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資金量收窄 「最嚴」公積金政策或將擴圍

住房貸款依然是銀行貸款業務的“大頭”,但此時,北京市卻出臺了號稱“史上最嚴公積金貸款政策”,一時間讓房貸資金正在不斷收窄的現象顯露出來。

本報記者 楊泥娃報道

8月最新幾組數據出爐,再度引發市場關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新增居民戶貸款佔比近55%,為今年以來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個人房貸佔比較7月份上升,人民幣貸款增加1.28萬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012億元。

毋庸置疑,住房貸款依然是銀行貸款業務的“大頭”,但此時,北京市卻出臺了號稱“史上最嚴公積金貸款政策”,一時間讓房貸資金正在不斷收窄的現象顯露出來。

實際上,房貸資金量收窄並不是僅僅出現在北京市,國內許多一二線城市都正在面臨著房貸資金的壓力,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後續更多的城市跟進這項政策也將是大概率事件。

房貸佔比反彈

可以說,8月信貸數據主要由個貸撐起。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01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59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415億元。而住房部門中長期貸款通常被視為居民房貸。

“居民貸款佔比反彈應引起關注。8月居民貸款7012億,為2018年以來第二高月份,僅次於1月。如果看當月新增居民貸款在全部新增中的佔比,8月居民貸款在新增中的佔比達到54.78%,為2018年之最”,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

這一數據是否表明資金在加速湧入樓市?許多接受採訪的銀行個貸相關負責人紛紛表示,調控並未放鬆,今年增速比起去年同期仍在放緩。這一數據在上市銀行中期報告中得到驗證:今年中期上市銀行房貸較年初平均增速已經下降至7%,而去年年中這一數據普遍保持在10%以上。

但增幅放緩並不意味著規模減少。今年上半年,26家A股上市銀行涉房貸款餘額合計25.92萬億元,在上述銀行總貸款中的佔比接近31.4%。其中,個人房貸總額突破20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52%至20.7萬億元。

儘管房貸額度收緊、利率不斷上浮,但房貸依然是銀行的香餑餑。央行數據也顯示,住戶貸款增速依然保持高位運行。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餘額為35.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較3月末高0.1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餘額佔各項貸款餘額的比重為27.7%,較去年末提升0.9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23.84萬億元,同比高增18.6%。

不過,部分一線城市及熱點城市房貸增量開始減少。地方銀監局人士表示,總體而言,房地產貸款增速與房地產市場投資、銷售增速走勢大體保持一致,但呈現區域分化特徵。受差別化信貸政策影響,北上廣一線城市限購限貸措施非常嚴格,執行比較到位,房地產貸款增量明顯減少,而大量三四線城市仍然執行去庫存政策,導致全國多地銀行房地產行業貸款集中度不降反增。

多城房貸資金量下降

北京中原地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最近二手房市場的集中網籤,體現了在嚴格的信貸政策下,大量的需求集中在公積金市場。

來自北京中原地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北京公積金截至2017年底,繳存總額11116.27億元,繳存餘額3719.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2%、13.8%。2017年北京地區全年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535.78億元,涉及住房57818套,北京平均每套公積金貸款額度是92.7萬。

“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在幾個月前發佈的《2017年住房公積金歸集使用計劃執行情況及2018年住房公積金歸集使用計劃》,其中顯示,2018年今年全年北京計劃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480億元,比去年實際發放數額少了50多億元。收緊公積金貸款政策,應該說是早有計劃。”張大偉坦言。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類似政策,其實是公積金貸款額度相對偏緊、抑制投資投機需求等情況下的政策體現。應該說從現在的購房政策看,本身已經比較緊了。現在公積金政策繼續收緊,尤其是額度減少,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影響是偏利空的,或者說購房者方面的壓力是比較大的。

“類似一年才獲得10萬元的額度,那麼基本上靠公積金買房的可能性就很弱了。換句話說,從工作的情況看,一般是類似5年工作後會考慮買房,那麼其實也只能獲取50萬額度的貸款,這個數量其實是比較少的。所以基本上要靠組合貸來獲取貸款。”嚴躍進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與此同時,嚴躍進坦言,從提取的做法看,其實也是會考慮到公積金的使用內容。只有身份證和戶口本上的地址,才是相對具有自住需求的,否則其他城市是有炒房嫌疑的。所以公積金政策會管控。

“對於公積金政策來說,類似規範也是政策收緊的一個信號。大體上說,當前此類公積金其實是面臨很多改革壓力的。”嚴躍進說。

其他城市或將跟進

是否公積金資金量縮窄才是此次“最嚴公積金政策”出臺的根本原因?嚴躍進認為,公積金資金不足,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是類似不足,不是說非常短缺,而更多是強調結構的分配。即資金應該用在刀刃上,更多會考慮到剛需購房需求等。換而言之,剛需購房需求獲取公積金資源,本身還是沒有問題的。

作為樓市調控風向標的北京在此時推出公積金新政,也被認為充滿了“政策調向”的意味。

“從全國很多城市來說,公積金面臨的問題就是保值增值空間小,所以說在購房市場積極活躍的時候,此類公積金方面勢必需要做管控。更為關鍵的一點是,此類公積金不足需要提前踩剎車,否則會影響一些既有公積金貸款的流程和節奏。”嚴躍進說。

根據2017年數據,全國公積金個貸率(貸款餘額/繳存餘額)為87.8%,超過85%的警戒線。其中,10省市個人住房貸款率超90%,天津、安徽、浙江三省市超過100%。

毋庸置疑,從整體來看,房地產市場正遭遇信貸收緊的四面楚歌境遇。

以北京市為例,其公積金貸款發放額呈現逐年下滑趨勢。2016年-2017年,北京市公積金貸款發放額在全部住房交易額中的佔比由9.3%下降到5.5%。在鏈家交易的二手房中,2018年1-7月,公積金貸款在總成交額中的佔比為14%。2017年公積金貸款發放額為535.78億元,比2016年下降50%。2018年計劃發放480億元,比2017年下降10%。

“從北京此類政策來看,未來還是會有很多市場會模仿。當然後續各地也要研究新的思路,包括共有產權住房和租賃住房的公積金配套政策等。”嚴躍進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