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近年來,市場變的愈發靈活多變,新趨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銷售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傳統的鞋服市場發展基本是線下的實體店為主,傳統的分銷渠道都是貨品從工廠生產之後,運輸到各級代理商,再到批發商,之後再到零售商,最終才從零售商到消費者手中。2010年電子商務逐漸興起,線上渠道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隨著時代發展,單一的實體消費模式或者單一的電商消費模式都再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強調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零售迅速走進大眾視野。

原有供應鏈開始一系列重構與顛覆。

1. 快遞量不斷擴大。據國家郵政局官網瞭解,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預計累計完成220.8億件,超過2015年全年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快遞收入預計達2745億元,同比增長25.8%,是同期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的3倍多。618、雙十一等節慶營銷越來越熱。鞋服企業作為其中的重要角色之一,頻繁的補貨、退貨等對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時效成為供應鏈競爭的重要指標。次日達、當日達、小時達、分鐘達……時間精度越來越高。服裝行業流行趨勢越來越快,小批量、多品種、產品換季頻繁且銷售週期越來越短,服裝的生產、流通都需在相對短時間內完成的,比如快時尚品牌Zara把從設計到出貨的時間週期壓縮到13天左右。

「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3.2016年隨著新零售的提出,前置倉的概念開始進入人們視野。2017年底“2017中國零售創新峰會”上,菜鳥網絡B2B總監範春瑩就表示,菜鳥網絡已經著手在B2B領域打造一個全新的物流模式:通過全面佈局前置倉,幫助商品提前下沉、包裹越庫集貨,形成集約式共同配送,高效服務全國的數百萬家小店。2015年京東利用強大的商品供應系統和物流優勢,取代品牌商品經銷環節,讓品牌商的商品直達線下零售終端的B2B銷售體系,開始佈局新通路,達達—京東到家與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共建的倉配一體化雲倉“山姆雲倉”以及京東便利店。鞋服行業中也在一不同形式試水“前置倉”,或全國建立前置倉,或將店面置為前置倉等等。

同時,按需訂貨生產及交付,JIT及碎片化的交付等等概念相繼被推出。

回頭來看,新風潮不斷,奢侈品行業是怎樣的發展現狀?奢侈品行業到底該不該擁抱新趨勢?又該如何尋求一個平衡點?擁有15年以上物流從業經歷,近10年奢侈品物流從業經歷的湯麗柏琦物流總監忻琪威在物流FM專訪中進行了分享。

「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核心競爭力不同 決定供應鏈模式不同

五花八門的供應鏈轉型在鞋服行業蔓,忻琪威表示“整體來看,與大眾品牌相比,奢侈品受到的影響波動比較小”。

按照驅動方式來劃分,可將供應鏈劃分為推動式供應鏈和拉動式供應鏈。拉動式供應鏈是以客戶為中心,比較關注客戶需求的變化,並根據客戶需求組織生產,也是現在大眾女裝供應鏈轉型的一個趨勢。推式供應鏈則是公司按自身定位消費群的生活方式進行定位以後,進行的整體性的設計、生產、補貨上新、銷售。究竟採用何種供應鏈模式還是要依據企業發展戰略而定。

目前推式供應鏈是奢侈品領域普遍應用的供應鏈模式,其背後的原因,忻琪威解釋道:

一方面,奢侈品品牌與大眾品牌的理念不一樣,對消費者的服務價值觀不一樣。奢侈品品牌不是一味的討好消費者,跟隨消費者,而是在引導和幫助消費者進行穿著的重塑,引領部分潮流。用背後的品牌故事吸引消費者。

另一方面,奢侈品品牌更注重現場體驗與交流,讓品牌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的溝通,讓消費者與品牌的文化理念時刻保持在同一認知程度。

不管是推式供應鏈還是拉式供應鏈,本質上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企業的發展戰略。

近年來,不斷求快,是鞋服行業越來越明顯的一個趨勢。以ZARA、H&M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一路高歌猛進,其商業模式一度成為行業競相模仿的對象,不斷壓縮出貨週期成為業界常態。而冷下來看,一味地捲入“速戰”似乎並不明智,真正轉型成功的企業為數不多。

對此,忻琪威卻提出一個值得行業人深思的問題“我們需要認真想一下,中國的物流真的需要那麼快嗎?”

忻琪威表示“一味地求快,一方面成本會很高,其次,效果也不一定好。湯麗柏琦現在在做的就是尋求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奢侈品代名詞是“經典”、“高貴”、“永恆”,與之相適應的應該是更加“精耕細作”的供應鏈模式。

「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據瞭解,在貨品出關方面,湯麗柏琦的貨品從到港到店時間是三天,在其同行中可以說是處於一個頂尖水平,這個水平又肯定比快zara等快時尚品牌慢。之所以在三天到港到店,因為湯麗柏琦第一達不到zara那麼大的量,第二也不需要那麼大的量。

