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六萬滅了北宋,而當時八十萬禁軍爲何不迎戰?這裡告訴你答案

八十萬禁軍是宋代文獻中中前期的最高額。為什麼說是最高額呢?這裡要解釋一下什麼叫兵額。

所謂的兵額,是指各戰區所轄有的軍隊編制數量(馬另外算)。例如,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下轄的兵額就是六萬。但我們都知道,有編制不等於實際有那麼多人。編制是一回事,實際人數又是一回事。

林沖的性格懦弱就不同多說了,家破人亡被逼上梁山,關鍵是:他的專業能力也不怎麼樣。

林沖自己武藝是很高的,但教頭教頭,重要的是教,自己武藝高教不出徒弟,並沒有什麼卵用。

林沖的教練能力,看他唯一的徒弟操刀鬼曹正就一清二楚。曹正武藝在梁山只是一個三流貨色,他在上山前靠武藝甚至吃不上飯,只能入贅農家做贅婿,靠屠夫的手藝開一家鄉村酒店,勉強維持生計。


金兵六萬滅了北宋,而當時八十萬禁軍為何不迎戰?這裡告訴你答案


在北宋中期開始,因為長期沒有戰爭,軍隊不滿編已經不是個秘密了。例如,一個步兵指揮應該有五百人,但實際上往往只有三百多人,甚至有的地方只有兩百來人。一個騎兵指揮也應該有五百個人+五百匹馬,但實際上往往只有兩三百人,而且大部分是沒有馬的。

因為兵員不足,所以就要設立新的軍隊來填補空缺的數量,於是軍隊番號越設越多,最後體現出來竟然全國有八十萬的編制數量。這就是小說裡常說的八十萬禁軍的由來。

這個問題,宋代中央政府一直都知道,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來清點軍隊。在王安石執政以後,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實行了變法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的軍事方面的改革,就是執行“將兵法”。


金兵六萬滅了北宋,而當時八十萬禁軍為何不迎戰?這裡告訴你答案


其實那時候北宋是視契丹族為自己的主要敵人的,也正好是在這段時間女真族開始崛起的。

真是無巧不成書,恰恰在宋徽宗統治的期間,契丹族也出了個敗家皇帝,這位愛打獵的皇帝就是契丹亡國君主天祚帝。

女真族崛起了,天祚帝派人去鎮壓不受規矩的女真人,可惜打了個大敗仗。再去,又是吃了敗仗。

在這種情況下,大宋看到了滅契丹的一個機會,於是宋派使者去聯合女真來滅契丹,兩國達成協議,事成之後幽雲十六州給宋。

結果宋和女真開始分兵進攻契丹,要說也怪同是馬上民族,契丹人見了女真人就眼暈,根本打不過人家,所以契丹的大片領土落入了女真族的手中。


金兵六萬滅了北宋,而當時八十萬禁軍為何不迎戰?這裡告訴你答案


國家恩養問題

北宋不禁止土地兼併,不蔑商,因此工商業極其發達,國家財政收入多,對內寬和。

所以,

兩宋沒有大規模農民暴動。失地農民進入城市,只要願意出力,就沒有溫飽問題。

哪裡出現災荒,國家政權除了救濟還會將青壯年編入廂軍,雖然待遇比禁軍低,但家庭其他人依舊有手有腳,稍微出力都會過上遠比農民強的日子。請問,這樣的政策,在非機器大生產時代,地球上哪個比得上?

冬日下雪,地方官需要給不能外出謀生的家庭每日10至20銅錢,三日一捆柴。東京城的百姓就是這個最高待遇。請問,非機器大生產時期,地球上那個比得上?


金兵六萬滅了北宋,而當時八十萬禁軍為何不迎戰?這裡告訴你答案


高俅老兒,身為軍政一把手,卻拿軍營的地皮蓋私家別墅,把禁軍當作小工,根本不訓練,只當泥瓦匠。如果士兵沒手藝,就得花自己錢再僱工匠;士兵沒手藝也沒錢,對不起,自己找營生苟全衣食去,操練什麼的自然全部廢除。這樣下去,軍隊自然紀律廢弛,人不知兵,無一可用。朝廷之所以敗給金兵,全是高俅這老兒的罪過!

如同林沖教導不力一樣,高俅的確是混蛋,但這鍋不能他一個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