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研究|大文娛行業最新趨勢報告

文娛行業一直是資本關注焦點。文娛行業中的多個細分領域均是時下資本追逐的重要投資主題,近年來,影視、遊戲、短視頻、演出等細分領域風口不斷,而隨著產業創新,新的投資熱點也在醞釀之中。

重磅研究|大文娛行業最新趨勢報告

文娛行業在過去幾年一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行業不斷創新,新的內容形式、新的內容創作者以及新的用戶需求,共同引發行業變革。追蹤文娛產業創新與變革趨勢,也是捕捉下一個投資熱點的基礎。

高臨管理諮詢(Third Bridge)是服務於私募股權公司、對沖基金和戰略諮詢公司的跨國智庫。高臨諮詢將通過本期報告展現文娛行業全景,報告中,高臨諮詢重點調研了近期大文娛行業中的熱門細分領域——演出,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大文娛行業發展新趨向。

文娛行業概述

一、文娛行業簡析

文娛是一個多層次的涵蓋面寬泛的概念,文娛產業中包含眾多細分領域,遊戲、體育、圖書、影視、演出/藝術、動漫、休閒娛樂等板塊均屬於文娛範疇。不過,文娛產業始終是圍繞內容的生產、流通和消費進行的,不同的細分領域均涉及到生產、宣發、消費等環節。

隨著文娛產業的持續升溫,由文娛衍生出“大文娛”、“泛娛樂”以及“文創”等概念,這些概念的誕生體現的是文娛產業內容開發方式創新和產業鏈持續整合的新趨勢。

二、文娛行業驅動力

供給端:

當前,國內文娛產業發展仍處在中早期,與新技術結合的行業應用與內容創新仍將不斷湧現,並且推動文娛產業繼續增長。

1.技術創新與渠道轉移推動產業發展

持續的內容供應是文娛市場向前發展的驅動力之一。隨著文娛傳播渠道向移動互聯網的轉移,文娛內容形式也在發生變化。渠道和內容形式改變背後則是技術驅動,技術的日漸成熟進一步推動內容傳播渠道的轉移,同時催生新的應用,誕生新的平臺,例如以快手、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的迅速崛起,即來自於此。2018年上半年,快手、抖音月活均已達到億級。

2.多元化IP不斷豐富內容供應端

傳播渠道的變革也為文娛內容注入新的活力,除了優質網生內容的持續湧現,市場繁榮之下,多元化的IP進一步豐富整個內容供應端。也因如此,平臺對頭部IP內容的競爭更加激烈,一方面,內容平臺更加強調自制能力,打造平臺差異化內容。

另一方面,不同內容生產團隊成為內容生產的的主體,內容形式中不斷產生新的元素。持續性和創新性成為內容力的核心表現,也是考驗該領域投資價值的重要環節。此外,資金實力也是決定內容生產方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內容生產離不開資本助推。

需求端:

文娛消費是新型消費產業的典型代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為2086元,佔全部支出的11.4%。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居民的消費能力也在進一步釋放。結構變化和用於文化娛樂精神消費支出的增長,為整個文娛行業的發展帶來了結構性行業紅利。

以電影票房為例,以電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2018年1到8月全國票房累計達457.83億,按照今年電影票房趨勢來看,2018年全國電影票房有望超越2017年的559.1億元。

與此同時,年輕消費群體進一步擴大,成為文娛消費的主力消費群體,90後、00後成為新的文娛消費主力群體。年輕消費群體對自己的精神需求也更加重視,消費能力不斷上升,對於優質內容的付費意願也在升高。

消費者消費能力在提高,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以及審美趣味的改變也在成為文娛產業創新的動力。當前,用戶的文娛消費時間增多,對文娛產品的選擇性也更加多元化,在文娛消費上呈現出個性化、圈層化特性,不同圈層追逐的小眾文化也因此受到內容創作者的重視,催生出諸如短視頻、虛擬偶像、嘻哈文化等新的熱門細分領域。

政策端:

根據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過去五年,中國文化產業年均增速超過13%,幾乎是GDP年均增速的兩倍。在國家統計局2017年公佈的統計數據中,201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3萬億元,佔GDP比重為4.14%。截至2016年末,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數量達297.65萬戶,註冊資本14.29萬億元。

近幾年來,一系列指導性政策出臺,推動文娛產業快速發展。國家“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2016年,文化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快推進歌舞娛樂和遊戲遊藝等傳統文化娛樂行業轉型升級。

2017年4月,文化部出臺《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著力發展動漫、遊戲、網絡文化、數字文化裝備、數字藝術展示等數字文化產業重點領域,並促進動漫與文學、遊戲、影視、音樂等內容形式交叉融合,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

此外,對於具體細分領域的補貼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具體產業扶持政策,也在不斷激發文娛產業的活力與創造力。

三、文娛產業鏈

文娛產業鏈主要包括3個環節:內容、宣發以及消費,不同的細分領域產業鏈均涉及內容生產(研發)、宣發、渠道等環節。

內容:

文娛產業鏈上游環節主要包括內容產品的製作與開發,例如內容IP的開發、遊戲開發等,該環節強調內容為王,優質內容也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部分。

