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將死?當前市面上產出的70%影視作品依舊來自IP改編

作者 / 藍河

影視行業永遠充斥著“真香”場面,比如從業者們一邊埋怨著大IP改編紛紛“撲街”,一邊又興致勃勃地奔赴每一場IP推介會,生怕錯過下一個爆款。

這不,火星小說IP大會原本準備了500席位子,因為來賓太多現場加到了800座,即便火星小說創始人侯小強坦言這幾年的觀點並沒有太大革新,連“現在穿的衣服都是十年前穿的衣服”。但人們還是渴望著從這位IP資深推手口中,聽到下一個爆款打造的模式,或者“把膝蓋獻給90後”一類的段子。


IP將死?當前市面上產出的70%影視作品依舊來自IP改編


“IP的成功是絕對的成功,相對的失敗,因為大家對它的預期較高。實際上儘管表現不盡如人意,在流量上IP劇還是顯著高於一般劇。”自稱IP推銷員的侯小強列舉了一串數據:今年劇集播放量top3中有67%由IP改編而成,在電影領域這一比例也佔到47%;豆瓣評分top20的劇集,13部由IP改編。

“我覺得大家就是焦慮,”後來在採訪中,他表示。“第一對市場焦慮,第二對變化也比較焦慮。只有投入的公司才能活下來,只有做了爆款才能活下來,還得把握好風險和安全性的問題。我覺得最核心的就是要掌握一個特別好的公式。”

今年,“主流情緒+超級人設+經典敘事”的爆款模型有所微調,變成了“爆款=廣譜情緒+超級人設+經典敘事+迭代審美”,“消費可以降級,但審美降不了”。侯小強認為考慮到影視作品開發的週期,選擇IP時應該將眼光瞄準更前沿的內容,比如關注小眾高分、人設特別的作品。“小說領先影視3到5年,這個差距還在縮短”。

文學一直是影視化的重要源泉。前段時間在“網絡文學+”大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稱最近三四年內,電視劇、網劇領域70%左右的作品改編自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影視人的野心是極大的,除了影視觀眾,他們還覬覦中國4.06億網絡文學用戶的關注。

但現實是:IP在不同媒介間的轉化想達到1+1大於2的效果,得有碰上好IP+好團隊的福氣。


IP將死?當前市面上產出的70%影視作品依舊來自IP改編


“能成功的都不是頂級IP”

四年前離開盛大文學的侯小強重新創業時,他把自己的IP觀總結為12個字:小女生,二次元,重流量,重口味。

這樣的觀點直到今天依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侯小強毫不掩飾自己對於女性小說的看好,火星小說在上個月拆分為主打男性向懸疑推理的“火星小說”APP,和針對95後女性、致力於打造“超新鮮”作品的“火星女頻”APP。

“男性向小說普遍在情感上缺失,所以如果想成為爆款我更傾向美劇模式,就是懸疑驚悚推理,這天然是男性作品的優勢。至於說玄幻,”侯小強話鋒一轉,“不是特別地看好,因為沒有辨識度,可替代品太多。”

經歷了前幾年的IP交易價格暴漲,2018年的IP市場逐漸趨於穩定,人們更多開始去關注一些垂直領域受歡迎的作品,而非頭部大IP。“所有能成功的都不是頂級IP,而是像《花千骨》、《太子妃》這樣可能在50名、100名這樣的作品,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看過都非常喜歡。”

隨著影視化程度的深入,真正具備國民級別的大IP幾乎都被開發殆盡。不止侯小強這麼看重前瞻性。騰訊影業黑體工作室總經理陳英傑同樣認為,從業者需要預判到未來4-5年裡,吻合觀眾對於劇集審美訴求的IP。

“《藏地密碼》兩年前就被騰訊影業定義為長線作品,拍5到6季,如果一年一季的話,2020是我們的第一季,第五季應該是2024-2025年。到2025年的時候,請問中國受眾還會喜歡怎樣的劇集產品?你所有的投資不要取短視地以2019、2020年的觀眾眼光判斷,我們在投資組合上是這樣考慮的。”

IP將死?當前市面上產出的70%影視作品依舊來自IP改編


而關注當下的文學作品,基本可以從中感知到未來影視市場的趨勢變化。侯小強認為:“因為小說的市場環境競爭性更強一些,為了讓一部小說受歡迎,很多作者都要在題材、人設包括很多方方面面都要和別人不一樣,這個時候它才能跑贏大盤。因為幾百萬的人在寫小說,你要想讓你的小說跑贏大盤,就得不一樣。”

近年來反套路性的作品更容易受到青睞,比如《延禧攻略》女主魏瓔珞一反清宮劇女主白蓮花的性格,而是一上來就開掛。但反套路並不意味著反市場,相反《延禧攻略》的火爆,恰恰是因為它契合了當下觀眾渴望快意恩仇、追求“爽”感的時代情緒。好故事+好人設,成就了今夏最受歡迎的網劇。

“IP的本質就是:經過檢驗,不斷被檢驗,”侯小強下了一個定義。“好看的小說其實都很像,好看的影視同樣如此。曾經有人分析好萊塢最受歡迎的電影,基本都是講類似的故事:一個人被放逐到某個地方,重新建立了他的社會關係。關係突然被打破,一個邪惡組織把他的養母、女朋友殺害,他開始復仇。最開始所向披靡,突然終極大boss出來了,他被打倒,但這時候突然獲得某種神力,他和大boss兩敗俱傷,雙雙憋在廢墟里,過了一會兒他爬了出來。”


