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機場中國遊客被打事件,保留證據才不至於陷入更大麻煩 丨新京報快評

遊客出境遊如果不小心遇上了糾紛,最關鍵的是要保留好證據,尤其是視頻證據。

視頻來自新京報“我們視頻”

近日,在泰國廊曼機場發生了一起當地邊檢工作人員毆打中國遊客事件。緣由是這樣的,一名中國遊客抵達泰國時希望申請落地簽入境,在走快速通道時因拒絕繳納“不合理收費”被泰邊檢人員毆打,儘管滿足落地籤邊檢條件仍然被遣返。

近年來,旅遊漸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國人外出旅遊,享受旅遊的快樂。國家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達50.01億人次,出境旅遊人數達1.31億人次。與此相伴隨的是,中國遊客在目的地出入境或過境時受阻甚至遭受相關工作人員辱罵毆打、索要小費的事件時有發生。

為此,有關部門為中國遊客在目的地國的順利出入境做了大量工作。《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2015年版)第十二條關於“持有效護照及簽證在目的地國入境、出境或過境受阻時,如何尋求幫助?”問題中提示,我國遊客應該理性交涉,但“如確係受到對方不公正對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證據,以便日後訴諸法律解決”。

此次事件泰國相關方面已致歉,並迅速處理了相關人員,就是因為當事遊客拍攝了視頻有有力證據,通過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向泰國移民局、機場管理局、旅遊體育部負責人提出交涉,要求泰方徹查事件,嚴懲肇事者,努力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不僅如此,外交部亦建立了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12308熱線、中國領事服務網、領事保護短信以及領事直通車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積極宣傳領保常識,傳遞領保信息,維護中國出境遊客權益。

遺憾的是,中國遊客在目的地國出入境的不暢和不愉快事件依然時有發生。今年1月份,在泰國還發生過因出境卡問題發生爭執,泰國工作人員使用不文明語言辱罵中國遊客的事件,與近日發生的“打人”事件相似。可以想象,隨著中國出境遊規模的繼續擴大和目的地的分散化,此類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糾紛的發生,固然與旅遊目的地國家的工作人員水平良莠不齊有關,但也是對我國遊客出境遊做了一次有益提示。於遊客而言,出境遊原本是一件為了尋求快樂的事,但卻必須做一些功課,才能避免到了目的地國家“睜眼黑”而導致不愉快事件的發生。

首先是儘可能掌握更多旅遊目的地國家的相關知識。如對目的地國家法律、宗教、習俗和文化的瞭解,不能“有錯在先”,損害中國遊客形象。

其次是需要了解更多的領保常識。如在交涉過程中“可要求對方提供翻譯服務”。同時也要知道必要的聯繫方式。以泰國為例,就至少要知道泰國報警電話、旅遊警察電話、中國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24小時熱線(+86-10-12308)以及相關使領館的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只有如此,才能最快速度尋求到“外援”,以最大程度保護自身財產和人身安全。

最後,也最為關鍵的是,如果遭遇了糾紛,在有同行人員的情況下請其幫忙攝錄現場視頻,實在不行自己也需要保留好相關證據,有視頻證據當然最好不過。

楊勁松(旅遊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