿大要求在最終的三方協議中,明確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雖然最終的協議文本尚未公佈,但據美國和加拿大媒體報道,加拿大最終同意提高美國乳製品的免稅限額,同時允許美國乳製品以略高於CPTPP成員國(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貿易協定)的關稅稅率進入加拿大市場,作為交換美國則同意保留北美三國貿易爭端解決機制。

特朗普為什麼會在美加貿易談判中做出讓步?

雖然新版的自由貿易協定,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利益肯定受到了一些損失,但是加拿大能成為第一個讓美國在主要貿易政策訴求上做出讓步的國家,也已經相當不容易了。加拿大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可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從主觀層面看,美國對全球主要貿易伙伴發動貿易衝突以來,加拿大始終是美國的反擊最為堅決的國家之一。年初,美國對加拿大的鋼鋁產品徵收高額關稅之後,加拿大迅速公佈了等額報復的貿易清單。而同樣遭受美國鋼鋁產品232調查的歐盟只進行了50%貨物額的報復,墨西哥只進行了1/4貨物額的報復。加拿大總理總理在談判的最後時刻仍高調錶示,沒有協議也比一個糟糕的協議要強,讓美國人看到了加拿大戰鬥到底的決心。而對於特朗普政府而言,貿易談判的目的是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絕不是想把北美自由貿易區徹底掀翻,面對眾志成城的加拿大最後做出妥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從客觀上看,

美國和加拿大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特別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執行以來,美國和加拿大、墨西哥的產業鏈已經深度融合,包括汽車在內的許多重要工業品,配套產業都分佈在三個國家,通過密切的合作,而且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如果執行了多年的自由貿易協定被掀翻,整個北美地區的經濟都將受到重大的衝擊和影響。因此美國國會不論參議院還是眾議院,都明確表示絕不接受沒有加拿大的新版自由貿易協定,給特朗普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美國在擺平自己後院之後,接下來將全力進攻日本和歐盟,最後則會在東亞地區發動總攻。迎接貿易衝突的驚濤駭浪,加拿大的經驗至關重要。

雖然加拿大在應對美國貿易衝突的過程中有許多獨特的有利條件,但是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鬥爭決心則是逼迫美國最終作出讓步的核心原因。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矛不如別人鋒利、盾不如別人堅固,如果意志還不如別人堅定,那還不如趁早投降的好。


衝擊時評


雷聲很大,雨點很小!加拿大和美國最後的協議框架充分顯示了特朗普全球貿易戰已經處於強弩之末,什麼都可以讓步,面子絕對不能讓。只要給足特朗普面子,裝模作樣籤個協議就可以了。

加拿大和美國到底簽了個什麼協議框架?

加拿大和美國主要分歧和協議體現在三個方面:

1. 加拿大為美國開放該國$160億美元中的3.5%的市場,也就是$5.6億美元的奶製品貿易。在這一點上,加拿大顯然對美國作出了讓步,也是特朗普掙到面子的關鍵。有了這份市場,特朗普就可以向美國奶農報功、討選票了。但是,美國每年從加拿大進口總額近$3000億美元,出口也高達$2820億美元。這小小的$ 5.6億能夠為特朗普謀取選票,但是能夠為美國謀取多大的福利,只有特朗普自己知道了。

2.貿易爭端仲裁機制。這一問題上美國對加拿大作出了讓步。面對特朗普這麼一個無賴,加拿大堅持要為兩國之間的爭端保留一個說理的平臺。最後談判結果顯然是加拿大完勝。

3.北美汽車工業協定。根據協定,加拿大同意美國有權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啟動232條款,對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美國同意在加徵關稅的時候,為加拿大和墨西哥各預留260萬輛汽車的免稅額度。這個“一點點”實際上遠遠超出兩國目前向美國的出口總量。也就是說,這個新貿易協定給予美國一項幾乎永遠不會使用的權利。

美加兩國在唾沫對噴、耳光互摔之後,達成了一項和目前北美貿易協定差別不大的、被特朗普政府視為一項偉大的新協議。

特朗普不但在和加拿大的協議中作出了重大讓步,在和韓國的最終版協議上也大幅度退讓。因此,歐盟已經看到了和美國和解的希望。

現在其實只剩下和東亞大國這場沒頭沒腦的貿易戰。美國的無理要求顯然是沒有國家能夠接受的。如果特朗普的經濟戰背後還隱藏著政治目的,堅持要打下去,那麼最後只能兩敗俱傷;如果特朗普願意理性地作出讓步,我們給他個面子,也不是不可以。

特朗普是繫鈴人,顯然也是解鈴人。


七號臺



哪來的最後時刻?美國和加拿大是五眼聯盟國家,他們是血濃於水的兄弟。兄弟之間鬧點矛盾很正常,達成協議是早晚的事情。他們不過是互相找個臺階而已。根本就不存在徹底決裂的可能,所以就沒有什麼最後時刻。筆者在以前的評論中曾提到過美國和加拿大的關係以及為什麼遲遲達不成協議的原因。首先,他們存在著利益之爭,雙方的強硬態度都是為了儘可能多的為自己的國家爭取點利益。其次,特朗普的性格和特魯多的年輕加大了達成協議的難度。特朗普是個睚眥必報之人,而特魯多雖然很有人氣,但掩蓋不了自己的幼稚。他們兩人之間的矛盾阻礙了談判的進度。再者,加拿大一貫被美國照顧習慣了,他們有等待和觀望的心理。目的是特朗普能基於兩國之間的關係多讓點利。事實證明,從雙方的協議內容來看,美國也確實沒讓加拿大吃虧。


