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風起雲湧!杭州樓市高潮的下半場開始了!

2018風起雲湧!杭州樓市高潮的下半場開始了!

近期,萬科董事長鬱亮在某會上講話表示,房地產行業的“轉折點”實實在在到來了,“活下去”是萬科的最終目標。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萬科業績大幅翻番的2007年底,萬科前掌門王石,同樣有過“拐點論”,並迅速開啟避險模式。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為保增長政府出手刺激住房消費,著名的“4萬億計劃”出臺,樓市新一輪的上漲行情逐漸發酵。

萬科成功躲過了金融危機帶來的坑,2009年房價大漲,2010年萬科成為中國第一個銷售業績突破1000個億的房企。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萬科精準地預判到了樓市起伏的大節點,被奉為“樓市風向標”。如果說一部萬科史能說盡中國樓市風雲的大起大落,而杭州樓市發展史則可以說是一部房企洗牌錄。

2008-2009 陣痛與瘋狂

在萬科踏入杭城之前,綠城、南都是杭州房產界並峙的兩大標杆。早些年的杭州房交會期間,還能看到兩大房企掌舵人宋衛平和許廣躍,坐在會展中心門前的臺階上聊天。

2005年開始,萬科以併購南都的方式,打開了杭州房地產市場的大門,本土房企以綠城、濱江為代表繼續堅守,十多年來,進入到杭州的房企有華潤、嘉裡、中國鐵建、融創、綠地、旭輝等,且先後在杭州樓市貢獻了一批批品質樓盤。如今,杭州樓市變成地產大鱷們的競技場,而每一次的樓市風暴,都成了試金石。

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十年,杭州房價狂漲近10倍,力壓京滬,領跑全國。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杭州市場恐慌氣氛漸濃,萬科推出“青年置業計劃”,數百套房源低至8折銷售,正式打響“降價第一槍”。同年,本土大佬綠城第一次嚐到了在土地市場冒進的苦果,欠下高額債務。宋衛平曾言,“大環境調整,誰也不能倖免。08年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

2018風起雲湧!杭州樓市高潮的下半場開始了!

圖:快房網 淺眠

不過,好在救市的手很快伸出,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應在2009年2月開始有了體現,對市場敏感的溫州人率先衝進了各大售樓處,杭州樓市發生大逆轉,房交會上上演“一盤三提價”一幕。成交方面,5月份杭州歷史首次破萬套大關,從年初到10月底,80%的住宅存量“蒸發”,這一優異成績維持了近5年才被超越;土地市場,也從“零”變為巨量,出讓金額、出讓面積、單月賣地等各個方面,不斷刷新歷史紀錄,龍湖以35.7億的重金首次進入杭州。

市場的變化,超越了當時所有人的想象,不少開發商得以迅速回籠資金,順利度過一關。一年左右的時間,樓市由底部走向前所未有的高峰,房價過快增長,調控隻手再次出動,2009年12月,國務院祭出“國四條”,開啟一條較長的調控路。

2010-2013 政策收緊下的博弈

這一時期,被一度稱為“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期。

2010年,杭州出臺樓市調控“22條”,由此進入第一次限購期。儘管調控重拳頻出,杭州房價依舊保持著上漲態勢,土地市場先抑後揚,外地房企掀起拿地熱潮,寶龍、碧桂園等外地房企以高價殺入杭州。

2018風起雲湧!杭州樓市高潮的下半場開始了!

2010-2013年,是樓市政策收緊時期,市場出現短期下跌,不少房企紛紛試水杭州市場,有人成功,有人黯然離場。離場的典型案例是寧波的雅戈爾,2010年11月花了24.21億元總價拿下申花兩塊地,最後於2014年賠了4.8億元的保證金退地離杭。

在此期間,杭州人民稱道的綠城,也因宏觀調控經歷一場風波。2012年,融創收購了綠城9個項目的部分股權,並和綠城共同成立了融創綠城房地產公司,共同開發長三角,由此進入杭城地產界。

融創則是在此期間進入杭州房企中成功的典範。2012年,以杭州為起步,融創東南區域公司成立,拿地操盤與項目併購並舉,入杭以來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17年融創東南實現銷售金額逾512億元,業主總量突破6萬戶。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外來大鱷——融信。2013年9月,融信以34.6億元包攬藍孔雀最後兩宗宅地,即藍孔雀、學院府兩項目,首入杭州。近年來,融信在杭版圖大幅擴張,其旗下的創世紀、瀾天、西雅圖等更是成為熱門搶手盤。

2013年,土地市場瘋狂,杭州房企名單中,共新增了15位新面孔,競爭加劇,本土房企市場空間受到擠壓。同年底,調控政策效果已顯現,市場明顯降溫,庫存急劇上升,加劇市場觀望氛圍。

2014-2016 解禁下的洗牌

2014,是王石預判情況不妙的一年。開年便是降價聲,去庫存成為樓市主題,“以價換量”成為一眾開發商不得已的應對措施,然而帶來的結果是售樓處被砸、退房等一系列鬧劇。

樓市大數據上,也出現大逆轉,2014年5月,首次出現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跌。6月份,便有城市取消了維持了三年的限購政策。8月底,杭州限購全面解除,開啟了為期近2年的“自由市場”。

2018風起雲湧!杭州樓市高潮的下半場開始了!

