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生重要嗎?重要,但不是的話也不用煩惱!

最近一期的奇葩說,內容確實很精彩,一場看似勝負已定的辯論,卻峰迴路轉,出人意料。


名校生重要嗎?重要,但不是的話也不用煩惱!

6位奇葩,被分成兩隊進行辯論。但分組方式卻不是勢均力敵,反而實力懸殊。

一方是“草根”代表團:一人是已婚婦女,辯論多是段子手路線;一人是萌萌噠的女生,喜歡裝個可愛賣個萌;一人是臺灣的老綜藝咖,自嘲不懂辯論只會吵架。

另一方是高大上的“名校”代表團:一人是清華才子,古詩詞信手拈來,出口皆是引經據典;一人是耶魯大學的辯論隊隊長,辯論界的大姐大;一人是副教授兼談判專家,順便還玉樹臨風。

如此實力懸殊的分隊對抗,好像辯論勝負早已確定,毫無疑問。

賽前,草根隊的隊員們自己都有些退縮了,畢竟對方的經驗太多,學識太淵博,專業能力太強。作為旁觀者,不少人也都一般倒地認為,力量太懸殊,結果顯而易見。

本次辯論的是:要不要立法來規定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

草根代表團說蟑螂的故事,談養蛙遊戲,講自己丈夫,兒子,父親的生活感情;從女兒的角度、妻子的角度、父親的角度來談實際的生活。雞毛蒜皮卻又溫情實際的生活。講述的時候也時而激動,時而義憤填膺,時而深情款款。

名校代表團則從立法原則,談時間的起源和意義,講有效陪伴的概念。選手們說得有理有據,條例清晰,節奏優雅。

最終結果卻出人意料:草根代表團以壓倒性的票數獲得勝利。

正如高曉松的點評,這是名校的陷阱。是的,名校選手們說得邏輯準確,道理清晰,然而抵抗不住接地氣的情緒對抗。說了那麼準確的立法定義,卻不如蟑螂的故事打動人心。

這是一次邏輯道理對情緒生活的失敗對抗,這其實就是理想敗給了現實。

懂得再多的道理,不在生活中運用就毫無用處。

實際生活,我們往往會被一些標籤嚇到,對方是海外名校畢業的,是博士,是某某競賽的冠軍,是領域的專家。一聽,來頭這麼多,大神來了,就心虛了。

但是,實際的例子告訴我們:標籤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真誠和努力。只要你是一個在生活上努力思考認真付出的人,那麼即便你不懂那麼多典籍,不懂那麼多法律,你說的道理太淺顯,然而正是這種淺顯易懂打動了觀眾的心,畢竟,大多數人是沒有那麼多高大上標籤的,大多數人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百姓。

社會在進步,名校生們越來越多了。家長們仍然是擠破頭的要把孩子往名校送。彷彿那學士服一穿,便是社會的精英,便是知識的代表,人生就將開了掛。

但社會新聞裡,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名校生竟然不會基本的訂餐,不能理解老闆交給他的如此基礎的工作,不知道人和人相處是要有些技術的。

所謂高學歷,就是高能力?好像並沒有那麼簡單。

有一句話說,你懂了那麼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名校生學過很多知識,懂得很多道理。但生活是具體的、鮮活的、平凡的,不是書本的定義就可以掌控一切的。

名校生重要嗎?重要,但不是的話也不用煩惱。

以我之手,寫你之心。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