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縣南隆鎮各地名稱由來!

南部縣南隆鎮各地名稱由來!

南隆區:1954年建區,以居古隆州(今閬中)之南得名。

玉臺山:山形由幾層岩石疊成,故名。杜甫《遊玉臺觀》有“中天積翠玉臺遙”之句。南隆區公所駐地。

南隆公社:以地處古隆州(閬中)之南得名。

狀元橋:為紀念宋代邑人馬涓中狀元建橋。清嘉慶十四年知縣陳閒重修。南隆公社駐地。

新華大隊:1951年土改時為新華村,現沿用此名。有耕地588畝,1843人。

楊家咀:住戶姓楊。新華大隊駐地。

羅家彎:彎內農戶多姓羅。

謝家咀:咀上住有謝姓人家

石子嶺大隊:原同盟大隊。以駐地石子玲得名。有耕地843.5畝,1431人。

石子嶺:長形嶺為黃泥卵石構成。產黃金,石子嶺大隊駐地

濠口大隊:原前進大隊。為嘉陵江岸傍巖一濠溝的出口處。有耕地1023畝,1580人

柑子壩:壩上有成片的柑子林。濠口大隊駐地

薛家塝:境上住有姓薛的農戶。

楊家山:昔此山屬楊姓所有。黃金產地。

胡家梁:山樑。住戶姓胡。

趙家彎:清初湖廣人入川,趙姓首先在此落戶。

幸福大隊:1951年設幸福村,現沿用此名。有耕地1128畝,2370人

黃家壩:幸福大隊駐地。南隆區中學居此。壩上十年九旱。民諺:“秧子栽到黃家壩,狗都不吃焦鍋巴”。

譚家坪:山坪上住有姓譚的人家。

敬老院:此院原系敬姓所建。1958年住五保老人。

橋店橋:橋頭有水食飯店,故名。橋前面有濫壩子,昔日盛產黃金

羅家院:此院為羅姓所建。

楊家祠堂:為楊族家廟。

五里店大隊:原五里大隊。以距縣城五華里開有小店得名。有耕地1096畝,1760人。南部縣原種場在此。

南部縣南隆鎮各地名稱由來!

陳家院:住戶姓陳。五里店大隊駐地。

滿家埝:以滿姓族人抗禦旱災所建的埝得名

常屬溝:1928年前此溝大部份土地屬廟產常業,故名。長溝大隊:原八一大隊。以境內有長八華里的山溝為名。有耕地1180畝,2039人。

熊家咀:長溝大隊駐地

岳家彎:彎內原建有岳氏家廟,故名。

何家彎:彎內住戶多姓何

梁家山:建國前此山屬梁姓所有。

雷家彎:清初姓雷的人家首先在此落戶。

烈女墳大隊:原新立大隊。順治十八年,鄧氏女不屈於暴力悔辱,遇害後葬此,因名。有耕地1405畝,1257人。

張家院:為張姓所建的四合院瓦房。烈女墳大隊駐地。

粉房彎:特產“水粉條”曾聞名全縣

可興庵:原名“可心庵”,意即:““出家為尼,恰合心願”。後改“心”為“興”命名。

湧泉大隊:有一大水井,清泉不斷湧出,故名。有耕地806.5畝,1234人。境內有新石器時代遺址。

李家壩:亦名湧泉壩。盛產黃金、生薑。湧泉大隊駐地

莫家:上住戶多姓莫。

青獅大隊:原先鋒大隊。以境內青獅壩有對青石獅得名。有耕地1016畝,1513人。

張家壩:壩上住戶姓張。青獅大隊駐地。

金魚橋大隊:原金星大隊。以境內金魚橋得名。據《鄉土志》:“宋蒲宗孟為翰林學士,賜金魚佩”。有耕地1071畝,2792人。

草市街:為出售草料的城郊小街。金魚橋大隊駐地。

范家包:包上住戶姓範。

席家村大隊:原積極大隊。以境內席家村得名,積極水庫在此,有耕地1682畝。2603人。

獅子包:山包,形如獅子。席家村大隊駐地。

鄭家溝:溝內住戶多姓鄭。

席家溝:湖廣人入川,席姓先在此落戶。

何家溝:昔此溝的田地多為何姓所有。

雙土地埡豁:山埡上有供著兩個土地像的小廟。

曉霞大隊:原解放大隊。以境內有曉霞觀得名。前人有·朝霞映江,曉碧連城”之句。有耕地1246畝,2361人。

鄭家院:鄭姓族人建院。曉霞大隊駐地。

何家彎:彎內住戶多姓何。

吳家彎:為吳姓族人聚居之彎

昊家壩:壩上農戶多姓吳。

王家壩:壩上農戶姓王的多。

曹家溝:昔溝內的田地多為曹家產業

蔬菜大隊:地處城郊,以種蔬菜為主。有耕地347畝,1044人

鄧家巖:昔住戶大都姓鄧,集居在巖邊,故名。菜大隊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