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探祕: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用的那把劍來頭太大

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用的那把劍來頭太大

在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涇河龍王因為與人鬥氣,擅自改了玉皇大帝行雲布雨的詔令,結果違反天條。而天庭授權唐太宗李世民駕下的大臣魏徵以人曹官的身份處決了涇河龍王。

按照《西遊記》的說法,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的時候是貞觀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40年,魏徵已經60歲了。《西遊記》是以唐太宗時期的玄奘前往印度求取佛教的大乘經典為歷史背景創作的,為了體現故事的真實性而將一些歷史真實人物牽扯進來不但情有可原,而且似乎理所當然。

文史探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用的那把劍來頭太大

但奇怪的是,違反天條的是涇河龍王,涇河龍王是天庭冊封的有司職的正神。正神違反了天條,由天庭判決,自然執行判決的也應該是天庭具備執法資格的天兵天將。從四大天王、四大揭諦、六丁六甲、二十八宿到各路元帥、神將,任意一個去執行天庭的處罰決定都是在情理之中的,但為什麼非要借一個凡人的手去行刑呢?

《西遊記》的解釋是魏徵是人曹官,也就是雖是凡人,但兼任著天庭的職務,或者說是天庭委派到人間的官員,也可以簡稱為“天使”,負責天庭與人間的溝通,或者代表天庭表達和執行天意。用這個理由,也似乎更能解釋後來魏徵能夠寫信給陰曹地府的判官崔鈺,讓他照顧魂入地府的李世民,後來這個崔判官居然修改了《生死簿》,讓李世民逃脫必死的命運,又從陰曹地府活了回來。

文史探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用的那把劍來頭太大

或許人曹官是個具有通天徹地的權力的特別職務,但魏徵利用這個職務(當然也有和崔鈺判官的私人交情),去幹涉了崔鈺判官的職權。不論對於凡人或者神仙,生死都是最大的事,所以那個決定壽命的《生死簿》不論在地府還是人間,乃至天庭都是非常重要,甚至具備與天條同等地位和約束力的文件。而崔鈺居然因為魏徵的關照,而私自修改了。

私改文件,這是嚴重的違紀違法犯罪行為,更何況崔鈺所修改的是天條級別的《生死簿》。《西遊記》上的孫悟空因為擅改《生死簿》,招來的是多大的禍患?天兵天將鋪天蓋地而來,要將他繩之以法,嚴厲處決。而且李世民是何等人物,他不是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的螻蟻小民,是人間至尊的帝王,他的壽命發生變化,自然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崔鈺修改了《生死簿》之後居然沒有被發覺,這可能嗎?

唯一的解釋就是一定被發現了,但是地府和天庭對這個修改默認了,所以沒有追究魏徵利用職權干涉司法公正,和崔鈺利用職務之便擅改律條的罪行。如果一旦追究,魏徵這個人曹官與崔鈺這個地府判官的懲處力度,絕對要比那個僅僅修改了下雨的時辰、點數的涇河龍王要嚴厲無數倍。天庭和地府在這個問題上的“緊扣芝麻,無視西瓜”的做派,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達成共識,心照不宣。

文史探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用的那把劍來頭太大

這個共識就是,天庭已經發現李世民陽壽已盡,但又因為某種原因預備增加其壽命,但令出如山,豈能朝令夕改,更何況是至高無上的昊天至尊的號令呢?所以,即使要改,也不能由天庭出面辦這個事,不然無法對芸芸眾生解釋。只能由天庭之外的,最好是由一個人來完成這個任務。

所以,涇河龍王就在這一場由天庭導演的大戲裡扮演了一個非常無辜的“道具”的角色,死的確實是非常冤枉的。不論斬不斬龍,或者涇河龍王死不死,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是要給李世民增加陽壽,達到這個結果就必須有一個順理成章的人參與進來。估計涇河龍王死後也意識到了這個陰謀,所以才叫屈不已,靈魂不散地找李世民索命。要不然,一個按律處斬的罪犯,借他十個膽也不敢堂而皇之地尋仇報復。

文史探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用的那把劍來頭太大

為什麼完成這項任務的人非得是魏徵呢?一個原因是他是李世民的近臣,而且對李世民忠心耿耿,第二個原因就是他與地府裡面專職負責管理《生死簿》的崔鈺有交情。有這兩個理由就足以完成這個任務,而唯一符合這個要求的就是魏徵。所以魏徵是否人曹官已經不重要了,吳承恩在創作《西遊記》的時候給魏徵安一個這樣的職務不過是為了自圓其說,不然天庭的這次執法行動不顯得那麼突兀而已。