宣發:

產業鏈中游則主要包括營銷宣發等環節,如電影發行等活動。宣發環節非常利於掌握上下游資源,在移動互聯網普及過程中,文娛產業的宣發環節呈現出“社交化”傳播特徵,互聯網成為了內容的重要“預熱平臺”。

不過,該環節中也存在亂象,數據造假、水軍氾濫等現象飽受詬病,隨著行業發展的日益規範,行業擠泡沫後,宣發環節對於參與者的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環節是否能引入專業的運作方式,將會成為未來資本越來越重視的考察點。

消費:

內容產品的消費屬於產業鏈的下游環節,也是內容產品變現的環節,如會員付費、以及內容衍生品開發等活動,在此發展過程中,內容變現的形式日益豐富。

四、行業投融資概述

根據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文娛行業共發生421起投融資事件。

重磅研究|大文娛行業最新趨勢報告

投融資輪次分佈如下:

重磅研究|大文娛行業最新趨勢報告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對於文娛產業仍有極高的關注度,從投融資數量上看,並無明顯銳減的趨勢。整個文娛市場中的確存在泡沫,也存在IP投資週期漫長等行業風險,但文娛產業依然是目前資本市場的重要投資主題。

從投融資細分領域分佈來看,資本市場對於媒體、影視、動漫等細分領域給予了更多關注。從投融資輪次上來看,資本市場更加關注中早期投資。

行業發展特點

一、IP成為行業競爭核心

當前內容流動的方向基本上是從內容生產者到平臺再到內容消費者,優質內容吸引用戶,用戶通過平臺消費內容。這樣的流通環節中,優質內容IP成為吸引用戶,實現內容價值變現的核心環節,也就成為行業競爭核心。

當前,IP的表現形式多樣,文學、動漫、電影、遊戲、音樂、演出話劇、主題公園、周邊衍生品等都可劃入IP範疇,通過產業鏈延伸,IP能夠產生持續性價值。

通過內容IP實現內容價值變現,內容付費等變現方式深入人心,與此同時,文娛行業也出現優質內容資源緊缺的情況,如何打造優質內容,並在此基礎上進行IP的多元開發,成為行業性問題。文娛企業由過去單一IP儲備到重視IP內容運營規劃,增強IP競爭力。

分化:影視IP儲備競速

影視IP今年的市場表現展現出兩面,一方面,影視公司、視頻網站正在加緊儲備優質IP,各家對於頭部IP的爭奪依舊激烈,部分優質IP背後的影視公司通過IP獲得優勢,業績因此提振。此外,頭部IP版權價格還在持續上漲。

另一面是,熱門IP改編劇近期在市場上遇冷。《天盛長歌》《如懿傳》《武動乾坤》等熱門IP改編劇整體表現欠佳,市場熱度不如預期。“IP+流量”失效,這種情況並不意味著影視IP本身的價值喪失,而是“優質IP”或將被重新定義。消費者的觀劇口味的變化,意味著各家在對IP的儲備類型上也相應會進行一些調整。

北京文化:押注優質IP

跨界影視新秀北京文化通過對優質IP的開發大幅提升了公司的影視板塊實力。

2018年半年報顯示,北京文化上半年營業收入達3.03億元,同比增長82.03%;淨利潤為4423.54萬元,同比增長14.43%。大部分收入來自影視文化業務板塊。爆款IP《戰狼2》以及《我不是藥神》發行方中均有北京文化的身影。

2017年,北京文化參與出品了包括《戰狼Ⅱ》、《不成問題的問題》、《芳華》、《有完沒完》、《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等影片。北京文化同時全面參與了《戰狼2》的國內市場的宣發。北京文化2017年年報中稱,《戰狼2》回款有3億元,扣除1.4億元保底發行成本,淨利潤達1.6億元。2018年,北京文化再押注40餘部影視IP,其中《我不是藥神》已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北京文化作為投資方之一和發行方,在《我不是藥神》總額1億元左右的投資中,出資7500萬,將從30億票中參與分賬。

二、平臺向產業鏈上游進發

在整個文娛產業鏈中,頭部平臺對於內容方的影響正在加大。在線視頻平臺在通過優質內容吸引用戶消費的同時,已經向文娛產業鏈上游進發,進入產業鏈中內容生產等核心環節。自制內容成為當下視頻平臺打造競爭護城河的重要部分,資本助推之下,眾多網生內容依靠超高投資、精良製作,口碑利益雙收,這又進一步驅動平臺深入佈局文娛產業鏈上下游,加大力度佈局生態,對IP內容進行產業鏈縱深價值進行全面的開發,拓展平臺的多元化營銷能力。從而提高整個內容生產傳播效率,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三大視頻網站生態佈局

對於視頻網站而言,廣告收入與會員收入是其兩大收入來源,如何拓展自身業務邊界,整合內容資源,以此來保證用戶粘性,穩固市場份額,是當前視頻網站競爭重點。

視頻網站在業務邊界不斷拓展的過程中, 愛奇藝、騰訊以及優酷穩居第一梯隊,三大平臺在佈局上都在加強對自制IP的打造以及影視生態上游的把控,涉足內容製作、粉絲運營、藝人

