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楊行密與大蜀山行宮

作者 李雲勝

從古至今,合肥的名人出了不少,做官的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文的學富五車、著作等身;科研的摘取過諾貝爾物理獎。但稱王稱霸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五代十國中吳國的開國君主楊行密。作為出生於合肥的吳王,自然在他的家鄉留下了許多遺蹟。據說,楊行密發跡後,在合肥大蜀山建造一座行宮,也就是兵營。

吳王楊行密與大蜀山行宮

可具體位置在哪裡呢?可能因為實在是太久遠了,大蜀山一帶已經沒有任何蛛絲馬跡。文字記載也很少,除了一些隻言片語外,明朝文史學家王世貞在《畫苑》倒是提到過:“楊行密在淮南時,披荊剪草作行宮於此,固一時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楊吳之宮闕何存?”

吳王楊行密與大蜀山行宮

說到兵營,還是讓我們首先來搞清楚營署的概念吧!

在中國古代,營署的含義有兩種,一是指營妓的坊署。例如《宋書·後廢帝紀》上說:“昱漸自放恣,太妃不復能禁。單將左右,棄部伍,或十里、二十里,或入市裡,或往營署,日暮乃歸。”

還有一種是營舍官署的簡稱。宋朝馬令寫的《南唐書》說,南唐的時候,都城建康發生過一次大火,燒了一個多月,“廬舍、營署殆盡”。這件事被後人記錄在史書裡,書中的營署就是指的營舍官署,只是後來成了軍事機構的稱呼,那還是清朝的時候。

吳王楊行密與大蜀山行宮

看來,想要尋找到楊行密的大蜀山行宮很難,那就讓我們瞭解一下這位吳王吧。

史書上記載他是由牙將而至吳王,這從能夠在正史中列有一席之地,就可以明白他的分量了。

關於唐末宋初之間的五代十國,二十四史裡既有薛居正主修的《舊五代史》,也有歐陽修編纂的《新五代史》,裡面都有楊行密的傳。比如《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吳世家第一》裡說:“楊行密,字化源,廬州合淝人也。為人長大有力,能手舉百斤。”

這位大力士原為廬州牙將,按照當時的軍階,五人為一伍長,二十人為什長,百人為百夫長,五百人為小都統,一千人為大都統,三千人為正偏將,五千人為正偏牙將,一萬人設正副將軍。如此分析,大概相當於師級軍官,倒也和今天市一級軍事配置相當。

吳王楊行密與大蜀山行宮

公元883年,唐政府任命他為廬州刺史,歸淮南節度使高駢所屬。後來高駢被畢師鐸攻打,楊行密被高駢任命為行軍司馬,率兵數千支援,屯駐於蜀岡(今江蘇揚州西北),以誘敵襲營的伏擊戰大敗畢師鐸。高駢被畢師鐸殺害後,楊行密在城下披麻戴孝大哭三日,一鼓作氣攻破城門,佔領揚州,自稱淮南留後。

吳王楊行密與大蜀山行宮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揚州城在今天的江蘇揚州西北,城裡糧食所剩無幾,老百姓都以堇泥(一種粘土)為餅食之,甚至發生吃人肉現象。楊行密下令用軍糧救濟百姓,一舉贏得了民心。其後楊行密又與秦宗權、孫儒爭奪江淮一帶,先後消滅其他勢力,逐漸佔有此地。楊行密先後擔任宣州觀察使和淮南節度使,並且攻掠各地,“自淮以南、江以東諸州皆下之”,楊吳政權的地盤已具雛形。

吳王楊行密與大蜀山行宮

公元902年,楊行密受封吳王。有學者認為楊行密去世時唐朝仍然存在,形式上他仍奉唐正朔,實際上也未建立獨立王國,因此就理論而言,楊行密還只能算是唐朝的封國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