圖:快房網 黃煜軒 舒察

這一階段,對一些房企來說,依舊不好過,樓市洗牌加劇。如前面說的雅戈爾退地,房企轉行如萊茵投身體育,浙江廣廈宣佈三年退出房地產,崑崙則選擇將目光投向上海、南京。出走其他城市,或向養生、養老、旅遊度假等專業地產領域進軍,是一些房企的無奈之選,卻也讓一些房企走入新天地。

2014年,綠城陷入資金鍊危機,孫宏斌接管綠城,宋衛平離去,帶著他的理想開創藍城,聚焦於房產代建、養老、農業、健康四大板塊。

2015年,在去庫存的號召下,政策再次放寬,二手房免營業稅年限由5改成2,公積金首套貸款最低首付2成,二套商業貸款首付最低4年。2014年11月至2016年,多次降準降息,稅費減免,加上6月股災後資金迴流樓市,一二線房價啟動暴漲模式,部分區域房價甚至接近翻倍。

2016年9月,杭州成功舉辦了G20峰會,杭州新一線城市地位確定,杭州成了全國甚至世界的杭州,人們蜂擁而來,而寬鬆的房產政策隨之戛然而止,2016年9月19日杭州限購重啟。

2016.9-至今 樓市生態再變

歷史又在回演,正如08年開啟的一輪限購一樣,前期直接的結果是越限越漲。這一次,杭州樓市的瘋狂再一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託關係、搭車位、加號子費都未必能買到一套房。繼而演化出“新房搖號”政策,一二手房價格倒掛,二手房暴漲,熱門新盤出現萬人搖號,融信保利創世紀、中國鐵建西湖國際城等盤全城翹首以待。

2018風起雲湧!杭州樓市高潮的下半場開始了!

圖:快房網 黃煜軒

土地市場上,開發商更是卯足了勁去拿地,2016年土地市場從冷熱不均到全城大熱,24個板塊新立地塊標杆,土地出讓總金額、樓面均價、單宗地塊總價、單宗地塊樓面價等都創下新高,鄭州綠都、金輝、建發、等13家房企新進杭州市場。

這樣高歌猛進的勢頭貫穿2017年,直到著力去槓桿的今年上半年才漸漸冷卻。為抑制過熱,2017年3月土拍新增限溢價、增自持、增配建等新規,依舊難擋市場的瘋狂,上坤、聯發、中冶、葛洲壩等一批實力房企進入。2016年的多項土拍成績被刷新,杭州30多個板塊樓面價創新高。然而,拿地的開發商中,有對杭州後市報以厚望而進入的房企,也有項目已銷售一空手中已無“存糧”必須拿地的房企。

在不少開發商殺得頭破血流之時,杭州土拍市場卻難見萬科的身影。2016年6月以前的一年中,萬科在杭州拿了8宗地,且多低溢價成交。此後的兩年多時間,萬科僅拿了2塊地,樓面均價均每平米1萬出頭,出手可謂相當謹慎。

同樣謹慎的還有深耕杭州多年的融創,自2016年8月拿下慶隆地塊後,再無出手,而是通過併購合作獲得東南海、未來海及新的府系之作臻藍府等諸多項目,繼續遊刃於杭州新房市場。今年是融創東南6週年,融創品牌在錢江新城燈光秀上亮燈,“歸心”二字寓意其向美好生活整合服務商邁進。

2017年年初,王石就發表過對樓市的預測,上漲過快的城市未來一定將面臨價格回落,而此時,萬科的轉型已在步步深入。2017年可以說是萬科的轉型年,涵蓋商辦、教育、醫養、長租公寓、家裝等領域的熱帶雨林體系,讓行業對萬科有了新的認知,“城市配套服務商”的標語更是讓公眾明白其新定位。

儘管萬科“王”的時代已經結束,萬科的轉型還在繼續,很少做價格預測的鬱亮在此時說“活下去”是最終目標,風險警示比宣告企業危機的意味更多,畢竟萬科已提前做了不少。

當融創掌門人孫宏斌表示“安全第一”,鬱亮為了“活下去”,房產大佬都持悲觀之態,樓市高潮之後的下半場似乎馬上要開始了,品牌開發商的品質、服務及用心程度,會是他們角逐買房人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