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科學家稱火星地下數億年前或已有生命存在

參考消息網10月2日報道 美媒稱,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火星表面搜索遠古生命的跡象,不過通過更深入一點的挖掘,他們在意想不到的位置發現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宜居區。

據美國《發現》月刊網站9月25日報道,在擴大搜尋範圍後,一個研究小組發現,這顆紅色行星的古老表面下可能從數億年前就開始有微生物生命存在了。通過從水中借用氫電子,微生物可以擁有足夠的能量,不僅能在地下存活,而且能在表面以下數英里的位置茁壯生長。如果屬實,未來的任務可能是搜索如今已經暴露的地下區域,並有可能徹底證明火星生命的存在。

這項研究由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研究結果發表在《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上,靈感來自地球上的一個奇怪現象。在地球上,大量的地下微生物群落生活在黑暗中,它們無法獲得太陽的化學能量——地球上大多數有機體的唯一能量來源。不過,這些有魄力的細菌通過從滲入地下的水分子中獲取氫電子來設法生存,這一過程產生了足夠它們生存下去的能量。

報道稱,火星目前顯然沒有維持生命所需的地表水,但由於有歷史上存在流水的明顯跡象,它很可能過去有地表水。理論上,那裡也可能存在類似的微生物。儘管條件惡劣,但火星極其稀薄的大氣層和強烈的輻射實際上會支撐這些生態系統。當輻射抵達地表水時,它啟動了一個被稱為“輻射分解”的過程,即水分子分解為氫和氧。一旦水分子被分解,微生物就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分子氫來為自身的生存提供燃料。

為了確定這些地下群落是否存在,研究小組考察了三個不同的因素。首先,他們利用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奧德賽”火星探測器的加瑪射線光分計的數據繪製出火星外殼中釷、鉀和鈾的丰度圖。這些元素在分解時發出輻射,啟動輻射分解過程。它們還會以恆定的速率衰變,因此通過計算它們目前的丰度,就可以估算出整個歷史中的輻射量。

嵌入式湖床和乾涸的河流告訴我們,不缺少暴露在輻射下的水,但研究小組仍需弄清楚其中有多少滲入了地下。為此,研究人員利用密度測量來判斷火星外殼的滲透性如何,從而可以估算出有多少氫滲入地下。最後一步是尋找溫度適宜的地下區域。他們利用地熱和氣候模型來研究哪些區域的溫度高到足以容納液態水,但又不至於造成來自火星內核的熱量損害生態系統。

在把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後,研究人員發現,大約40億年前,火星的地下充滿了足夠讓微生物存活數億年的氫。他們的模型顯示,生態系統向地下延伸了數英里,能夠承受比預期更溫暖和更涼爽的環境。事實上,厚厚的冰層實際上把氫分子困在地下,使極寒地區成為飢餓微生物的理想家園。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布朗大學的傑西·塔爾納斯在一份新聞稿中說:“人們認為,火星早期的寒冷氣候對生命有害,但我們所顯示的是,在寒冷的氣候中,實際上有更多的化學能供給地下生命。我們認為,這可以改變人們對氣候和火星上過去生命之間關係的看法。”

報道稱,不過,仍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這項研究假定火星上的微生物與地球上的微生物很像,但它們的行為可能完全不同。此外,火星上是否存在任何生命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但是表明火星上有足夠的能量供給生存是在那裡存在外星生命的另一個充滿希望的跡象。

不過,證明這一理論的唯一方法是研究目前暴露的地下區域,比如深隕石撞擊坑。幸運的是,NASA的“火星2020”漫遊車將很快前往火星,並將利用這些新數據繼續人類對火星生命永無止境的探索。(編譯/王海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