除過以上這兩條理由,選擇魏徵執行這個任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魏徵是有神通的人。魏徵雖然是神話小說《西遊記》裡的一個角色,但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而非文學作品裡的虛構。

文史探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用的那把劍來頭太大

同時,魏徵也不是簡單的人,而是貞觀名臣、千古名相,在凌煙閣列名的重臣。對於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書籍上對他的經歷記載最早是隋朝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的。魏徵生於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也就是說,魏徵見於正史的經歷最早是37歲的。按照慣例,對於這樣一個重要人物,在這之前的37年的經歷,至少有個簡略的記述。但令人奇怪的是,這些都在史書上語焉不詳,甚至史書上連魏徵的出生地都沒有明確記載,至於現在三個“鉅鹿”爭奪不息,令歷史學家頭疼不已。

根據部分唐代以來流傳民間的野史,和零星的正史記載,魏徵年輕的時候曾經當過道士,這個說法應該是可信的。有的研究者認為魏徵是觀音菩薩的弟子,這個說法太過牽強。因為按照佛教的做派,最佳選擇去勸化,令其懺悔、自省、覺悟,不可能去動殺孽,而涇河龍王的最終結局是被斬,這符合道教的主張。而且在《西遊記》裡,魏徵斬涇河龍王用的“夢”斬,這也符合道教修煉過程中非常注重的神通——元神出竅。只有道教的修煉才會修元丹,煉元嬰,化元神。

文史探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用的那把劍來頭太大

所以,天庭選擇執行這項任務的魏徵是一個有神通的道士,估計吳承恩在創作《西遊記》的過程中,也是因為民間對魏徵事蹟的一些流傳,才決定將魏徵拉進這場貫穿天地人三界大戲裡的。

魏徵不但能夠元神出竅、降龍伏虎,而且在斬涇河龍王的過程中使用的兵器也非同凡響,來頭很大。根據民間傳說,魏徵在夢中斬殺了涇河龍王之後,李世民曾經問過其中的細節。魏徵回答,自己有一次元神出竅,神遊四海,無意之間降落在了崆峒山,遇到了軒轅黃帝,軒轅黃帝賜給他一把劍,令他降妖伏魔,輔佐唐朝天子治理天下,為三界造福。魏徵就是用這把劍斬殺涇河龍王的。

雖然魏徵託言是夢中的經歷,但真話假說的可能性非常大。《西遊記》小說中描述,魏徵是夢中用劍斬龍的,但魏徵的肉身陪唐太宗李世民去下棋的時候,隨身並未攜帶刀劍。身上無劍,而夢中有劍,只能說明魏徵夢裡所使用的是劍靈,而能形成劍靈的只有那些大仙級別曾經制作或者使用過的上古神兵。

文史探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用的那把劍來頭太大

軒轅黃帝有寶劍這不是空穴來風。最早描述軒轅黃帝的寶劍的是明朝李承勳編撰的《名劍記》。李承勳在書中說,記載了軒轅黃帝寶劍的最早的一部書叫《廣黃帝東行記》,可惜這部書早已遺失,無可查找。他只能根據民間流傳描述說:此劍採首山之銅而煉製,通體金黃色,劍身上面刻著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劍柄上一面刻農耕技術,一面刻著統御四方的謀略。劍無名,人們根據使用者名字稱之為“軒轅劍”。

軒轅黃帝曾經用這把劍與蚩尤戰鬥,後來將這把劍傳給大禹。大禹使用這把劍治理洪水,並開闢了夏王朝;後來商湯得到了這把劍,創立了商朝。商紂之後,這把劍就消失無蹤了。晉代的葛洪在《抱朴子》裡說“黃帝……葬於橋山,山陵忽崩,墓空無屍,但劍舄在焉。”也就是說,黃帝陵墓裡曾經發現有寶劍。所以,魏徵使用的這把寶劍的確是出生高貴,身世不凡。

文史探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用的那把劍來頭太大

至於魏徵說夢遇軒轅黃帝的地點是崆峒山,這就說明當年魏徵年輕做道士的時候,修煉的地點就在甘肅省平涼市的崆峒山。古人對師承是非常重視的,不承認師承或者胡亂編造,幾乎就是欺師滅祖的大罪,所以魏徵在這個問題應該不敢妄言。

修道崆峒山也可以合理解釋為何涇河龍王要由魏徵來斬。因為涇河發源於寧夏自治區的六盤山境內,源頭出於老龍潭,然後流經甘肅省平涼市,按照山川地理的分佈而言,涇河的確屬於崆峒山管轄範圍,讓崆峒山的道士斬殺涇河水神,這完全合情合理合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