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爬不出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心理分析:爬不出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本文首發於公號 每天微笑著醒來(ID:azxfh520)

這世界最難爬出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心理分析:爬不出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叔叔,不好意思,打擾一下。因為我對煙味特別敏感,聞到煙味,身體就特別不舒服,可不可以麻煩您把煙滅掉?”

在海底撈火鍋店就餐的女兒小文站起身,隔著窗欞,邊咳嗽還不忘面帶笑容,衝著鄰桌旁那位吞雲吐霧,挺著大肚腩的中年油膩男脆生生地輕聲細語道。

對面的那位食客一邊笑眯眯的點頭回應表示歉意,一邊迅速將大半截煙摁熄在菸灰缸裡。剩下怒氣衝衝的我和小心翼翼的工作人員在旁邊面面相覷。

“豈有此理難道看不到孩子被煙味嗆得咳嗽不停!”

我心中騰地冒火,理直氣壯找來工作人員評理。在我的眼裡,對方不文明,沒素質,明知故犯,挑釁人的道德底線。而在孩子的眼裡,這位叔叔只是當下煙癮犯了,只是想抽菸而已。

我跟孩子的世界是如此不同的,似乎在我內心有個無形的套路,煩燥——緊張——控訴——複雜的交往模式,我首先關注到事情裡是充滿了令人煩燥的元素,但是又害怕激發衝突。

於是理直氣壯地向服務員訴說他是多麼的不講道理,通過控訴,由煩燥帶來的緊張感得到一部分的宣洩和緩解,同時覺得自己變得強大而充滿攻擊,而無疑會在關係互動中變得更緊張,更復雜。

你有沒有察覺,那些對人對事的注意力或者情緒自動化反應,快得讓我們難以置信?

心理分析:爬不出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01 為什麼我們總在自動化製造套路自己的事件?

“什麼?把高鐵票退了,改訂飛機票?NO!咱們各走各的吧!”表面上我得體大度的放下電話,心裡卻煩燥不安,受好友兼同事源芯的邀請,將原本回武漢的交通工具由飛機,改乘為高鐵。現在票已取,她又改變了主意。

  • “真是煩人!說話不算話!”
  • “怎麼不體諒我要到火車站點退票的麻煩啊?”
  • “這不是浪費我的時間嗎?”

頭腦裡有無數個聲音此起彼伏,內在的情緒也是翻江倒海,滿肚子被人辜負的委屈,硬生生把一個受害者的身份牢牢坐實。

那一刻我的內在被負面念頭攜帶的負面能量充斥,完全忘記了我們之間建立的深厚友情。

那些相伴走在路上,陽光隔著樹葉斑斑駁駁灑我們臉上的時光,那些盤著雙腿,相對而坐以茶代酒的推杯換盞,甚至都忘記去問對方到底發什麼事情,才需要如此著急的改變行程回家。

  • “退票很麻煩,這是真的嗎?”,“不!”
  • “計劃沒有變化快,不可以嗎?”,“可以!”
  • “你瞭解她發生了什麼事情嗎?“,“不瞭解!”

不同的時間段基於不同的考慮和需要更換不同的交通工具,多麼平常的一件小事。而我卻條件反射般的抗拒,它快的我還來不及抓住就做了反應。

為什麼我會那麼快的反應?是從媽媽把年幼的我送到外婆家後,悄然離去的時候開始的嗎?

還是從讀小學的我原本在班幹部名單之列,卻在最後公佈的時候,被另一個名字所代替的那份尷尬開始?

