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發布新品漢牆:「建築綠」成就「天空藍」

如今,全球氣候變暖已接近不可逆轉的臨界點,汙染蔓延侵蝕著生存的每一處角落,凌厲的環境問題當選荼毒健康的元兇,原本應常在的藍天晉升為奢侈的紀念;人類付出生態代價,交換科技進步、經濟高速發展下的便利生活,也隨之迎來生態危機的嚴峻挑戰,加快清潔能源的利用步伐是一條必由之路。

9月29日,一場有森林味道的發佈會在北京水立方舉辦,漢能發佈的新品“漢牆”應用了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針對建築能耗和建築汙染的痛點,通過大幅改造建築物,點亮了未來建築和生態融合的前景,太陽能的利用路徑在漢能的探索進取下愈發清晰明朗。

漢能發佈新品漢牆:“建築綠”成就“天空藍”

漢能創始人李河君發表主題為“一面漢牆 一片森林”的演講

會發電的玻璃牆問世 漢能致力綠色建築事業

漢牆是全球首套 “發電牆綠色系統解決方案”,創造性地將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同玻璃相結合,採用全球技術領先的玻璃基銅銦鎵硒芯片,轉化光能為電能,讓建築自主發電。雖然是會發電的玻璃牆,但漢牆具備卓越穩定的安全性能,十分可靠。漢牆可抗12級颱風;能夠適應零下40℃到零上85℃的大溫差耐熱抗凍考驗,並且使用的是不燃性材料,燃燒性能等級達到了A級,在各種極端惡劣環境下也能正常工作;10年質保,25年功率輸出不低於85%。截至目前,在研發漢牆產品的過程中,已產出了超過700件專利及專利申請,並已獲得及申請了中國3C認證和全球6個國家、地區的權威機構認證。

漢牆新品分為不透光的“發電牆”和透光的“發電窗”兩大類別,形態多樣,擁有不同花紋、多種色彩,能匹配全球主流的建築風格,可以為各類建築創造性地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漢能發佈新品漢牆:“建築綠”成就“天空藍”

漢能漢牆

海拔、造型、地理位置、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被用來衡量建築優秀與否,而隨著生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這些標準也被改觀。漢能認為,尤其是作為具有巨大導向性作用的地標建築,應該不再僅僅追求高度與獨特造型,而是從底層架構出發,採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並與建築達到高度的融合與統一,獲得嚴格的“綠色建築”認證,成為綠色地標、生態地標。

助力每一棟建築成為新地標,在這一點上,漢牆當仁不讓。全球範圍內最具權威、被廣泛應用的綠色建築認證體系LEED,通過在全球範圍內降低建築對環境的影響,踐行可持續發展。LEED的使命是“讓我們這一代每個人體驗綠色建築” ,這與漢能的綠色生態建築發展理念高度一致。為此,漢能將攜手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等機構共同推動綠色建築可持續發展事業。

漢能宣佈首先與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國際LEED認證機構合作,聯合發起成立“LEED綠色建築新能源委員會”,同時漢能發佈“全球綠色建築新地標”招募計劃,無論是正在規劃設計階段,希望申請綠建認證的項目,還是已經落成,希望通過升級改造獲得綠建認證的項目,都被列入本次招募計劃範圍中。漢能將擇優對入選的綠色建築項目進行優惠、甚至免費提供漢牆產品進行支持,助力打造更多的綠色生態建築樣本和新地標,全面彰顯了漢能致力於薄膜太陽能綠色建築事業應用的決心。

漢能發佈新品漢牆:“建築綠”成就“天空藍”

美國綠建委員會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現場致辭

一面漢牆一片森林 “建築綠”成就“天空藍”

“汽車尾氣排放”被視為環境汙染的元兇是人們固有的認知,而實際上建築同樣是主要的城市汙染源之一,建築行業能耗已達到全社會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築材料的生產能耗約13%,建築總能耗已達全國能源總消耗量45%,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同樣居高不下。諾貝爾獎得主—丹凱門在紀錄片《生態之城》中提出:建築物必須大幅改造,才能迎接低碳的未來。

早在去年12月,漢能就推出了“新型生態城市”綜合解決方案,其中“綠色建築”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採用了植入薄膜太陽能芯片的建築材料後,建築可以充分利用陽光產生電能,搖身一變成為“綠色發電站”,這無疑是顛覆能源底層架構的解決方案。在2017年7月和2018年4月,漢能相繼推出雙玻漢瓦和新一代更輕、更薄的單玻漢瓦。漢瓦改變著世界的屋頂,而漢牆則實現了太陽能在建築上應用的革命性突破,太陽能不僅可以在屋頂上應用,還可以在牆面上大面積應用來大幅提升清潔能源的利用水平,向理想的零能耗目標緊密靠近,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

漢能發佈新品漢牆:“建築綠”成就“天空藍”

漢能太陽能設計研究院首席設計師劉謙發佈漢牆應用系統解決方案

據模擬測算:以央視新大樓為例,如果所有的玻璃都換成漢牆,運行1年其環保價值就相當於少消耗了3626.3噸傳統火電煤炭,減少9500.9噸二氧化碳排放,減少30.8噸二氧化硫排放和26.8噸氮氧化物排放,減排效果就相當於種了66萬棵綠樹,這與整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樹木量相當。以北京市為例,如果所有建築幕牆都換上漢牆,那麼在過去的5年內,每年可讓北京最多可增加39個藍天。拿2018年來說,將會使過去8個月的霧霾天數減少37%。

漢牆的大面積應用,將讓成千上萬座建築成為綠色、甚至成為淨零能耗建築,可以創造出一個相互連接、電力能源自我依賴的生態城市,把城市還給森林。

開創移動能源時代 綠色堅守一脈相承

漢能多年專注清潔能源,2009年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後積極投入與研發先進薄膜太陽能技術,打造了技術研發、高端裝備製造、組件生產和應用產品開發等全產業鏈,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規模第一,技術第一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漢能顛覆性地創造了“移動能源”這個嶄新的行業,開啟了一個以薄膜太陽能技術為核心的移動能源時代,並挖掘了廣闊的移動能源藍海市場。在以漢瓦、漢牆為代表的綠色建材之外,還有以漢包、漢紙為代表的民用消費品,解決移動用電焦慮;太陽能汽車、應用了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單車、快遞車讓出行體驗更環保、高效;“生態城市”解決方案,助力打造智慧能源生態鏈;覆蓋生活的多維脈絡,漢能給出的全系移動能源終端產品和解決方案,都流淌著綠色的血液。

在漢能的不懈努力下,世界新能源格局將被改變,人類將迎來充盈著自由和獨立的明天,一個改變世界的綠色能源生態正在建立。當每一個人與物都能通過綠色、無排放的方式來發電,來獲取清潔能源,藍天保衛戰將不戰而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