經濟等多個領域。

2018年上半年,愛奇藝自制劇數量達到74部,優酷為24部,騰訊為36部。上半年全平臺共上新的142部自制劇中,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大視頻網站共有134部自制劇,佔據整個市場94%的份額。自奇藝自制網劇《延禧攻略》以超過150億播放量刷新網劇記錄,成為暑期現象級爆款。

1. 開發綜藝IP

打造劇集IP之外,三大平臺今年還在自制網綜上密集發力。2017年年底,三家視頻網站集中發佈2017年網綜集體佈局,網綜同樣進入超級IP時代。三家視頻網站在網綜IP的打造上各有側重。

愛奇藝:“新題材、新偶像、新潮流”

《中國有嘻哈》、《偶像練習生》、《熱血街舞團》、《機器人爭霸》等綜藝成為愛奇藝著力打造的頭部綜藝。

騰訊視頻:年輕偶像+王牌IP+垂直綜藝

除了《拜託了冰箱》、《見字如面》、《放開我北鼻》等成熟IP迴歸外,還有全新節目吸引用戶,如《幸福三重奏》等全新綜藝上線。

優酷:“這!就是年輕態”、“燃燒吧!2018”兩大系列綜藝矩陣

“這就是”系列中上線《這就是街舞》、《這就是對唱》等系列網綜,“燃燒吧”系列中,即將上線《想想辦法吧爸爸》等全新網綜。

在對網綜IP的打造上,視頻網站同樣注重上下游產業鏈佈局,例如上半年兩款現象級偶像養成類網綜《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均通過節目IP整合整個娛樂產業鏈上下游。

以愛奇藝為例。愛奇藝在對《偶像練習生》的開發上,嘗試IP的整合,節目過程中推出了《練習生的凌晨零點》《偶像有新番》等衍生節目,同時吸引用戶全程參與投票、打榜、線下應援,並且通過旗下泡泡社區推出各類活動,增強平臺與用戶的互動,同時為社區聚攏人氣。

2. 佈局藝人經紀

在藝人經紀領域,視頻平臺也已經開始佈局。通過網綜走紅的藝人,成為視頻網站先行打造包裝的對象。視頻網站培養自身的偶像明星,再給自制內容輸送偶像明星,無論在內容還是藝人面前,主導權進一步增強。

例如《創造101》中的火箭少女,通過騰訊視頻出道走紅,並且與企鵝影視簽訂了兩年合約,騰訊視屏希望通過優質的內容產生偶像,再創造內容價值鏈,形成產業鏈閉環,從而延長整個整個偶像養成產業鏈。

三、小眾文化進入大眾視野

用戶需求的細化為小眾文化贏來更多的發展空間。年輕化、圈層化、個性化的用戶需求使得各類小眾文化有機會進入大眾視野,無論是線上的二次元文化還是線下的電音演出,都有穩定的受眾群體。

小眾文化也進一步推動了內容生產創新,小眾文化成為內容創作的全新切入點,並且通過在線平臺進行大範圍傳播,說唱、街舞、機器人對戰等節目的火熱,體現出小眾文化的生命力。

打造圈層爆款

節目生產方如今已經深諳小眾文化、圈層文化的影響力,在內容價值的變現上,圈層文化釋放出更大的變現空間。基於此,視頻網站在自制劇的打造上開始了多元化的嘗試。騰訊視頻的動漫《魔道祖師》以及優酷平臺的《鎮魂》大熱,離不開圈層粉絲的熱捧。

圈層內容在成為爆款前意味著小眾,在現象級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將嘻哈文化從地下帶到地上後,今年以來,綜藝節目在打造上也十分注重圈層人群。針對圈層人群的垂直類綜藝節目成為各大視頻網站重金投入的方向,這也使得視頻網站開發的綜藝節目出現題材“撞車”。偶像養成類的節目包括《偶像練習生》《創造101》,街舞類節目有《這!就是街舞》《熱血街舞團》,機器人格鬥類的節目有《這!就是鐵甲》《機器人爭霸》。

四、監管日趨嚴格

今年以來,文娛行業頻現監管重拳。監管部門動作頻頻,自媒體、短視頻、直播、網絡影視等領域紛紛傳出關號、下架、停更、整頓等消息。行業監管趨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文娛投融資市場的情緒,投資人因此或對某些文娛細分領域項目產生迴避情緒。

本輪監管中,網絡短視頻行業受到持續整改。9月14日下午,針對重點短視頻平臺企業在“劍網2018”專項整治中的自查自糾情況和存在的突出版權問題,國家版權局在京約談了抖音短視頻、快手、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美拍、秒拍、微視、梨視頻等15家重點短視頻平臺企業。此前,赴美上市不久的嗶哩嗶哩動畫下架整改一個月。

另一方面,行業監管趨嚴也有利於行業的進一步規範,敦促行業參與主體自律意識提高,這也釋放出一種訊號,內容產業野蠻生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文娛內容創作出同時滿足監管和用戶需要的內容才能夠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