反正,我終於被訓練成一個被拋棄的小女孩,一旦我無意識的認同了這個小女孩了,我就會陷入憤怒。

原本我是妥妥的,就是讓你給破壞了,我學會了用一大堆理由來歸罪別人,畢竟歸罪別人比歸罪自己要讓人好受一些。

而本質上,是因為看似鐵板釘釘的事情一旦有變化,就會激發我的不安全感,由此引發的負面情緒,讓我抗拒當下發生的事情。

其實,事情變化的起因,是由於源芯的父親大病初癒剛出院,她很擔心父親的身體,歸心似箭,所以調整了計劃,如果有火箭的話,她恐怕也會改乘火箭了。

原來,人的記憶是有選擇的,你記著什麼事沒有記著什麼事,這不是偶然的,而是和你的性格,價值觀,對人生的感受等有關的。

一個自信的人,可能記憶中更多的是自己的成功,而忘記了一些失敗。一個怨天尤人的人,可能記憶中經常是別人對自己不公正。

當我們底層的安全感不足,恐懼程度越高,害怕的東西就越多,那麼隔離的就越多,就像契訶夫筆下的那個“裝在套子的里人”,壓抑著呆在自己的舒適區,生命並沒有活力,只是換回了一些所謂的安全感。

表面上我在跟同事表達我的自主性,其實是被過去思維模式,情緒路徑還有那些靠不住的關於自己個人歷史的記憶給套住,而根本沒有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心理分析:爬不出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02 你的每一個選擇,都在被某個模式所限定

在人們熟知的《五燈會元》故事裡有一則對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源律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師曰:“飢來則食,困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是如是,同師用功否?”

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師曰:“他吃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

在生活變化的每一個片刻裡,我們都有活在當下嗎?還是我們以去的歷史記憶,過去成長經驗為依據,形成對世界模板化的,按部就班的,刻板的,老套的印象。

如果你不想被套牢,那就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提供嶄新的觀察和體驗世界的角度。

  1. “天氣多熱啊!會曬黑的。”
  2. “如果不是這破事兒,中午可以好好休息的!”
  3. “萬一下雨了怎麼辦?”“要是退票窗口關了怎麼辦?”

在決定到站點進行人工退票之前,我驚訝的看到自己像生活在狹小的盒 子裡,被過往的經歷束縛和壓抑著。

當我決定從受害者的模式裡走出來時,我發現沒有什麼不可以。烈日炎炎,我拿出準備好的墨鏡帶上;火車站退票窗口提示暫停辦理的字樣,我掏出耳機邊享受喜歡的輕音樂邊靜等窗口再次開啟;辦理完退票手續,突遇雷陣雨,我不慌不忙撐起雨傘。

每遇到一個看似不好的情境,那個小我的聲音都會自動響起:“都怪她,如果不是她,我就不會這麼麻煩!”為了對應這個聲音,我不斷地提醒這只是個暗示。

心理暗示先於我們表意識運作,如果我們相信了這個暗示,心裡面真正接受了這暗示,它就會成為信念的一部分。

我們的信念影響我們的思維,我們的思維又影響我們的行為。如果我們完全按照暗示的邏輯去做的時候,我們就會得到暗示所指向的結果。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自我實現

所以,很多人的通病就是以過去陳舊的程式設定,來過濾的訊息,而只有那些適合於以前的經驗,文化,宗教背景與家族價值觀的訊息,才被認為是有效的。

你以為你在做出選擇,其實你的選擇已被某種模式所限定!

心理分析:爬不出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03 最好的出路,都是自己去找的!

“謝謝你!”當我微信通知好友已經退票成功時,她發來三個感動到哭的微表情。其實她不知道,這個事情讓我看到,並轉化、突破舊有的受害者情結的模式過程裡,所帶來的價值遠大於我同意她的提議。

我們常說,知道了很多道理,卻依然做不到。因為你被很多模式給套住了,它們就像你處理事情的背景色一樣,就像《綠野仙蹤》那個小女孩子,當她帶上綠色的眼鏡,看到的國土就都是綠色的。

如果你的內心世界是煩燥的,焦慮的,惶恐的,擔心的,自卑的。“心的眼睛”也就帶上了這些相應的有色眼鏡。

所以改變是要有力量的,否則那些道理對你而言就只是個信息而已,而力量來源於你是否有注意力,我們在糾結,焦慮,擔心,憤怒中消耗了大量的注意力,就像你什麼也沒做,卻累得要死的狀態。

如何讓自己有力量去找到出路,而不是被套路給綁住,我認為有四個字“開源節流”,“開源”旨在不斷提供嶄新的觀察和體驗世界的角度去創造新的可能性,今天我想重點講一下如何“節流”。

“一切原本俱足。”這句話出現在一本心理學的臨床診斷書中,讓我覺得它不只是屬於佛學。既然我們都俱足,那我們是怎麼消耗能量的?