「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奢侈品供應鏈追求精耕細作以及更高品牌附加值

想較於大眾品牌,“精耕細作”在奢侈品整個供應鏈條中顯得尤為突出。

以湯麗柏琦為例,據忻琪威介紹,貨品全部是由國外進口,從國外出倉開始,到本地海關報關。與普通品牌自帶標籤出廠不同的是,湯麗柏琦都是在報關之後在本地做標貼標,這就需要倉庫、供應商提前去做準備。但由於原始資料都是英文,在翻譯上會涉及到很多問題。湯麗柏琦通過在中國幾年的經驗摸索,現在是將標籤製作全部外包給第三方標籤公司來做,標籤公司做完專業的翻譯之後,信息會全部回到湯麗柏琦的ERP系統裡面,同時這些數據也會分享給第三方。貨到倉後,相關工作人員可直接掃條碼,標籤自動打印。掃描一個箱子的條碼,箱子裡貨品的合格信息都會自動打印出來。節省了很多時間,極大提高了效率。

在物流公司與店鋪之間的交接環節,普通鞋服品牌的交接一般是雙方約定好一個日期,當天什麼時間到店都可以。而奢侈品不一樣的是,每次推出新品,全球都是同一時間上新。體現在供應鏈上,出廠的日期是一定的,上新的日期也是一定的,但在每個國家曝光的時間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物流團隊之間去協調,物流公司跟店鋪交接是在確定的且相對固定的時間點,若不能如實完成交接,需根據情況由責任方做出賠償或者承擔相應成本。相應的,這對物流公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其他品牌相比,湯麗柏琦在這點上做的更細緻、更主動的一點是,車隊接到貨,到達目的地城市,進行末端配型,都分別會有短信通知到司機和店鋪員工,提示對方有多少貨品,什麼時間到達等信息,以便於各自提前安排好相關人員進行對接,一方面可以提高三方的配送效率,同時也可以讓店鋪最快接貨上架,提高店鋪效率。

「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奢侈品是不是時候該走線上了?

意大利奢侈品品牌普拉達,業績已經連續四年下滑,市值也較高峰時期蒸發超過1000億人民幣。此外,香奈兒、阿瑪尼等知名奢侈品牌業績增長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全球的奢侈品市場在過去幾年都陷入了低迷。

奢侈品電商行業一度被認為是“一個永遠不會吹響的集結號”,甚至不少奢侈品品牌拒絕線上銷售,可時過境遷,流量枯竭的情況下,奢侈品行業也是電商林立,從垂直平臺到綜合平臺再到自家電商平臺,不一而足。

此前阿里已入股魅力惠,天貓上線了奢侈品頻道Luxury Pavilion,同時大力扶植中國本土品牌。奢侈品廠商也不甘落後,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LV也搞起了自家電商平臺,地主家也沒餘量的時代,奢侈品廠商自建電商渠道,多了一個出貨渠道,這也是對抗假貨的一個行為。

「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湯麗柏琦從2013年正式進入中國,至今在中國已經有30家左右店鋪,且全部採用直營模式,目前還沒有開通線上渠道。但據悉,其實從2014年開始湯麗柏琦就已經開始考慮做線上,之所以一直未開通,忻琪威這樣解釋道,主要是考慮到國內奢侈品的電商並不是太成熟。一方面這對品牌壓力很大,一旦加入平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促銷,對品牌形象有影響。第二,電商不可能帶給消費者在店鋪的體驗感,如顧客在店鋪裡,導購會根據消費者的年齡,身材,幫其搭配衣服,而在電商上是做不到這一點的。第三,相比於LV,coach,Dior等品牌,湯麗柏琦的鞋子、服裝、包的比例相對很平均,衣服對湯麗柏琦來說佔很大的一個比重。但衣服由於尺寸、款式等影響,在電商上其實是最難賣的,所以對湯麗柏琦來說,開通線上渠道會更難會比較困難。

「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現在還沒有做,但不代表以後就不會有

忻琪威坦言,雖然目前湯麗柏琦還沒有推電商,但不能保證以後不會去做,目前已經開始著手做一些準備。

由於奢侈品的銷售模式及供應鏈模式以及戰略的重心是在與設計、品牌定位、文化、一種生活方式的倡導等因素的影響。相對來講,奢侈品行當中系統應用在某種程度上一般都較弱。很多奢侈品品牌都是有很長曆史,如巴寶莉,LV都是幾百年品牌歷史,整個系統很封閉、落後,甚至說是沒有系統,很多大品牌現在仍舊是手工在操作。

「大咖專訪」新趨勢該不該擁抱,奢侈品品牌要怎樣尋取平衡?

相比較之下,湯麗柏琦品牌較為年輕,對此也比較開明。據瞭解,湯麗柏琦所有的系統都可以跟第三方對接,並且都留有電商接口。其ERP應用的是金碟,很多應用比較本土化、定製化。運輸系統應用的是三方提供的一套可視化的TMS系統,並由湯麗柏琦做一些定製化改動。

但同時忻琪威表示“與一些大眾女裝品牌相比,我們也是相對落後的,他們的WMS,TMS是很完備的,對於我們來說又不一樣,因為我們是第三方公司外包的,我們是依靠第三方的系統來跟我們對接,我們不需要做到那麼極致”。

不管是何種供應鏈模式,最終目的都是服務於企業的戰略發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