IP將死?當前市面上產出的70%影視作品依舊來自IP改編


一半的時間選IP

一半的時間選團隊

“如今花千萬買IP依舊不是問題,但大家更務實了,更多是從內容出發。”雲萊塢聯合創始人、COO楊宇航告訴娛樂產業(ID:yulechanye),“過去起點中文網上的IP都是自然孵化,但現在但凡有好內容,影視公司很早就會下手,甚至是先出劇再出書。”

IP交易市場的激烈競爭,也讓IP獵手們必須掌握快準狠的嗅覺。“我們的方法是縮短購買IP的決策鏈,”侯小強透露,團隊中有40個故事獵手,決策鏈條只有兩層,“大家報題我來決定”,每星期三次選題會,最快的交易甚至可以當天上午報題,晚上就促成簽約。“我們從來不看天氣,而是看氣候,”他並不擔心快速決策的風險性。

尋找好IP只是影視化進程中的第一步,很多項目會率先倒在劇本上。陳英傑坦言:“《從前有座靈劍山》是3年前就宣佈的作品,近三年中我們就在做一件事情:做劇本的改編,非常辛苦。有些題材中國目前還是缺少這個類型編劇的能力,比如說未來我們要進行探索和嘗試的科幻,比如最近在啟動拍攝的探險作品,這類作品在中國影視劇集裡面本身就比較少,也比較新,缺少這樣成熟的編劇。”

“《盜墓筆記》是個特例,它本質上就是以影視為最好出口的前提去創作的,所以實際創作過程包括改編當中,並沒有遇到文學走向影視的鴻溝,”知名網文大神南派三叔認為。但隨著IP被大量影視化,鴻溝逐漸顯現,“平臺方、CP方、影視公司如何看待文學作品,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信息。如果有和影視平臺完全打通的文學平臺,擁有整體的大數據反饋,很可能在創作作品的時候你就能夠基本想象,這部作品變成影視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目前,由觀眾口味倒推反哺創作的平臺已經出現,比如以基於視頻網站內容開發需求成立的愛奇藝文學。愛奇藝高級副總裁耿聃皓曾表示,網絡發行極大推動了文學動漫IP的影視化進程,愛奇藝每年上千部網大和數百部網劇的製作體量,給更多頭部尤其腰部IP更多商業變現機會。

“現在正在熱播的《等到煙暖雨收》,就是愛奇藝文學的作品,在雲騰計劃裡改編成影視劇,網劇上線之後帶動了這本小說收入增長了7倍。前兩天還上線了一部雲騰改編的網大的作品叫《道師爺》,上線之後這個小說的收入翻了8倍。”


IP將死?當前市面上產出的70%影視作品依舊來自IP改編


與劇本同樣重要的是為其匹配合適的開發者。“一般我買IP的時候,第一個標準適不適合做,第二就是適合誰,買的時候都會想好合作夥伴,”侯小強表示。

近期他們的漫改電影項目《快把我哥帶走》在暑期取得3.75億票房的成績,可謂是以小博大的典型案例。侯小強坦言之所以開發這個項目,其實最初是被製作團隊的誠意打動。“我們一半的時間在選IP,一半的時間在選團隊。每週一三五選好的IP,週五到週日見合夥人,這是我工作的方式。”

IP將死?當前市面上產出的70%影視作品依舊來自IP改編

在他看來,理想的影視合作團隊首先得理解IP,“不是隻衝著IP知名度的那種,我凡是聽到這種,就會額外多收一些版權費(笑)。你要名字就只要名字,這些製作方不可能給你創造太大的價值。”


IP將死?當前市面上產出的70%影視作品依舊來自IP改編


一場冒險運動:好故事要賭一把

影視市場瞬息萬變,對於IP內容方而言,要注意哪些趨勢?

今年6月在閱文IP生態大會上,閱文集團副總裁張威表示閱文要走在改編風潮之前,為現實主義、二次元、青春懸疑等新興多元題材提供IP開發舞臺。不是追隨市場,而是引導內容方向,打開更多小眾題材的市場潛力。

“今年跟去年的變化在於題材選擇上現實主義題材更多,”陳英傑也認為。“大量劇本開始基於中國老百姓自己的國計民生來做改編,比如《第二次也很美》,講的是畢婚族第二次愛情的成長。”

而大IP+小鮮肉的流量組合,在短期之內仍然不會消失。“如果一個真的流量明星能帶來用戶,我覺得這何樂而不為,現在的問題只是明星價格高於能帶來的流量,”侯小強覺得。“很多人習慣說大IP+小鮮肉的失敗證明了IP的失敗,這也是錯誤的觀點。IP和明星的關係是什麼?IP能造星,但明星造不了IP,你會看到《微微一笑很傾城》火了,所以楊洋火了。IP能夠拯救明星,如果你找到好故事和好的團隊,不一定非要那麼貴的演員。”

不過更多演技合格的新人演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也讓IP影視化開發有了更多選擇空間。今年幾部大熱劇集如《延禧攻略》、《鎮魂》和《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主演們其實都不是大流量型明星,但演員們之間的化學反應與在線的演技,為IP本身增光添彩許多。


IP將死?當前市面上產出的70%影視作品依舊來自IP改編


另一個普遍的現象是,IP+劇集的效應要大於IP+電影。“做電影的風險太大了。電視劇因為是to B端的,可以有預售、定製的模式,商業模式更穩健一些;電影一張一張票去賣,需要打動百萬個用戶,這個是比較難的過程。”

影視化改編機遇與風險並存,侯小強認為對風險的“不敏感”有時候恰恰是好事。“行業裡大家都是趨利避害的,但有時候喜歡聽風就是雨,很多人一來我們公司說我們不要宮廷的(IP),我們不要仙俠的,因為不能做了。但過幾個月後發現,火的還是《延禧攻略》、《香蜜沉沉燼如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