一是,我們總是有太多的身體緊張。

在練瑜珈時,老師總是務必提醒我們牙齒放鬆,看似任何一個體勢都涉及不到牙齒,但當老師提醒那一刻,我們才發現,無意識我們會把咬緊牙關。

每天清晨你在洗手間刷牙,不妨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明明是用右手在刷牙,左手乃至左肩也跟著聳起?

所以,首先學習讓身體放鬆,通過呼吸把你的注意力帶到身體緊張的部位,讓它放鬆下來。

二是,我們總是有太多的雜念在紛飛

每天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躺在床上,你的腦海裡是不是浮想聯翩,今天工作哪裡好像沒做好?誰誰好像對我不耐煩?家裡的門有沒有鎖好?煤氣關了沒有?明天又有什麼工作好像不太容易?

不光是晚上躺在床上你會這樣,坐在課堂裡聽課,站在同事對面商談交流......表面上你的人在此處,但你心和神卻似千軍萬馬奔騰不息,跑到爪哇國去了。

所以你應該立即拉住念頭的韁繩,停下來,對自己說:那只是一個念頭,並不是真相。

“萬一......”、“如果......”、“假如當初......”、“早知道.....”這是進入逆流的思維起點,一旦你沒有警覺,讓它開了個頭,不及時打斷,它就會蔓延下去,你就像踩入泥沼越陷越深。

這時你需要至少有1%的意識告訴自己這是安全的,讓自己進入順流的思維起點:“是的”、“我看到”、“它對於我來說可能是個機會.”,這種轉換語言的行為與思維的培養,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因為我們平時的傾向是“要求、責怪、抱怨”的消極模式,這又造成了我們相當的阻礙,所 以, 我們需要多花時間,刻意對自己作一些觀察與瞭解。

就像我在退票的過程,看到下雨,我就會讓自己有意識進入順流的思維:是的,我看到下雨了,這個城市需要水,而且我還帶了傘,既能享受下雨帶來清涼同時也沒有被淋雨,真是幸福。

三是,我們有太多反應過度的情緒。

我們總是無法把感覺和事情分開,這是什麼意思呢?在生活中,我們常憑感覺做事,成為感覺的產物,感覺本身是沒有對錯的,它是受主觀的影響,若受限於它,那就失去了中正,很容易反應過度。

一個內在自卑的人上臺演講,當他磕磕巴巴的講完,不甚滿意,他就不容易收到臺下觀眾對他面露微笑的鼓勵,他會懷疑他們不友善,覺得別人在嘲笑他自己。

因為他的內心已嘲笑和鞭撻無數遍自己了。

當我們的情緒過於極端,或戲劇化,你需要去問為什麼自己如此有強烈的情緒?你底層什麼脆弱的部分被激發了?它跟當下的事情關係有多大?

這可能就是我們的脆弱面,那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看到,轉化。而不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每一次我們認同了一個弱點,一個錯誤,一個害怕或是一個情緒,我們就會跌入到“限制”與“無力”的陷阱中;每一次當我們承認“我很挫折“、”我很失敗“、”我很煩“,我們就會被沮喪或生氣所控制住。

我們要清楚的意識到是我們侷限了自己,是我們捆綁了自己,那麼你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這在綜合心理療法被稱為反認同。

當我們不斷深入自我覺察,你自然就會有力量去選擇,並找到自己的出路!而不是被舊有模式活活的被套牢。

心理分析:爬不出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作者:劉鳳,幸福海教育簽約導師,周梵《能量躍遷》班學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好玩專業的釋夢師,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一個熱愛孩子的媽媽,一個由內向外享受生活的人。

本文首發於公號 每天微笑著醒來(ID:azxfh5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