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全面整改,是对互联网的否定,还是对市民安全的庇护?

随着电商平台逐渐深入千家万户,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出门办事仅凭一个手机就足够了。可是最近网约车平台事故不断,让大家实在有些担忧,这车到底还能不能坐,再加上一些城市全面叫停,这更是让人为他们的前途担忧。虽然叫停网约车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全面拒绝互联网产品一刀切,这种因噎废食的举动还是值得商榷。

打车软件全面整改,是对互联网的否定,还是对市民安全的庇护?

打车软件本身是存在问题的,首先是安全问题。因为网约车司机平台并没有对他们有完整的身份认证,真是有辆车就可以跑,谁知道开车的之前是不是抢家劫舍的大盗,最近的几起事故很多都是因为乘客不小心打到黑车送命。其次司机开车的时候本就不应该看手机,但是为了接单一会瞄一眼,很容易在路上造成交通事故。最后网约车平台通过补贴让利的形式占有市场,将传统的出租车行业排挤的无处生存,严重影响了秩序和公平竞争,但是这种补贴并不可能是长久的,红利期过去后,这种垄断的市场还得消费者买单。

打车软件全面整改,是对互联网的否定,还是对市民安全的庇护?

虽然打车软件的问题种种,但是它切实改变了居民的出行方式,为人们带来了便利,所以宜疏不宜堵,我们应该想办法从源头解决这种问题。

政府应该规范出租车管理,让市场运营更加趋于规范化,及时公示合格的出租车运营单位,防止黑车企业浑水摸鱼,调动闲置资源,规范考核机制和实名认证机制,加强信息透明化。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作用,在供给制改革的当下,应该采用竞争的方式向出租车市场引入新鲜血液,激发活力,加大大城市的出租车投放量,做到提速降费的目的。

打车软件全面整改,是对互联网的否定,还是对市民安全的庇护?

对黑车和不法司机零容忍,联合交管部门,安保部门合力净化环境,大力打击非法运营,不规范运营,激发市民的监督意识,发现问题及时举报,把危机扼杀在萌芽。

规范和监督打车平台,避免和出租车恶性竞争,将手机打车软件纳入出租车信息化建设范畴,保护乘客隐私,网约车平台要依法承担承运人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和相应的社会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