以地理位置來劃分,北美洲實際上只有三個國家,即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所以以前的協議名稱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新版的卻改成了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貿易協定。想來其中必有深意。從字面意義上來說,突出了雙邊,淡化了團體。實質上是為了避免實際操縱中可能遇到的麻煩。比如,如果墨西哥和加拿大有了爭執,可以不影響美國與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間貿易的正常進行。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契合了特朗普雙邊貿易的訴求。從美~墨~加三方的貿易協議來看,基本符合原來的設想,體現出來地緣貿易的優勢。應該說,雖然在表面上墨西哥的讓步有點大,但從長遠來說,對墨西哥是有利的,而且將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促進墨西哥經濟的大發展。事實將證明墨西哥的妥協是值得的。也體現了特朗普想扶一把墨西哥的意圖。也就是說,墨西哥經濟上去了,就會減少美國許多麻煩。那也就用不著特朗普在美墨邊境修建隔離牆了。總體來說,這是個雙贏的協議。

美國和墨西哥及加拿大達成協議後,也就意味著美國的貿易戰發生了質的變化。並不像有些專家此前預測的會造成世界貿易混亂那樣。反而是向雙邊的有序方向邁進了。因為美國日前與歐盟和日本三大經濟體達成的框架協議已經表明了這一立場和趨勢。而在早些時美國與歐盟,美國與日本也已經有了雙邊的意向。如果將北美這個剛剛簽署的協議也融進去的話。不難發現,新的世界性貿易框架已經形成。也就是說,WTO將被徹底架空。這就為仍然沒有和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增加了難度。因為美國已經先下手為強的定出了版本,如果想不脫離世界貿易主流方向的話,必須要按已經有的模式走。即使是美國基於特殊原因讓步的話,幅度和尺寸也不可能太大,不然的話,便無法接軌了。而根據現狀來分析,美國中期選舉之前仍然有機會。可如果等到11月份以後的話,將會更難!


卞競婉


這件事情不簡單。美國和加拿大終於達成貿易協定,消息一出,國人唏噓。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這則消息,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兩點:

1.我們逐步認識到特朗普關稅大棒的威力,脖子硬如特魯多的人也敗下陣來,也認識到特朗普在實現他心中構想的新貿易藍圖的路上走得很穩當。

特魯多算是年青一代臨高人的佼佼者,雖然外表紳士,但在政治上很有自己的一套,甚至被國人認為集成了乃父的風采。他和特朗普關係一直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特朗普在競選的時候就看NAFTA不順眼,上臺後甚至公開言語侮辱特魯多。每當此時,特魯多也會用言語回敬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一直寸步不讓,同歐洲國家一起立場明確反對特朗普的單邊主義。

就是這樣的特魯多,在最後關頭居然屈服了,這讓人們很詫異,也促使人們認識到,想要阻擋特朗普改變貿易規則有多難。

2.推人及己,我們不禁擔心起我們的未來。

特朗普揮舞著關稅大棒,正在逐個擊破。先是德國和歐盟,開始默克爾還不斷公開譴責特朗普的作為,後來由於實在難以承受汽車的高關稅,敗下陣來。現在,歐盟已經就零關稅和美國達成了共識。現在加拿大也屈服了。

如果每一個過去一起反對特朗普關稅的兄弟都投降了,我們還能堅持多久呢?


小溪解局


『新的北美貿易協定』達成應在各方意見之中,美加畢竟勢力相差甚遠,此前加拿大的抗拒與其說是抗拒,不如說是為後面的妥協爭取空間,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有急於達成妥協的壓力,在中期選舉前積累貿易談判政績,應當看到美國的談判策略有高明之處,先挑勢力弱的對手達成協議,再和其他對手分而治之,韓國和墨西哥便是弱雞,先達成讓步協議,未來的日本預計也很快會與美國🇺🇸達成協議,比較有勢力的歐洲和中國將是美國談判的主要對手,難度較大,但歐洲也有可能與美國達成妥協,中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難度加大,也將承受更大來自美國的壓力。



老計看天下


沒必要大驚小怪,這種協議只不過是特朗普為中期選舉做的一點妥協而已。如果中期選舉順利,說不定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執著理念會讓特朗普推翻或者重新定義這個協議。再者這只是個初步協議,就像上幾個月和歐盟達成的所謂共識一樣。只具有象徵意義,真正的實際執行還差的遠。不過不管美國怎麼搗鼓,我們還是按自己的步伐走就行。內憂外患時國人是團結而不是看笑話。全球化是必行之路,誰也改變不了。科技越發達,距離就越短,全球化就越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